第1176章 海漢的要求_1627崛起南海_思兔 
思兔 > 綜合其他 > 1627崛起南海 > 第1176章 海漢的要求

第1176章 海漢的要求(1 / 1)

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杭州自1366年被明軍攻占,由元代的杭州路改為杭州府之後,在大明統治期間,這座江南重鎮就再未經曆大規模的戰事。∈↗龍壇書網,即便是曆史上清軍在1645年打到杭州,時任大明的監國潞王朱常淓選擇了直接投降,這座城市也仍未被戰火染指,終大明一朝都算是一處太平福地——當然了,這種可能性隻會在海漢沒有來到這個時空的前提下才能實現。

在這樣的曆史環境下,海漢軍在崇禎八年年初兵臨城下,所引發的恐慌和混亂也是大明建國以來前所未有的程度。原本居住於城外的民眾在發現海漢艦隊的到來之後,大多立刻收拾家當湧入城中避難。這也導致了杭州城內的客棧旅店全都一夜爆滿,仍有大量難民因為找不到臨時住處而露宿街頭。

為了避免出現有人凍死街頭的狀況,官府倒也想了不少辦法安置難民,一麵動員城中居民開放住所安置難民,或是捐出一些被褥,一麵在街頭布置了許多火炭盆供難民們烤火取暖,並大量發放薑湯和熱粥,以保證難民們能有足夠的體能熬過寒冷的冬夜。同時城中駐軍和衙役也加大了巡邏力度,以防有人在城中趁亂生事。但這樣的手段也隻能應急,如果海漢不退兵,城中的混亂狀況也隻會愈演愈烈。

不過現在最著急的人倒不是這些難民,而是時任地方長官的這些官僚,此時在布政使司衙門裡,杭州知府何冠之正在向浙江布政使王畿和都指揮使劉峰等人彙報安置難民的情況。杭州本是江南魚米之鄉,周邊地區物產也算豐富,城中現在最缺的倒是不是各種生活物資,而是安置這些難民的場所。

“城中尚有數千難民無處安置,各位可有什麼主意?”聽完何冠之的彙報之後,王畿便向在座眾人征集意見。城中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員幾乎都已經到場,也算是近期少有的一次官員集會了。

知府同知曾升應道:“下官以為,難民太多難免占據城內交通要道,每日又要消耗大量物資施救,於守城不利。海漢軍兵力有限,無力包圍杭州城,可安排民眾往城北、城西方向疏散,德清、武康、餘杭、臨安等縣都可分流難民,總比全都擠在這城中好得多。”

通判王元立刻出聲反對道:“杭州城都無法安置,到了縣城就能解決?曾大人此言差矣,眼下當務之急是設法讓海漢人退兵,而非考慮這些難民的長久安置。難道各位大人打算跟海漢人打上一年半載不成?”

知府何冠之搖頭道:“彆說一年半載了,怕是十天半月都難以支撐。今日水師與海漢人交手狀況,各位也都知道了。水師一觸即潰,根本不是海漢人對手,想將海漢逐出杭州灣,隻靠眼下這些手段是不行的。要想讓海漢人退兵,還得從根源上解決才行。”

何冠之所說的“根源”是什麼,在座的人其實都很清楚。海漢人之所以會興兵討伐,由頭就是前些天發生在通盛碼頭的那場無名大火。大家都知道海漢是這起案件的直接受害者,但時間已經過去了十多天,調查卻並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凶手的身份沒有找到,失蹤的財物也依然沒有下落。海漢人當時發給杭州府的最後通牒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現在再看卻已是滿滿的諷刺。

但沒人會在當下這個場合直接提及查案的事情,因為這事目前是布政使兼按察使於一身的王畿在負責,提及這樁遲遲不能破獲的無頭案其實多少會掃了他的顏麵。再說海漢人雖然是打著討公道的名義出兵,但明眼人也不難看出海漢是在借題發揮,故意把事情鬨大。隻是目前尚無與海漢接觸的渠道,所以官員們也暫時還弄不清海漢這麼大動乾戈的目的究竟是什麼,總不可能憑他們那幾千人馬就妄想跟整個大明開戰吧?

本書首發創世,為防盜以下內容稍後重新編輯

杭州自1366年被明軍攻占,由元代的杭州路改為杭州府之後,在大明統治期間,這座江南重鎮就再未經曆大規模的戰事。即便是曆史上清軍在1645年打到杭州,時任大明的監國潞王朱常淓選擇了直接投降,這座城市也仍未被戰火染指,終大明一朝都算是一處太平福地——當然了,這種可能性隻會在海漢沒有來到這個時空的前提下才能實現。

在這樣的曆史環境下,海漢軍在崇禎八年年初兵臨城下,所引發的恐慌和混亂也是大明建國以來前所未有的程度。原本居住於城外的民眾在發現海漢艦隊的到來之後,大多立刻收拾家當湧入城中避難。這也導致了杭州城內的客棧旅店全都一夜爆滿,仍有大量難民因為找不到臨時住處而露宿街頭。

為了避免出現有人凍死街頭的狀況,官府倒也想了不少辦法安置難民,一麵動員城中居民開放住所安置難民,或是捐出一些被褥,一麵在街頭布置了許多火炭盆供難民們烤火取暖,並大量發放薑湯和熱粥,以保證難民們能有足夠的體能熬過寒冷的冬夜。同時城中駐軍和衙役也加大了巡邏力度,以防有人在城中趁亂生事。但這樣的手段也隻能應急,如果海漢不退兵,城中的混亂狀況也隻會愈演愈烈。

不過現在最著急的人倒不是這些難民,而是時任地方長官的這些官僚,此時在布政使司衙門裡,杭州知府何冠之正在向浙江布政使王畿和都指揮使劉峰等人彙報安置難民的情況。杭州本是江南魚米之鄉,周邊地區物產也算豐富,城中現在最缺的倒是不是各種生活物資,而是安置這些難民的場所。

“城中尚有數千難民無處安置,各位可有什麼主意?”聽完何冠之的彙報之後,王畿便向在座眾人征集意見。城中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員幾乎都已經到場,也算是近期少有的一次官員集會了。

知府同知曾升應道:“下官以為,難民太多難免占據城內交通要道,每日又要消耗大量物資施救,於守城不利。海漢軍兵力有限,無力包圍杭州城,可安排民眾往城北、城西方向疏散,德清、武康、餘杭、臨安等縣都可分流難民,總比全都擠在這城中好得多。”

通判王元立刻出聲反對道:“杭州城都無法安置,到了縣城就能解決?曾大人此言差矣,眼下當務之急是設法讓海漢人退兵,而非考慮這些難民的長久安置。難道各位大人打算跟海漢人打上一年半載不成?”

知府何冠之搖頭道:“彆說一年半載了,怕是十天半月都難以支撐。今日水師與海漢人交手狀況,各位也都知道了。水師一觸即潰,根本不是海漢人對手,想將海漢逐出杭州灣,隻靠眼下這些手段是不行的。要想讓海漢人退兵,還得從根源上解決才行。”

何冠之所說的“根源”是什麼,在座的人其實都很清楚。海漢人之所以會興兵討伐,由頭就是前些天發生在通盛碼頭的那場無名大火。大家都知道海漢是這起案件的直接受害者,但時間已經過去了十多天,調查卻並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凶手的身份沒有找到,失蹤的財物也依然沒有下落。海漢人當時發給杭州府的最後通牒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現在再看卻已是滿滿的諷刺。

但沒人會在當下這個場合直接提及查案的事情,因為這事目前是布政使兼按察使於一身的王畿在負責,提及這樁遲遲不能破獲的無頭案其實多少會掃了他的顏麵。再說海漢人雖然是打著討公道的名義出兵,但明眼人也不難看出海漢是在借題發揮,故意把事情鬨大。隻是目前尚無與海漢接觸的渠道,所以官員們也暫時還弄不清海漢這麼大動乾戈的目的究竟是什麼,總不可能憑他們那幾千人馬就妄想跟整個大明開戰吧?杭州自1366年被明軍攻占,由元代的杭州路改為杭州府之後,在大明統治期間,這座江南重鎮就再未經曆大規模的戰事。即便是曆史上清軍在1645年打到杭州,時任大明的監國潞王朱常淓選擇了直接投降,這座城市也仍未被戰火染指,終大明一朝都算是一處太平福地——當然了,這種可能性隻會在海漢沒有來到這個時空的前提下才能實現。

在這樣的曆史環境下,海漢軍在崇禎八年年初兵臨城下,所引發的恐慌和混亂也是大明建國以來前所未有的程度。原本居住於城外的民眾在發現海漢艦隊的到來之後,大多立刻收拾家當湧入城中避難。這也導致了杭州城內的客棧旅店全都一夜爆滿,仍有大量難民因為找不到臨時住處而露宿街頭。

為了避免出現有人凍死街頭的狀況,官府倒也想了不少辦法安置難民,一麵動員城中居民開放住所安置難民,或是捐出一些被褥,一麵在街頭布置了許多火炭盆供難民們烤火取暖,並大量發放薑湯和熱粥,以保證難民們能有足夠的體能熬過寒冷的冬夜。同時城中駐軍和衙役也加大了巡邏力度,以防有人在城中趁亂生事。但這樣的手段也隻能應急,如果海漢不退兵,城中的混亂狀況也隻會愈演愈烈。

不過現在最著急的人倒不是這些難民,而是時任地方長官的這些官僚,此時在布政使司衙門裡,杭州知府何冠之正在向浙江布政使王畿和都指揮使劉峰等人彙報安置難民的情況。杭州本是江南魚米之鄉,周邊地區物產也算豐富,城中現在最缺的倒是不是各種生活物資,而是安置這些難民的場所。

“城中尚有數千難民無處安置,各位可有什麼主意?”聽完何冠之的彙報之後,王畿便向在座眾人征集意見。城中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員幾乎都已經到場,也算是近期少有的一次官員集會了。

知府同知曾升應道:“下官以為,難民太多難免占據城內交通要道,每日又要消耗大量物資施救,於守城不利。海漢軍兵力有限,無力包圍杭州城,可安排民眾往城北、城西方向疏散,德清、武康、餘杭、臨安等縣都可分流難民,總比全都擠在這城中好得多。”

通判王元立刻出聲反對道:“杭州城都無法安置,到了縣城就能解決?曾大人此言差矣,眼下當務之急是設法讓海漢人退兵,而非考慮這些難民的長久安置。難道各位大人打算跟海漢人打上一年半載不成?”

知府何冠之搖頭道:“彆說一年半載了,怕是十天半月都難以支撐。今日水師與海漢人交手狀況,各位也都知道了。水師一觸即潰,根本不是海漢人對手,想將海漢逐出杭州灣,隻靠眼下這些手段是不行的。要想讓海漢人退兵,還得從根源上解決才行。”

何冠之所說的“根源”是什麼,在座的人其實都很清楚。海漢人之所以會興兵討伐,由頭就是前些天發生在通盛碼頭的那場無名大火。大家都知道海漢是這起案件的直接受害者,但時間已經過去了十多天,調查卻並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凶手的身份沒有找到,失蹤的財物也依然沒有下落。海漢人當時發給杭州府的最後通牒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現在再看卻已是滿滿的諷刺。

但沒人會在當下這個場合直接提及查案的事情,因為這事目前是布政使兼按察使於一身的王畿在負責,提及這樁遲遲不能破獲的無頭案其實多少會掃了他的顏麵。再說海漢人雖然是打著討公道的名義出兵,但明眼人也不難看出海漢是在借題發揮,故意把事情鬨大。隻是目前尚無與海漢接觸的渠道,所以官員們也暫時還弄不清海漢這麼大動乾戈的目的究竟是什麼,總不可能憑他們那幾千人馬就妄想跟整個大明開戰吧?

(本章完)

101nove.comlass="other_links":

txt下載地址:

手機閱讀:

為了方便下次閱讀,你可以在”加入書簽”記錄本次(正文第1176章海漢的要求)的閱讀記錄,下次打開書架即可看到!請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薦本書,零點浪漫謝謝您的支持!!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



最新小说: 公爵的小祖宗又溜了 黑暗末世的複仇 命裡有石之若愛無殤 大佬天天在線撒糖 重生之一心隻想搞事業 重啟之無限係統 快穿之她是雙重人格 朝昭暮慕 第十億零一千次想你 啾咪的魔法戀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