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2章 借機發財_1627崛起南海_思兔 
思兔 > 綜合其他 > 1627崛起南海 > 第1782章 借機發財

第1782章 借機發財(1 / 1)

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由於此次出兵的規模較大,時間也非常緊迫,軍方的後勤部門根本沒有馬尼拉戰役那樣提前數月開始準備的餘裕,所以僅由三亞一地來完成作戰物資的籌備不免就有些捉襟見肘。不過這種問題也難不倒經驗豐富的執委會,幾份電報從勝利堡發出之後,香港、澎湖、舟山、芝罘島等地都隨之聯動起來,在當地分頭準備糧食、衣被、藥材、燃煤,甚至是隨軍出征的民夫等等,這樣等部隊北上抵達這些地方的時候,便可以順道完成補給作業,效率要遠勝過在三亞完成所有補給之後再出發。

雖說李希已經代表朝鮮表態,會儘力為入朝作戰的聯軍部隊提供物資補給,但國防部還是不敢就此大意,把補給來源都寄希望於朝鮮。按照國防部的估算,聯軍至少也得自行準備兩個月所需的物資,這樣留出足夠的緩衝時間在北方地區籌措物資,有什麼變數才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海漢因為常年在海外都有大大小小的軍事行動,所以各處殖民地除了有一定編製的駐軍之外,也會長期保有數量不等的作戰物資,以備不時之需。不過這趟北上的作戰部隊幾乎全是軍中精銳,所以國防部也要求各地對補給物資的品質進行把關,以保證這幾支部隊在戰場上的表現不會因為後勤出現問題而受到影響。

當然國防部會發出這樣的指令,一方麵是為了保障部隊的戰鬥力,另一方麵也是因為出發之前就從朝鮮人這邊收了一筆錢,經費方麵還算比較充裕。雖說這錢還得等海漢軍去到朝鮮國之後才能落袋,但想來朝鮮方麵也不敢翻臉不認這筆賬,畢竟要請動海漢軍出馬援朝,總得有所表示才行,李希承諾這兩千兩黃金也僅僅隻是前期費用,如果要長期在朝鮮國內駐紮軍隊進行作戰,那這點錢還遠遠打不住。

不過國防部的這種安排在無形中倒是給各地的後勤部門帶來了油水,俗話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能借著戰爭發財的可不隻是在前線攻城掠地的作戰部隊,為其提供後勤保障的部門,以及提供各種軍需物資的民間供應商,也會在這種時候賺得盆滿缽滿。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來錢最為容易的,莫過於經手操辦這些事務的軍需官了,點個頭就能有不少進賬。

軍需官也不用刻意降低采購標準,隻要在同等條件下選擇某家提前示好的供應商,事後自然會有回扣通過隱秘渠道進到自己口袋裡。這種操作也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算是古來有之,隻要把控好采購標準,彆讓買回來的東西因為質量問題而翻車,一般也沒人會去細究軍方指定供應商這個過程中的細節問題。

隨著海漢軍隊體係的日益完善,軍用物資的采購也開始朝著規範操作的方向在演變,招投標已經成了當下軍方采購物資的規定流程。隻要采購物資的金額超過了一定的數目,就必須要通過招投標手續來完成供應商的挑選和采購合同的審定。

不過這也並不意味著招投標的方式就完全杜絕了貓膩,事實上大部分軍用物資采購的生意一直都是被少數幾家關係戶壟斷著,套上這麼一個看似正規的手續之後,其實供應商的選擇範圍也並不會因此而拓寬多少。當然規範也有規範的好處,首先所有采購內容和經辦人都會被詳細記錄在案,一旦出現問題,追根溯源也會很快;其次有了這麼一個比貨比價的流程,經辦人和供應商就算要從中謀利,也不會弄得太離譜,至少不敢拿些劣質貨物來充新。

隻要事情能辦得妥妥當當不出漏子,經辦人和供應商要從中獲利,上麵一般也都是睜隻眼閉隻眼不會追究這些細節。但前提就是采購的物資不能有任何問題,否則事後可是要上軍事法庭的。

浙江舟山定海港在海漢的海外殖民地當中不算麵積最大,甚至連前三都排不進,但其地理位置緊挨著大明最為富庶的江浙地區,海上進出口商貿極為發達,甚至有一些見多識廣的大明商人將這裡稱之為“小三亞”,意指這裡的市場繁榮程度堪比海漢首都。單以貿易量而論,這地方絕對算是海漢海外殖民地當中的冠軍了。

由於舟山靠近江南魚米之鄉,籌措糧草比較便利,國防部便指派舟山當局負責準備北上部隊的軍糧,光是稻米便要準備二十萬斤,此外麵、油、酒、肉、畜禽、蔬果等等若乾,要足夠作戰部隊兩個月的消耗。這還僅僅是第一批的采購清單,如果北方戰事膠著,又或是朝鮮對後勤的支持力度不夠理想,那麼後續肯定還會從浙江大量采購軍需物資。

這樣的差事,當然不需要舟山一把手石迪文親自去操作,他一道命令下去,自有駐軍軍需處的人去跑上跑下,聯係貨源,組織招投標,安排貨物交割。真正需要他親自做的,也就是審核一下物資采購的合同,然後簽字讓財務部門撥款。

這倒不是石迪文位高權重懶得管這種小事,而是他真的忙不過來。舟山這邊從1633年納入海漢治下開始,就是由他在獨攬軍政大權。期間雖然間或有其他海漢高官在這裡駐留,但頂多也就是替他分管一些事務,卻一直都沒有人來從他手裡接過民政商貿事務的管理權。這使得石迪文雖然身為國防部的帶兵大將,卻已經待在舟山這地方三年沒挪窩了,完全變成了地方行政官。

執委會並非沒有考慮過往這裡調配人手,把石迪文從繁瑣的民政事務中解放出來,但這事卻一直進行得不太順利。穿越團隊中雖然有好幾百號人,但絕大多數人擅長的都是偏重於技術,彆說管理一座城市,連當過村鎮乾部的人都為數不多。在三亞的機關裡當官還湊合,但要外放到遠離三亞的統治區去做地方官,卻多是力有不逮,而且很多人也未必願意長期遠離三亞這個安樂窩,跑到幾千裡之外去過官癮。

真正具有執政地方能力的人,其實基本上在前麵這十年裡就都已經冒頭了,並且陸續被分配到了各地執政。如今大多數地方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調動一個職位就會引起連鎖反應,執委會安排起來也有困難。

還有一些人員雖然能力足以勝任這份工作,但其本身擔任的職位卻根本脫不了身,比如施耐德手下的蔡金梅,或是建設部的蔡弘展、劉山夏,信產部的吳卓、蒙賀,這些人都有一定的項目管理能力,要轉型地方官也不會太難,但他們本來的職位具有太強的專業性,走了之後就沒人能頂上來,所以也隻能作罷。

這樣一來二去,石迪文便在舟山生了根,甚至還與寧波知府曲餘同聯姻,跟浙江地方官府的關係越發密切,沿海衛所的指揮使、千戶們也是與他稱兄道弟,極為親密。石迪文在浙江的這些人脈渠道,換個官員來隻怕沒個三五七年很難達到同樣的高度,也是海漢在浙江貿易規模逐年提升的保障之一。執委會考慮到需要舟山這個貿易窗口和戰略要地長期處於穩定的狀態,就更不會輕易讓石迪文換位子了。

與大明海岸上其他幾處海漢控製下的地區相仿,與海漢交易規模最大的商家,往往都帶有官方背景。比如寧波這邊承攬了舟山駐軍軍需物資供應的商行,其大東家就是曲餘同幕僚何肖的弟弟何禮。

何氏兄弟倆與海漢之間的貿易當然不僅僅隻是軍需物資這一項,事實上從寧波口岸進出的諸多貨物,甚至連航運在內,或多或少都會有由他們操作的份額。

能夠做到這樣的程度,光靠他們兩兄弟的能量肯定是不夠的,所以通過這些渠道賺到的收益,相當一部分是要交到知府曲餘同口袋裡的。直白一點地說,他們兩兄弟其實就是知府大人的操盤手了,而海漢這邊有石迪文給他們的生意保駕護航,經營起來自然順暢無比。

這種操作模式在海漢接觸到的大明地方官府中並不稀奇,通常來講要讓一處沿海州府打開貿易大門,最為直接有效的辦法便是讓當地的行政官員成為通商的受益者,將其個人利益與兩國通商捆綁到一起,極少有人能夠抵擋得了這樣巨大的誘惑。

而寧波府從海漢初來時危機重重的前沿陣地,轉化成近水樓台先得月的貿易熱點,期間耗時還不到一年,在之後的這段時間內,何氏兄弟賺到的銀子早就已經超過了他們此前的家當若乾倍了。至於知府曲餘同,就算他現在立刻告老,其財產大概也足以在寧波府近海買個島下來當島主養老了。

當然了,錢財這種東西,沒有人會嫌多的,特彆是擁有這種得天獨厚的經營條件,何氏兄弟不會輕易放手將掙錢的機會讓與彆人。所以他們在得到舟山送來的最新軍需物資招標通知之後,兄弟倆便立刻著手開始研究起了內容。

雖說拿下海漢的訂單是十拿九穩的事,但他們也知道這海漢采購的軍需物資要求頗高,若是想以次充好,那多半是交不了差的,而且定價也不能過於離譜,不然遞交到石迪文那邊也會被駁回。此外這些物資也並非由他們直接提供,而是要自行組織貨源,期間的人員費用、水陸運費、貨物折損等等,也都要計入到成本當中去。

“二十萬斤稻米……嘖嘖,海漢這怕是又要對哪裡動手了吧!”何禮看著訂單上的數目,不由得開始猜測起來。

何肖對此也深以為然:“記得前兩年海漢軍發兵打遼東,那時候也從浙江訂了幾十萬斤糧食,後來聽說其中一部分還運去救濟東江鎮軍民,也算是有心了。”

何禮笑道:“海漢給的好處都不是白給的,去年東江鎮的人馬不是全從皮島遷回金州去了嗎?看樣子這撥人也沒打算再聽朝廷調遣,安心要投靠海漢人了。”

“這也情有可原,畢竟海漢人給吃給住,朝廷能給他們什麼?”何肖這發言頗為大膽,也就是在自己家裡說說,要是被有心人聽到,這話就不免會有忤逆之嫌。

關於遼東的局勢,雖然大明朝廷並未發布官方通報,但其實大明國內很多消息靈通人士都經由一些特殊渠道獲知了海漢在遼東的動向。海漢軍大敗後金奪下金州,孤懸海外的東江鎮軍民投靠了海漢人,最忠於大明的藩屬國朝鮮選擇了與海漢結盟,這些事一件件一樁樁,對大明上層人士都造成了不小的衝擊。

何氏兄弟雖然是明人,兄長何肖還在官府當差,但這兩年靠著海漢發了財,對海漢也沒多少惡感了,反倒是在長期的接觸中了解到更多的外部信息,也逐漸認同了海漢的一部分價值觀。海漢願意出兵到遼東與女真人作戰,不管出於什麼樣的目的,客觀上的確是緩解了大明的外部軍事壓力,完成了朝廷想做而無力做到的事情。至於東江鎮軍民選擇投靠海漢,這純粹是為了生存考慮,也沒什麼好說的,甚至朝廷都隻能默默吃了這個啞巴虧,而沒有把東江鎮列為叛軍。

距離舟山當局上一次大量采購糧草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的時間,而這個訂單的出現,讓他們立刻就聯想到了海漢去年春季在遼東發動的攻勢。畢竟以訂單上的采購量而言,已經遠遠超過了舟山駐軍的需求,隻能說明近期會有大量部隊進駐到舟山,或是路過這裡北上。

“二十萬斤倒是不算太多,我們有十多天的交糧期限,從本地籌措一些,再到嘉興、紹興兩地買一些糧食回來,應該很快就能湊夠他們所需的數目。”何禮沒有兄長那麼關心政治,他更在意的是儘快完成這個訂單,將錢落袋為安。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



最新小说: 我的妹妹天下第一 開局黑科技隻有我知道劇情 官場奇才 宅魔女 你一個天選罪犯,轉頭加入刑偵隊 官場之這就是權道宗門 神話複蘇:我在地球斬異獸 顧徽陸言良 兩隻蟲崽在垃圾星的日常生活 重生影後有係統:霍少,來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