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1章_1627崛起南海_思兔 

第2741章(1 / 1)

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一番攀談下來,使團很快發現增山正利此人對海漢的了解不多,也沒有從軍的經曆,可見幕府選擇讓他負責後續的驗貨和談判,顯然隻是基於他的特殊身份背景。而且他是首次離開日本出訪海外,在外交方麵也缺乏相應的經驗,甚至還不如海漢使團中的這些年輕官員。

不過增山正利對於這次任務倒是表現得信心滿滿,因為他並非單槍匹馬,而是會有一個十餘人組成的團隊隨行。其中除了幾名貼身仆役和侍從外,據說也有軍事和財會方麵的專業人士,能夠補上他的短板。

幕府還抽調了一艘據說是德川將軍專屬的帆船“江戶丸”,作為增山正利一行人出訪期間的交通工具,由此也可見幕府對此事的重視程度。

“看來幕府已經意識到自己比朝鮮落後的不僅僅隻是軍事方麵了。”

在增山正利離開之後,陶弘方便作出了評價“我認為幕府安排的這次訪問,除了軍火貿易之外,也有和我國修補外交關係的意圖。”

陶弘方的看法得到了白樂童的讚同“幕府安排的這個特使,甚至都沒有在幕府中任職,所以我認為他並不完全是代表幕府的利益。那位少年將軍在外交關係這方麵的想法,可能和他的手下們不太一樣,或許我們應該在他身上多下一些工夫。”

馬博然苦笑道“其實我也早有類似的想法,但要實現就不是那麼容易了。幕府現在是主弱仆強的局麵,包括鎖國令在內的很多決定並不是由德川家綱本人所作,他的意誌也不見得能夠得到很好的執行。使館日常打交道的主要對象,還是德川家綱身邊那幾個重臣,他本人並不是我們隨時都能見到的,暫時也沒有比較穩妥的私人溝通渠道。”

馬博然所說的情況並不令人意外,任何一個時代出現這種少年繼位的統治者,其地位必然都會受到身邊權臣的威脅。德川家綱年幼繼位,父母雙亡,自己又體弱多病,而他身邊的重臣大多數都是其父德川家光的部屬,就算現在尊他為主,又怎會放棄手中權勢,真的對這麼一個少年言聽計從。

好在除了德川家綱所屬的本家宗氏之外,德川氏還有尾張德川家、紀州德川家、水戶德川家三個同樣擁有候補繼承權的分支家族,就算幕府中有野心家想要乾掉少年將軍取而代之,也難以得到這禦三家的認可,所以德川家綱的地位暫時還算穩固。

隻是幕府發布執行的各種政令,近幾年就基本都是由德川家綱身邊的大臣們定奪,而幕府將軍這個稱號不免因此有了一點傀儡的味道。在這種權臣把持朝綱的狀況下,海漢想要主動改善與德川幕府的外交關係,從德川家綱處著手的難度自然不小。

石成武道“此事不用急於一時,朝鮮與我國的關係擺在明處,日本若不想事事落後於這個老對手,那就隻能設法改善與我國的外交關係。如果現任將軍真有這樣的意圖,那他肯定也會設法向我們表明態度。我們可以再等等看,如果這個增山正利是帶有彆的使命,那到了舟山之後應該就會有所表現了。”

石成武內心並不看好兩國外交關係得到改善的前景,就算德川家綱有這樣的意願,此時他身邊也缺乏堅定支持他的下屬。而海漢如果要介入幕府的內政,強行扶持這麼一個年少體弱的統治者,不僅要投入大量的資源,而且還很容易激發幕府內部的對抗情緒。這對目前正打算將戰略重心收回到大陸上的海漢來說,的確不是一個理想的處理方式。

站在個人的角度上,石成武其實更巴不得這種主弱仆強的矛盾進一步激化,這樣無需海漢實施更多手段,日本很可能就會由此自行陷入到內亂當中。

不過他也不想給陶弘方等人潑冷水,畢竟這些人是第一次跟幕府打交道,對於日本這個國家的認識也不夠深入,難免還會對其處事策略抱有一些錯誤的看法。等執委會看過使團提交的出訪報告之後,自會對形勢作出正確的決斷。

一月中旬,在經曆了長達三個月的出訪期之後,使團一行終於離開江戶踏上歸國之途。

擁有多艘武裝戰船的聯合艦隊離開江戶灣,無疑是讓幕府大大鬆了一口氣。不過在這個時候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率領朝鮮水師墊後的安道石還不依不饒地帶隊在江戶灣裡兜了一圈,在距離江戶川入海口僅五六裡的地方才折返回來,強行炫耀了一把。

這個舉動估計在朝日雙方的心裡都會記上很久。在江戶灣裡炫耀武力,這足以讓安道石和其部下回國之後吹上若乾年了。而幕府必定會將此視為恥辱,今後對武裝艦隊的重視程度肯定會大為提升。

聯合艦隊一路西行,至四國島西側時,朝鮮艦隊便與使團作彆了。安道石早就計劃好要趁著回程嘗試新航線,從四國島與九州島之間的航道北上,穿過下關海峽回到朝鮮海域。

而使團則是繼續沿來時航線反向西行,在途經九州島南端之後,再橫穿東海回到浙江海域。不過由於艦隊中多了一艘航速較慢的日本船,整體的行進速度也放緩了許多,回到浙江舟山定海港的時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

,,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



最新小说: 快穿:惡毒女配扮演計劃 開局成為真祖 誅仙之壯誌青雲 離婚後,戰爺眼紅掐腰求複合 你把深愛築成牢 係統要逼我成神 快穿之女配一拳一個渣渣 快穿:妖女她又被病嬌鎖腰輕哄了 死神裡的煉金術師 大佬們的白月光她恃寵而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