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破戒|論佛道|分派任務_簽到使我迷失自己_思兔 
思兔 > 玄幻魔法 > 簽到使我迷失自己 > 第37章 破戒|論佛道|分派任務

第37章 破戒|論佛道|分派任務(1 / 2)

簽到使我迷失自己!

“佛圓,來,乾了這杯輪回酒,哈哈!”

“阿彌陀佛,佛圓是出家人,不沾酒肉,以免亂了佛心!”

“誰…誰告訴你酒肉亂佛心的?一派胡…胡言!你可聽過,酒肉…穿腸過,佛…佛祖心中留?”

“佛圓未曾聽過!”

“你沒聽過就對了,你要是聽過那才有鬼呢!我來講給你聽哈!”

[尼瑪的,喝多了也就算了,居然還是個醉話癆]

“有一位破山禪師,於戰亂年間,在夔東十三家之一的李立陽營中度日,因李立陽嗜殺成性,為了救度一方生靈,禪師要求他戒除不必要的殺業,李立陽見禪師嚴持戒律、不食酒肉,就對他說“你隻要吃肉,我就不殺人。”

“禪師馬上與李立陽訂約,不惜大開酒肉之戒,使許多人得以活下來,一時傳為美談。”

“此外,明朝還有另一位和尚,也是為了救逃到寺廟裡的難民,在山賊麵前吃肉喝酒,當時山賊說,隻要他吃了手中的酒肉,就可以放那些人,於是他氣定神閒地端起酒杯說“我以酒代茶。”說完一飲而儘,接著拿起肉說“我以肉作菜,請!”吃後麵不改色,坦然自若。山賊見了為之一驚,鑒於有言在先,隻好放了所有的人。”

“善哉善哉!佛圓今日就以酒代茶,以肉作菜,敬師尊!”佛圓端起酒杯,手拿獸肉說道。

“哈哈!好好好!孺子可教也!不要為世俗所困,更不要為了修佛而去修佛,那樣的佛,隻是沒有佛心的假佛罷了!修佛者,慈悲為懷,但也不能太過於慈悲!”

“弟子明了!”

“你自修佛以來,可曾破殺戒?”

“佛圓未曾破過殺戒!”

“既然已經破了酒肉戒,這殺戒,也一並破了吧!”

“師尊,這…”

“世間萬物皆為緣,等來一切皆為空。”

“弟子不明!”

“無空無相,生萬物萬法萬相,但是,一切都不可住、不可留、不可得,此性即為空。這個空,無邊無限,大無其外,小無其內,它不是我們意思觀念所能理解的,隻有放下我們一切觀意邏緝意識思維等一切業緣形成的業障,才能真正的契入這種空性,佛圓,放下世俗的觀念,修佛隻是一種修煉形式,萬法同歸,到最後沒有什麼佛魔妖,我法即萬法,我念化萬念,一念萬物生,一念萬物滅。”

“生萬物萬法萬相,不可住、不可留、萬法同歸,一念萬物生,一念萬物滅。”佛圓突然盤坐於地,喃喃自語,隨後佛道力還是漸漸生出魔道力,表情痛苦,滿頭大汗。

“癡兒,還不醒來!”張起源見狀,一聲怒斥!

“多謝師尊點醒弟子,師尊,何為禪定?”

“這個禪,不一定坐才有禪,行住坐臥,都有禪,所謂行也禪,坐也禪,語默動靜體安然。元不著心,亦不著淨,亦不是不動,若言著心,心原是妄,知心如幻,故無所著也,若言著淨,人性本淨,由妄念故,蓋覆真,但無妄想,性自清淨,起心著淨,卻生淨妄,妄無處所,著者是妄,淨無形相,卻立淨相,言是工夫,作此見者,障自本性,卻被緊縛。”

“師尊,何意?“

“坐禪原來不需要著住到這個心,也不需要著住到這個淨,淨就是清淨,你著到心上,就有兩個心,你著到淨上,也有兩個淨,也不是說我總坐這兒不動。”

“你要是著到心上,有了兩個心,就變成妄心,不是真心了,你應該知道你的心,本來是虛妄的,是幻化的,因為你知道你要是一著到心上,就變成妄心,就不是真心,所以你就不應該著住,假使你說著在淨上,人的自性,本來是清淨的,既然是清淨,你為什麼又要著住到淨上呢?你若著住到淨上,也變成有兩種;有兩種,就是有真、有妄。”

“因為有妄念故,所以把真如自性就遮蓋住。你隻要沒有妄想,你的性本來就清淨了。你生出來一個心,著到淨上,本來是清淨的,但是你因為頭上安頭,又想要弄出一個淨來,這就是有一個妄了,生出一個妄,就不是本來清淨的本體。可是這個妄,沒有一個地方。你要是著到淨上,就變成一個妄,你就是頭上安頭!清淨是無形無相的,沒有形相,你卻要立出一個淨的形相來,你觀淨著到淨上,你說這就是功夫,你若作這種見的話,你就障礙自己的本性,你就被淨所綁住。你著到淨上,這也是執著。”

“佛圓,無論是修道還是修佛,就是要破你的執,破你的著,要無所執著,無所執念,堅持本我道心,可萬道皆大道。”

“弟子謹遵師訓!師尊,何為慈悲?”

“修佛者,當以慈悲為懷,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大慈以喜樂因緣與眾生,大悲以離苦因緣與眾生。”

”弟子不明!”

“慈,即慈愛眾生,與樂,悲,即憐憫眾生,拔苦,簡言之,慈悲就是與樂拔苦,慈與悲,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隻有慈悲相連,才能產生與樂拔苦的踐行和作用。”

“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慈悲是無比寬廣的。慈悲心是我們依教奉行、如法修行的根本,慈悲不是以“我”為中心出發的,而是建立在一切眾生平等的基礎上,平等地使一切眾生獲得安樂、離開痛苦、斷除煩惱,進而覺悟眾生無我、諸法無我。任何眾生都是我們慈悲的對象,如果沒有眾生,我們就無法修行了。”

“譬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花果,悉皆繁茂。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複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花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花果。何以故?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眾生以各種方式促使我們發起慈悲心,幫助我們獲得邁向覺悟所必須的高貴品質。我們不能輕視任何一個眾生,尤其是那些看起來很卑賤的眾生,或許他們就是諸佛菩薩,為激發我們的悲心而示現。所以,我們應該始終對一切眾生心懷感恩。”

“師尊,弟子依舊不解!”



最新小说: 詭異橫行:我在異世敕封神明 你的劍法很離譜 琴劍河山 帶著天下入贅 葉先生的嬌妻有點甜 七十年代好後娘 古代生存攻略 影子特工 威震八方葉凡 真情如何假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