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密會張祿_長平長平_思兔 
思兔 > 遊戲競技 > 長平長平 > 第13章 密會張祿

第13章 密會張祿(1 / 1)

長平長平!

見子蘭說華陽一戰,三晉皆傷,天下之大,竟無可與秦敵者,黃歇道”依臣所見,三晉雖傷,而趙最淺。”

子蘭道“子歇或不知,華陽之戰,恐非韓、魏兩國,趙亦與之。魏失十餘萬,韓失三萬,吾已知之,趙亦失二萬,將軍賈偃沉河!”

黃歇道“趙地方二千裡,帶甲數十萬,有山河之固;且素為秦辱,上下共憤,願與秦敵。有可為也。韓、魏則不然,無名山大川之限,一擊而至國,再擊而國亡。楚失屏障,反危矣!“

楚王道”夫天下萬乘之國,不過楚、齊、燕、趙、韓、魏、秦七者。楚自勿言,方敗之餘,委質於秦,以自保也。齊與燕,兩敗俱傷,雖生養十年,無能為也。三晉新敗,民疲而氣沮,何能振作?惟秦,南擊於楚,而取郢;中逼韓魏,而至大梁;東出於齊,而獲陶;西則戎夷,服之久矣!十年來,迭戰獲勝,開城拓地,未得稍息。方之天下,誰可敵之!“

子蘭道”昔者合縱,舉眾弱以當一強,猶可為也。今韓魏連橫,燕齊皆弱,楚可誰與?“

黃歇道”夫楚,地方五千裡,當天下之半。雖敗於秦,根本未傷。昔者勾踐,國破家亡,身自為奴,猶為吞吳之舉。況楚之強乎!願王勿以憂也。方今天下,能敵秦者,惟趙也。趙之疑秦,非止一日。今趙軍二萬,同將軍賈偃,俱沉於河,此趙之奇恥也,必欲雪之!雖情勢乾格,與秦盟於河,日久必生其變。“

楚王道”子歇之言是也。然則楚日難久,必得其速,奈何?“

黃歇道”必當離秦、趙而間之。“

楚王道”如之奈何?“

黃歇道”半月後,韓王將葬,臣請與太子同祭,就而之秦。時各國必至,或得其便而說之!“

楚王沉思片刻,道”太子年幼,入秦多有不便。不穀願以子歇為左徒,佐太子入秦,及應對諸侯,凡有所利者,子歇一言而決之,奈何?“

子蘭道”子歇便為令尹,臣願居其下也。“

楚王道”不可。子歇主外,子蘭主內,不可亂也。願子歇勿辭!楚但得十年生聚,不穀必雪此恥!若不穀貪富貴,享榮華,不思進取,死不入宗廟,同於朽骨!子蘭、子歇其助我!“

子蘭與黃歇皆避席伏拜於地,道”臣等僅奉教!“

太子完這時也收起了驚恐的神情,堅定地出席,伏拜於地道”兒自今日,身不複自有,但從歇父驅使,雖百死不回!“

黃歇道”臣保太子入秦,但有危難,歇身先當之,不敢後也!“

楚王道”諸卿且安坐,聽吾一言。“三人回到自己的座位,叉手聆聽。

楚王道”為質敵國,最忌剛強,更非為諜。為彼國謀當忠,為彼國事當義,事彼長者當孝,親彼同儕當弟。若此為者,必得其親和也。“

太子完與黃歇皆道”謹受教!“

楚王道”左徒今可籌謀八月朔日之行。若不穀、若子蘭者,無不從命!“於是四人就於席間討論起入韓、入秦等諸多細節。其間,幾人多次臨台,與台下群臣共飲,引得陣陣歡呼。至日昳方畢。

隨即,令尹令長沙貢獻菱角、令工尹製作珠佩的命令也下達了,並限半月內完成。

十日後,楚新任左徒黃歇備好賻禮,奉太子完起程,往韓祭葬,楚卒千人護衛。一眾人等上了船,沿鴻溝上行至洧水,再沿洧水上行至鄭。在鴻溝與洧水交彙處,一條小船帶著車右先生和張祿神秘出現,隨即登上黃歇的船。

是日風清氣正,一抹殘月斜掛天邊。黃歇就於船中設宴,招待張祿;閒雜人等一律不得靠近,連太子也避得遠遠的。

閒話敘罷,黃歇道”華陽戰後,天下皆弱,而秦獨強。秦獨聯三晉,而要挾天下。若欲抗之,為之奈何?“

張祿好像早有思考,略一沉思而答道”秦有崤、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沃野千裡,蓄積饒多,地勢形便,天下之雄國也。

”燕地方二千餘裡,南有碣石、雁門之饒,北有棗栗之利,西迫強趙,南近齊。燕以小國搏強齊,反為所噬,此智與力皆不足論也。齊,四塞之國,地方二千餘裡。家殷人足,誌高氣揚。一滅宋而天下擊之,國幾亡矣。後雖以二城以複國,精華儘去,勢難為也。

“韓地方九百餘裡,天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韓之劍戟,陸斷牛馬,水截鵠雁。器莫利於韓也。然西麵事秦,交臂而服,而為天下笑。魏地方千裡。地雖小,而人民眾,不下於楚。自東遷以來,數為秦迫;合縱連橫,舉止不定;上郡、西河之故地,儘入於秦。伊闕一戰,韓、魏斬首二十四萬,遂懼於秦。人臣割主之地以求外交,偷取一時之功而不顧其後,破公家而成私門,外挾強秦之勢以內劫其主。非得明君,難複振也。且夫韓、魏與秦接境,戰而勝秦,則兵半折,四境不守;戰而不勝,則危亡隨之。趙地方二千餘裡,帶甲數十萬,阻帶山河,秦之所害於天下者莫如趙,然而秦不敢舉兵伐趙者,何也?畏韓、魏之議其後也。今者韓魏與秦和,秦之擊趙,無後憂也。

“楚地半天下,帶甲百萬。雖數敗於秦,喪師失地,而根本未失。方今天下,欲抗秦者,其在楚乎!”

這一番話,幾乎不可能是張祿實地考察的結果,主要是“抄書”;但能將書上內容靈活運用於當前環境,黃歇也在心裡默默點頭。等張祿說完,黃歇略停一下,又問道“設若公為秦謀,其計若何?”

張祿仔細思考了一下,回答道“秦之欲東也,不外三途北道太原,中道韓魏,南道荊楚。南道荊楚,山路遙遙,水道迢迢,且多蛇蟒毒蟲,軍易出而難歸。少出則不足用,多出則國中虛,設為諸侯所乘,悔無及也。道韓魏而要中國,分天下而為二,此誠計之上者,然必為諸侯所不容,齊援大梁,趙攻河西,楚出漢陽,秦一動而天下應之,吾恐齊人之患將現於秦也。北道攻趙,山路雖遙而接於秦,得一偏師可取太原,而國中不空,諸侯未便援也。若取太原,中山必下,而邯鄲成擒矣。三者相較,伐趙為便。”

黃歇心中暗喜,複道“若公為楚謀,複將奈何?”

張祿道“為楚之計也,莫若集眾弱而攻一強。”

黃歇道“心雖願之,而其計安出?”

張祿道“韓無外援,則必臣於秦。若楚潛為之援,而秦不出關東,而大梁守矣。通臨淄之財,會大梁之利,而齊魏服矣。秦不得東出,必將以北,而與趙戰。楚乃乘弊搗虛,漸複其地,稍掠其民,秦必困也。雖曰集眾弱,非必登高一呼也,取之自然耳!”

黃歇果然十分滿意,推碟換盞,肴核既儘,而東天漸白。黃歇辭道“臣往使韓中,不及請教。姑俟他日,為抵掌之談。”張祿辭去,隨車右先生出來,乃駕一葉小舟而去。

餐畢,黃歇吩咐啟航。船隻離了岸,向洧水上遊而去。早遣了快舟先行抵報,約於今日黃昏抵鄭城外。二十五艘大船,排成長長的隊伍,蔚為壯觀。雖然由於是祭喪,不能奏樂歌舞,但那一副富貴排場,自然驕氣逼人!黃歇與太子立於船頭,指點著兩岸河山田園,掛於船頭的素幡隨風飄蕩,說不儘的逸氣風流。

臨近黃昏,韓國派船,隨著前去報信的小舟順流來迎。韓使搭上板過了船,與太子和黃歇見了禮,再三稱謝。並言天色已晚,舟行不便,可就地攏岸,並稱已經安排了下榻的館驛。黃歇道了謝。韓使把船引入一道灣汊中停了,自有韓卒過來警戒,楚將安排好交接,每條船上都放出警戒,帶著剩下的人跟著韓使一起進入臨近的一處城邑之中。城邑約有百戶,房宅寬軒,非尋常人所能居。邑民皆已不在。韓使道“此敝邑大夫封宅,特備太子及黃公所居,日用糧秣一應俱全。但彆有所需,臣當效力!”

黃歇道“敢問貴使,諸侯何者至矣?”

韓使道“楚太子及左徒實乃首至!燕遣使來報,路途遙遠,不及參祭,乃致賻以助之。旦日秦公子涇陽君芾或至。再明日,趙公子平原君勝奉太子丹、齊公子安平君單奉太子建將至。魏公子信陵君無忌最近,三日後乃至。”

黃歇道“諸使至時,願一一相會!”

韓使道“臣當轉致!”

第二天清晨,韓相韓平親臨城邑,拜訪太子和黃歇。敘禮畢,韓平致謝道“敝邑之王深謝大王。惟身不祥,不得遠離,乃以臣奉摯以為謝!”

黃歇道“敝邑遷於陳,不惶安居,幸得高鄰,左右以助。敝王能勿感乎!今韓王不言,乃命臣奉太子薄賻以祭,亦固兩國親近之誼!”



最新小说: 沈鈺珠慕修寒 HP:斯萊特林的白魔王 哭包王妃重生曆險記 穿書炮灰,她靠錘子征服修仙界! 都市鑒寶大師 我在大唐過著放蕩不羈的生活 全世界都想攻略我 宗門全是美強慘,小師妹是真瘋批 洛河鬼書 卡美洛領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