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嘉績_長平長平_思兔 
思兔 > 遊戲競技 > 長平長平 > 第137章 嘉績

第137章 嘉績(1 / 1)

長平長平!

兵曹聽說安邑之左竟然可以招到萬戶,有些不信,道“軹道少有人居,焉得萬戶之多也!”

鄭安平道“聞諸行人,入穀中十數裡,有縣焉,名垣,當軹道之上口;其出也,有縣焉,名軹,天下名都也。垣與軹皆當軹道之口,恐皆庶於眾也。”

兵曹問道“秋收已過,遽得人眾,何以安之?”

鄭安平道“安邑有鹽,已收官營。今令入粟二石,可得鹽一石,天下餘粟或儘輸也。”

兵曹驚得坐直了,道“入粟二石即得鹽一石?利非歸於諸侯?”

鄭安平道“諸侯富於糧,安邑富於鹽,以有餘,補不足,安邑不勞可得餘糧也。況秦近安邑,若秦縣運餘糧入安邑,而得其鹽,則利歸於秦也。”

兵曹明顯情緒激動,竭力地平息自己,半餉才道“張卿真鬼才也!”行了一禮,起身道“丞略俟!”走到屏風後麵。少時出來,複又坐下,道“河東移上郡之民,可有欺乎?”

鄭安平道“河東移上郡之民也,皆由上郡公大夫總理其事,焉得有欺?”

兵曹道“上郡之所計也,所入河東者,名籍未除,皆複入河東就食。後乃移之。”

鄭安平道“河東之募民也,值上郡之災,故欲早移其民。若待其名籍之除乃得入,餓餒者必相枕於道也。以複家就食為言者,正欲其速,而免於亡也。”

兵曹道“所移之民,上郡其未允也。河東得勿強乎?”

鄭安平道“王之教,赦罪人,加名爵,而入河東,未聞經於郡縣也。臣等宣王教令,民聞之皆踴躍,儘願入之。其有少不入者,上郡亦止之河東,未得歸。其罪於移河東者,蓋亦奇也。”

兵曹道“喏!請略俟!”又起身到屏風後麵。少時返回道“河東上計乃畢,數日後可得訓及教也。”鄭安平等人禮辭而退。

三人都沒有車,從鹹陽城步行返回鄉下要花長時間。一路上,陳四和芒未都稱讚鄭安平的敘事生動有情,今年河東定能評個嘉績;鄭安平則好不容易才從剛才的緊張和興奮中緩解過來,道“歲評之權,例在相府。今既上計,例得績,奈何俟之數日之後。”

芒未道“他郡縣上計,未有謁者旁坐。今謁者坐,是秦王聽也,非出相府也,故當俟之。”

陳四道“兵曹入屏,出而再問,其有上者居於屏後乎?”

陳四這麼一提,大家都覺得很有可能,剛才因為比較緊張,所以沒有察覺。畢竟,兵曹奉令案問下情,所詢之事,早有條例,兵曹隻需按條例一一詢問,登記造冊就可以了;按條例問完,入屏後回來再問,顯然是因為屏風後麵有掌控著局勢的大員。隻是,這個人會是誰?是穰侯本人嗎?大家猜了一陣子,覺得很有可能,畢竟在相府,彆人誰敢?就把話題轉向琢磨後來問的幾個問題上。

入屏風前問的問題基本都是常規問題,沒有什麼需要琢磨的。兵曹入屏風後,出來問上郡的事,這顯然是一個突發事件。事件的經過三人都很清楚,根本矛盾在於張祿想把入河東修路的上郡民都留下,而上郡隻想讓他們就食於河東,災情緩解了還回去。最終,張祿通過一些手段,穿了些空子,利用了上郡的災情和上郡守不願人口大量死亡的心情,把上郡這部分精華民眾移民到了河東。想來,上郡守十分心疼,可能在上計時說了些河東的壞話,說河東借救災之機欺騙上郡,強留上郡民眾於河東。鄭安平的辯解也是與張祿等人再三商議過的,既合於秦法,又合情合理,至少明麵上,上郡抓不到毛病。至於具體的處理辦法,那就要取決於上層的屁股坐在誰那一邊了。

兩天後,鹹陽宮通知過去領取上計的成績。前麵大體複述了上計中的話,最後的評語是“嘉”。這讓鄭安平喜出望外。

又過了幾天,鹹陽宮通知去領取張祿的賞賜。賞賜的品類之多,數量之大,令鄭安平稱奇,用了兩乘輜車才拉完。

解鹽先生看到如此豐富的財物,也傻了眼,一時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不過好歹是商家出身,很快就想到了處理的方案。根據刑曹從事留下的禮物清單,解鹽先生一一準備了回禮,而且回禮中均包括了數量不等的鹽。一連許多天,鄭安平等三人都擔著禮品,一府一府的拜訪。在鄭安平拜訪各級官員的同時,解鹽先生也頻頻出入於鹹陽及周邊各市場。鄭安平不知道他到底要乾嘛,但按先前的約定,也不加過問。鄭安平拜訪完應該回拜的官員後,解鹽先生也忙完了自己的事。他又取出幾包禮物,讓鄭安平他們拜訪了陳四和芒未的妻家——鄉嗇夫家和裡嗇夫家。在鄉裡舉辦了一場盛大的鄉宴,慶賀豐收,祭祀社稷後,鄭安平他們準備回安邑了。經過解鹽先生一番倒騰,各家的禮物沒有少給,各方都很滿意,但張祿的賞賜還能剩下不少,而且還添了許多其他的用品。至少要運到安邑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和鄭安平不同,陳四和芒未的妻家都是同邑,所以沒有把妻子帶往安邑,隻留下錢糧,由娘家照顧。安頓好家室,三人重新返回安邑。而解鹽先生依舊傭了商船,載著他用張祿的賞賜倒騰出來的一堆貨物,去了另外的地方。隻有一小部分讓鄭安平等三人帶回安邑。

船到蒲阪,三人上岸,小奴已是腹滿乳豐。鄭安平不便再打攪蒲令,借著運河東守賞賜的時機,要了車,把小奴接回安邑。蒲阪在這次移民中,接受了近三千戶移民,是接收移民比較多的縣,而且接受得早,加之在皮令的指導下,調整了作物品種,收獲很大,覺得張祿還是很有些本事的。又從鄭安平那裡得知河東在上計中獲得嘉績,自然欣喜異常。

那些有資格並選擇移民安邑的邑民已經準備好遷移,正好讓鄭安平一起帶走。所以讓鄭安平多住幾天,等待移民們集中到縣裡,一起出發。私下裡,蒲令有些犯愁地鄭安平道“蒲才得民眾,稍墾其草,又複遠離,得勿複墮乎?”

鄭安平安慰他道“各地移民,源源將至,恐令不得其地也。今蒲草已墾,糧已積,縱募他人耕之,所費亦少,所獲亦多矣。安邑多荒地,正欲人墾也。”蒲令似懂非懂,但的確安了心。

從蒲阪遷往安邑的,約五百餘戶,男女老少總三四千人,家境較好的,有一乘獨輪車,多數都是把家當背在自己身上。最重要的糧食、秸稈,已經提前由安邑派車運到他們的新家,而他們的新家就安在安邑舊有的聚邑基礎上。安邑令已經安排人手,對那些還算完好的房舍加以修葺,供他們入住。

這些人都是有爵的,起碼也是簪嫋,按規定可以擁有一座三進的院落和三百畝田。但在安邑,這些隻停留在書麵上,真正能入住的,隻有一座一進的小院,比公士還不如。但安邑令說得明白,周圍的房基可以任由他們加蓋,隻要蓋起來,就是他們的住宅。不便言說的是,就算超點標,也就含糊過了。

田畝是實實在在的,一點都不含糊。但隻有小部分經過上郡士卒初步開墾過的,其他的都是荒地。

庶子準許各人自己複,簪嫋三人,不更四人,隻要兩相情願,按了手印就直接登記造冊。

真正遷來安邑,其實多是上郡的移民,河邊四縣的舊居民,生活得好好的,除了有野心圖發展的少數人外,多數都沒有移過來。

到了安邑後,心眼活的立即就顯出來了。他們迅速發現了機會,從自己的親戚中找到幫手,複為自己的庶子,移到安邑;甚至和那些沒有足額庶子的鄰居商量,把自己的親戚安插在他們的名下,其實是給自己家乾活,迅速地發展起來,有的家庭甚至找來了一二十人。心眼次活一些的,見到有人作榜樣,也有樣學樣,同樣召集到相當的人手。

安邑本是富庶之處,所謂荒地也多是耕地拋荒的,稍加開墾既可複耕,和那些真正的荒地有天淵之彆。隻不過月餘,移往安邑的居民中,就有一些野蠻地擴張開來,而且越傳越廣。

鄭安平回來,帶回河東的嘉績!張祿發文到各縣,深與表彰……

隨著十月新年的到來,安邑全境充滿了野心和進取,對未來的憧憬正在安邑上下吏民中擴散……

上郡的士卒一直沒有被本郡召回,留在河東孤獨地過年。那些心思活分的,也漸漸開始申請移民,把家屬接到河東來。

新年過後,秦庭出人意料地宣布,任命武安君白起為上郡守,原上郡守改任太子太保,前往大梁輔佐太子!而魏國似乎也沒有把太子送回的意思。

張祿上書,請秦庭尉派人到河東,總結河東的耕種規範,定為法律,在全郡內推廣。同時,再請刑徒萬人,在河東築城一年!



最新小说: 司藤之青城妖聞錄 重生婆婆鬥穿越兒媳 我,火影幕後黑手 隊長!請留步 神級選擇係統瞬間滿級 撿個大佬再闖末世 這就是等價交換 穿成反派後我攻略了男主 我領海寬,戰艦多億點過分嗎? 奪舍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