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賢者侯嬴_長平長平_思兔 
思兔 > 遊戲競技 > 長平長平 > 第5章 賢者侯嬴

第5章 賢者侯嬴(1 / 2)

長平長平!

信陵君不願梁尉公子就此沉淪下去,便問道“臣有封邑管,在長城之外,無人為令。辱公子行其令,其可得之?”

梁尉公子沒想到信陵君會請他去當管令。他也知道那個地方形勢複雜,地方雖小,卻關係韓、魏兩國形勢進退,管理起來十分困難。他和尉僚對視一眼,道“君上之命,臣不敢辭。惟母在焉,不敢不請。願以請之而後報。”

信陵君道“孝之分也,又何怪焉!”

信陵君又派人找來晉鄙大夫,——現在已經是將軍了。

聽到信陵君所說,晉鄙道“秦之刑徒非比關東諸侯。秦法嚴苛,秦人動輒罹法,被刑者常什一二,且多精壯。其眾也,不事田畝,但服役事,故秦人多城池、道路、宮室之屬,兵者,其一也。未足怪也。去歲,秦徒多建道路。現道路漸通,北達昫衍,南及於蜀,東通武關,西達狄道。秦境道路四達,諸縣交通,無以複役,乃以刑徒伐諸侯,理之常也。今索垣與軹未得,恐將出於南陽。南陽固富,非心腹之憂。但以邑民相爭可也。今大梁所憂者,秦出殽道,出北邙,直下長城。願君上外結韓、周,不假與道。臣當整備軍卒,以實於內。大梁城高池深,民廣糧積。秦若至,必不能安。願王及君上勿憂。”

信陵君道“臣所憂者,武卒儘失,大梁勝兵者少,奈何?”

晉鄙道“今方秋收。俟糧歸倉,乃儘收士卒,以為攻守之備。秦若偵知,必無犯也。”

信陵君道“將軍運籌帷幄,決勝千裡,誠國之乾城也。”

晉鄙似乎沒有什麼意思與信陵君多談,基本就是信陵君問一句,他解釋幾句。弄得信陵君也沒辦法,隻得對晉鄙道“秦將大出,孤願以國禦之。敢問其策?”

晉鄙道“君上勿憂。若秦但犯南陽,臣請堅壁而守,秦但掠於野。若秦以萬人犯長城,臣請為王禦之。若秦起大軍犯吾梁,臣請為王擊之。”

信陵君道“秦犯南陽則得掠之,犯長城則以禦之,犯大梁則以擊之。何秦愈強,而將軍愈奮耶?”

晉鄙道“魏遭華陽之敗,精銳儘失。數年來,舉國精銳儘集在梁,勝兵者不過十萬。以之護國則有餘,以之戍邊則不足,故愈遠則愈弱,近大梁則得擊之也。”

信陵君道“孤欲以邊邑之力,以禦秦人,可乎?”

晉鄙道“未可!魏四邊無險,但依城而守,四野平曠,車馬交馳。邊邑之民雖習戰,以之守城則固,以之野戰則非秦之敵也。願據城而守之,秦但掠於野,有所獲則必去。未足為患也。”

信陵君道“若秦不去,奈何?”

晉鄙道“南陽背河而麵山,與關中山河千裡,其民皆魏民也。秦若不去,設官而治之,魏但得一旅之眾,過河而逐之,城必歸也。”

信陵君道“事若輕易,軹城之不複也,奈何?”

晉鄙道“未得魏一旅之眾而已!蓋秦據河東,與軹隻隔軹道,往來便利。吾往驅彼,吾離彼亦驅吾,徒勞百姓矣。若必複軹,但得萬人,直下軹垣,據險而守之,則可矣。”

信陵君道“大梁複有十萬勝兵者,遣萬人何足為難?”

晉鄙道“此十萬之眾,魏之根本也,大梁存亡之所依,非緩急之時,未可動也。”

信陵君似懂非懂地點頭稱是,想著回頭再請問門客算了,這位將軍是一句話也不多說的!

送走晉鄙,信陵君感到自己在軍事方麵實在欠缺太多。在晉鄙看來可能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自己卻搞不明白,還想著要獨立抗禦秦軍,豈不是笑話!自己身邊的門客雖然才華出眾,但無一能通軍事,他們也許會點軍事理論或道理,但比之芒卯、大梁尉都不如,如果想要得到超越晉鄙水平的,幾乎沒有一個。他想,要是鄭安平不走,會不會……

想起鄭安平,信陵君心的煩惱就又不由自主地升起來。

這時階前突然響起一個聲音“嶽仲謹見君上!”

仲嶽先生去而複返,讓信陵君十分意外。他幾乎下意識地走出來,躬身禮敬道“謹奉先生教!”把仲嶽先生讓進堂中坐下。

信陵君道“先生去而複返,敢有所教我!”

仲嶽先生道“豈敢!臣觀君上不樂,必有所思。恐於眾不便,故私來拜見,願為君上解之。”

信陵君道“秦人將大出,吾魏複被戰禍,是以不樂。”

仲嶽先生道“有以之,然有他者!”

信陵君道“孤忝列宗室,裂土封疆,曾無一德以報王,無一計可退敵,是以悵之!”

仲嶽先生道“有以之,願聞他者!”

信陵君想了想道“孤聞鄭氏在秦,甚得其意,吾心惘然若失。孤於鄭氏德有所不足,賞有所不厚,恩有所不加乎?或為其謀有所不忠,思有所不周,事有所不備乎?奈何鄭氏棄孤如敝屨,而自事秦乎?”

仲嶽先生道“是乃君上心痛之源也。”

信陵君道“聞先生醫道通神,果其然也。先生必有其說。”



最新小说: 佛係快穿 諸天從變成異形開始 都市捉妖師 佛係禍水 快穿 我幫嬴政統一天下 這個劍神有點浪 異能之棺木之殤 你我離她 我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個係統 三國之開局融合了項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