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周公的偉大事跡:忠誠、智慧與擔當_智慧解碼:史籍中的智慧故事_思兔 
思兔 > 綜合其他 > 智慧解碼:史籍中的智慧故事 > 第85章 周公的偉大事跡:忠誠、智慧與擔當

第85章 周公的偉大事跡:忠誠、智慧與擔當(1 / 1)

227、周公的偉大事跡忠誠、智慧與擔當

管叔、蔡叔、武庚等人果然率領淮夷反叛。周公於是奉成王之命,率軍東征,發布大誥。於是誅殺了管叔,處死了武庚,流放了蔡叔。收服了殷商的殘餘民眾,把他們封在衛國的康叔封地,把微子封在宋國,以延續殷商的祭祀。平定了淮夷和東土,兩年後全部穩定。諸侯都臣服於宗周。

上天降下福祉,唐叔得到一棵異母同穎的禾苗,獻給成王,成王命唐叔將禾苗饋贈給周公。周公接受禾苗後,為天子的命令感到欣慰,寫了篇名為《饋禾》的文章。東土平定後,周公向成王彙報,並為成王寫了首名為《鴟鴞》的詩。成王也因此不敢輕易訓示周公。

成王七年二月乙未,成王從周都出發,步行至豐邑,命太保召公先行去雒邑勘察地形。同年三月,周公前往雒邑營建新都,占卜的結果吉利,於是建立國家。

成王長大後,能夠處理政務。於是周公將政權歸還給成王,成王親自行使君權。周公代理成王治理國家時,麵朝南坐著,背靠著屏風,接受諸侯的朝見。七年之後,周公將政權歸還給成王,自己麵朝北站在臣子的位置,小心翼翼地侍奉成王。

當初,成王年幼時生病,周公剪下自己的指甲沉入黃河,向神祈禱說“成王年幼無知,如果有人敢擾亂神靈的命令,就讓此人早晨死去。”並將禱文藏在府庫中。後來成王病愈。等到成王親政時,有人誣陷周公,周公逃到楚國。成王打開府庫,看到周公的禱文,感動得流淚,於是召回周公。周公回到鎬京,擔心成王年輕氣盛,治理國家時會有所放縱,於是寫了《多士》和《毋逸》兩篇文章。

《毋逸》中稱“作為父母,為國家操勞長久,子孫們驕傲奢侈,忘記祖先的教訓,導致家破人亡。作為子女,怎麼能不謹慎呢?”文章還列舉了殷商時期三位君王(中宗、高宗、祖甲)的事跡,以此警示成王。

成王在豐邑時,天下已經安定,但周朝的官製尚未完善。於是周公製定了《周官》,明確了官員的職責,又寫了《立政》以方便百姓。百姓對此都非常滿意。

閱讀了關於周公的一係列曆史事跡,深感震撼。周公,一位充滿智慧、勇敢和忠誠的傑出人物,在我國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的東征、政治改革以及為國家付出的無數心血,都讓人由衷地敬佩。

周公率領軍隊東征,平定了管叔、武庚等人的叛亂,收服了殷商的殘餘民眾,延續了殷商的祭祀。他通過製定《周官》明確了官員的職責,撰寫了《毋逸》以警示成王。這些舉措都體現了周公一心為國家、為民族付出的艱辛努力。

在我們心中,周公的形象是崇高的。他身為臣子,卻始終以國家利益為重,不僅親自東征西伐,還教導成王為政之道。周公的忠誠與智慧,使他在我國曆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他所付出的努力,不僅為周朝的繁榮奠定了基礎,更為後世的統治者樹立了楷模。

此外,周公在成王年幼時,不顧個人安危,祈禱神靈保護成王。而在成王長大後,他又不懼誣陷,始終忠心耿耿地侍奉成王。這種無私的奉獻精神,更是讓人感動。

總的來說,周公的一生都在為實現國家的繁榮和人民的幸福而奮鬥。他的事跡不僅讓我們對這位曆史偉人充滿敬意,同時也讓我們深刻認識到,為國家、為民族付出努力,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們應當學習周公的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最後,願周公的英勇事跡永遠流傳,激勵著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的幸福而努力拚搏。

228、周公與伯禽忠誠、變革與穩定

周公在豐邑生病,臨終前說“一定要把我葬在成周,以表明我從未離開過成王。”周公去世後,成王也感到悲痛,將周公葬在畢地,靠近文王,以表明自己不敢將周公當作臣子。

周公去世後,秋天即將收獲,突然刮起狂風,雷電交加,莊稼全都被摧毀,大樹也被連根拔起。周國上下深感恐懼。成王和大臣們穿上朝服,打開金縢之書,才得知周公曾為武王立下赫赫戰功。兩位公子和成王詢問史官和百執事,史官們回答“確實如此,周公曾命令我們不要泄露這個秘密。”成王拿著史書哭泣,說“從今以後,不要再有錯誤的占卜了!周公為國家付出了辛勤努力,隻有我這個年輕人不知道。現在上天顯靈,彰顯周公的功德,我也應當迎接這個指示,我國禮儀也應當如此。”成王走出王宮,天空降雨,風向逆轉,莊稼重新挺立。兩位公子命令國人,將倒下的樹木全部扶起並加以修繕。當年就獲得了豐收。於是成王下令魯國可以舉行郊祭文王。魯國擁有天子的禮樂,以表彰周公的功德。

周公去世後,他的兒子伯禽已經提前受封,成為魯公。魯公伯禽在受封後的第三年才向周公報告政績。周公問“為什麼這麼晚才報告?”伯禽回答“我改變了當地的習俗,改革了禮儀,為喪事準備了三年,所以遲了。”太公也被封在齊國,僅五月就向周公報告了政績。周公問“為什麼這麼快?”回答“我簡化了君臣之間的禮儀,遵循了當地的習俗。”後來聽說伯禽報告政績較晚,周公感歎“唉,魯國後世恐怕要向齊國稱臣了!政事不能簡化和變革,百姓就不會親近;隻有平易近人,百姓才會歸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伯禽即位後,管叔、蔡叔等叛亂,淮夷、徐戎也紛紛反叛。於是伯禽率軍討伐徐戎,發布徐戎誓言,規定“陳列你們的甲胄,不得有任何差錯。不得傷害俘虜。馬牛失群,男女逃跑,不得擅自追趕,要恭敬地歸還。不得搶奪盜竊,越牆侵入。”憑借這個誓言,伯禽平定了徐戎,穩定了魯國。

魯公伯禽去世後,兒子考公酋繼位。考公四年後去世,弟弟熙繼位,稱為煬公。煬公修建了茅闕門。六年後去世,兒子幽公宰繼位。幽公十四年後去世,弟弟曦殺害幽公自立,稱為魏公。魏公五十歲去世,兒子厲公擢繼位。厲公三十七年去世,魯人立弟弟具為獻公。獻公三十二年去世,兒子真公濞繼位。

真公十四年,周厲王無道,出逃至彘地,共和行政。二十九年後,周宣王即位。

三十年後,真公去世,弟弟敖繼位,稱為武公。

周公和伯禽的故事充滿了忠誠、變革與穩定的主題。周公在臨終前要求葬在成周,以示對成王的忠誠。而成王在周公去世後,深感悲痛,將周公葬在畢地,靠近文王,以表明自己不敢將周公當作臣子。這種情感讓人動容。

周公去世後,秋天即將收獲,卻突然刮起狂風,雷電交加,莊稼全都被摧毀,大樹也被連根拔起。這一幕讓人深感恐懼。然而,在周公的庇佑下,成王和大臣們穿上朝服,打開金縢之書,得知周公曾為武王立下赫赫戰功。這讓人們重新看到了希望。

伯禽作為周公的兒子,提前受封為魯公。他在受封後的第三年才向周公報告政績。周公問他為什麼這麼晚才報告,伯禽回答“我改變了當地的習俗,改革了禮儀,為喪事準備了三年,所以遲了。”這種遵循禮儀、注重變革的精神,令人敬佩。

然而,在伯禽即位後,麵臨管叔、蔡叔等叛亂,以及淮夷、徐戎的反叛。伯禽率軍討伐徐戎,發布徐戎誓言,規定了一係列紀律,最終平定了徐戎,穩定了魯國。這表明了伯禽在變革中的穩定作用。

隨著時間的推移,魯國經曆了幾位君主的更迭。最後,在周厲王無道、出逃至彘地的背景下,共和行政,周宣王即位。而在真公十四年時,周厲王無道,出逃至彘地,共和行政。這兩位君主的無道行為,讓人感慨萬分。

總之,周公和伯禽的故事讓我們認識到,忠誠、變革與穩定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因素。隻有忠誠於國家、勇於變革、保持穩定,才能確保國家的繁榮昌盛。這也是我們今天在國家建設中需要借鑒和發揚的精神。

喜歡智慧解碼史籍中的智慧故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智慧解碼史籍中的智慧故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重生七零:假千金拒被吸血美強颯 蝕骨美人 最強裝逼打臉係統 甜寵快穿:崩人設的男主對我超愛 插翅難逃,又被瘋批世子逮回去了 天眼中場 成為龍傲天的作精女友後 穿書之這個白月光老娘不當了 往昔歸來兮 我在北宋開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