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子路之死:忠誠與信仰的終極考驗_智慧解碼:史籍中的智慧故事_思兔 
思兔 > 綜合其他 > 智慧解碼:史籍中的智慧故事 > 第193章 子路之死:忠誠與信仰的終極考驗

第193章 子路之死:忠誠與信仰的終極考驗(1 / 1)

439、子路之死忠誠與信仰的終極考驗

子路聽到了什麼道理,如果還沒有做到,就擔心再聽到什麼道理。

孔子說『可以用簡單的幾句話來判斷是非的人,像顏回和我一樣的人才能聽到,而像你這樣的水平的人是聽不進去的。』『子路啊,你太勇敢了,這並不是什麼好事。』『子路穿著一件破舊的袍子和穿著狐皮大衣的人在一起,他並不覺得自卑。』『像你這樣的水平,是很難達到的。』『子路隻適合在廳堂上與他人交流,而無法深入到房間內部。』

季康子問孔子『仲由這個人仁嗎?』孔子回答說『擁有千輛兵車的國家,可以讓子路去治理它的軍隊,至於他是否仁,那我就不知道了。』

子路喜歡跟從遊曆,他曾經遇到過長沮、桀溺、荷徽扇說紉士。

子路擔任了季氏的家宰,季孫問孔子『子路可以算是大臣嗎?』孔子回答說『可以說是備位充數的臣子了。』

子路擔任蒲的大夫,他向孔子辭行。孔子說『蒲這個地方有許多壯士,很難治理啊。然而我告訴你恭敬待人再加上謹慎從事,可以保持勇武;寬厚待人再加上態度端莊,可以親近民眾;恭敬謹慎地處理政事並保持穩定,這樣可以對上有所報答。』

當初,衛靈公有位寵姬叫南子。靈公太子蕢聵曾得罪過她,害怕被殺就逃亡國外。等到靈公去世後,南子想讓公子郢繼承王位。公子郢不肯接受,說『流亡人的兒子輒已經在國外了。』於是衛國就擁立輒為君王,這就是衛出公。衛出公立十二年,他的父親蕢聵一直住在國外不得回國。這時子路擔任衛大夫孔悝采邑的長官。蕢聵就和孔悝一同作亂,他設法讓孔悝的家臣進入宮廷,於是和他的黨徒一起襲擊衛出公。出公逃往魯國,蕢聵入宮繼位,這就是莊公。當孔悝作亂時,子路還在城外,聽到這個消息就趕著進城去。這時正好遇到子羔從城門出來,他對子路說『出公已經逃走了,城門已經關閉,你還進去乾什麼?白白地送死不可取啊。』子路說『我食他的俸祿就要為他承擔危難。』子羔隻好離去。這時正好有使者進城,城門開了,子路就跟了進去。他找到蕢聵,蕢聵和孔悝正站在高台上。子路說『大王為什麼要任用孔悝呢?請讓我抓住他殺了。』蕢聵不聽他的。於是子路就想放火燒台榭,蕢聵害怕了,就派石乞、壺黶來攻擊子路,擊斷了子路的帽帶。子路說『君子死而冠不免。』於是就把帽子戴好結好帽帶而死。

孔子聽到衛國發生叛亂的消息後說『唉!仲由要死了!』不久果真如孔子所說死了。所以孔子說『自從我得到仲由後,惡意的誹謗就再也不曾傳到我的耳朵裡了。』這時正好子貢作為魯國的使者在齊國出使。

子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以勇猛和忠誠著稱。他聽聞道理便積極實踐,即使麵臨生死也毫不猶豫。孔子對子路的評價,充滿了深沉的情感。當聽到衛國發生叛亂的消息,孔子即刻預感到子路的命運。他曾說“自從我得到仲由後,惡意的誹謗就再也不曾傳到我的耳朵裡了。”這句話背後,是對子路為人正直、忠誠的肯定,也是對即將失去這位賢徒的悲痛。

子路的人生充滿了波折和考驗。他曾與長沮、桀溺等隱士交往,但他的內心深處,始終堅守著對孔子和儒家學說的信仰。即使在擔任季氏家宰和蒲大夫時,他也始終堅守職責,儘心儘力。孔子對他的教誨,他都銘記在心,付諸行動。

然而,人生總有不如意的時候。衛國的叛亂,讓子路麵臨了最大的考驗。他選擇站在正義的一方,與叛賊抗爭到底。即使在身受重傷、生死攸關的時刻,他仍然堅守著君子的氣節,寧願死也不放棄信仰。他的死,是對忠誠和信仰的最高禮讚。

讀完這段曆史,我們深受觸動。子路的忠誠和信仰,讓我們重新審視了自己的人生態度。在今天這個充滿誘惑和選擇的時代,我們是否還能像子路一樣,堅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則?在麵對困境和挑戰時,我們是否還能保持那份堅韌不拔的精神?

子路雖然離我們遠去,但他的精神和故事將永遠激勵著我們。他教會我們什麼是真正的忠誠和信仰,什麼是麵對困境時的勇氣和堅持。在未來的道路上,讓我們銘記子路的教誨,不忘初心,堅守信仰,勇往直前。

440、孔子及其弟子們對於孝道、仁心、禮儀等方麵的重視

宰予,字子我。他口才好,辭藻華美,是孔門十哲之一。接受學業後,宰予向孔子提出了一個問題「老師,守孝三年,時間不短啊。君子三年不講究禮儀,禮儀一定會荒廢掉;三年不演奏音樂,音樂也一定會遺棄。舊穀子已經吃完,新穀子已經上場,取火用的木頭也都更換了,守孝一年就可以了。」孔子回答說「你心裡怎麼想的?」宰予說「心裡很安。」孔子說「你心裡安就去做吧。君子守孝的時候,吃美味不覺得香甜,聽音樂不感到快樂,所以不必這麼做。」宰我退出去後,孔子說「宰我不仁啊!孩子生下來三年後才能完全脫離父母的懷抱。守孝三年,是天下通行的喪禮。」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宰予白天睡覺。孔子說「腐朽的木頭無法雕刻,糞土壘的牆壁無法粉刷。」

宰我向孔子請教五帝的德行,孔子說「你的問題不是我要回答的。」

宰我擔任臨菑大夫,與田常一起作亂,結果被夷族誅殺,孔子以這件事為恥辱。

端沐賜是衛國人,字子貢。比孔子小三十一歲。

子貢口才好,辭藻華美,孔子常常指責他的辯論之才。孔子問他說「你與顏回哪一個更出色?」子貢回答說「賜怎麼敢和顏回相比!顏回聽到一個道理就能推知十個道理,賜聽到一個道理隻能推知兩個道理。」

子貢拜孔子為師後,又問孔子說「我是什麼樣的人?」孔子說「你是器皿。」子貢說「是什麼器皿?」孔子說「是瑚璉。」

陳子禽問子貢說「仲尼是怎樣求學的?」子貢說「周文王和武王的道並沒有失傳,還留在人間。賢能的人可以了解它的根本,不賢的人隻記住了細枝末節。無處不體現文武之道。我的老師何處不學,又為什麼要有固定的老師呢?」又問「孔子到了一個國家必定會聽到這個國家的政事。這是他自己求來的呢?還是彆人主動告訴他的呢?」子貢說「這是老師憑借自己的溫和、良善、恭謹、節儉和謙讓得來的。老師求得的方式,與彆人求得的方式是不同的。」

子貢問孔子說「富有而不驕橫,貧窮而不諂媚,這樣的人怎麼樣?」孔子說「可以了;但是不如貧窮而樂於道,富有而崇尚禮儀。」

田常打算在齊國作亂,但又顧忌高、國、鮑、晏等幾家勢力,所以打算轉移軍隊去攻打魯國。孔子聽到這個消息後對門下弟子說「魯國是我們的父母之邦,現在國家危急到這個地步,你們幾個為什麼不出使齊國呢?」子路請求出使齊國,孔子阻止了他。子張、子石也請求出使齊國,孔子沒有同意。子貢請求出使齊國,孔子同意了。

這段文字主要介紹了孔子門下弟子宰予、端沐賜和子貢的故事。宰予是孔門十哲之一,他向孔子提出了關於守孝三年時間的質疑,引發了孔子關於孝道和仁心的討論。子貢則是孔子最出色的弟子之一,他口才好、辭藻華美,曾向孔子請教關於仁、道、德行等方麵的知識,表現出他對儒家思想的深刻理解。端沐賜是衛國人,他向孔子請教五帝的德行,但孔子認為這不是他要回答的問題。

在這段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孔子及其弟子們對於孝道、仁心、禮儀等方麵的重視,以及他們對於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同時,也展示了不同弟子之間的個性差異和特長,例如宰予的質疑精神、子貢的辯論才華和端沐賜的好學不倦。這些弟子們的故事和性格特點,不僅豐富了故事情節,也讓讀者更深入地理解了孔子及其儒家思想。

喜歡智慧解碼史籍中的智慧故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智慧解碼史籍中的智慧故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蓮花樓之李相夷天幕看蓮花 歡喜冤家穿越記 淪為邪神寵物後,在無限世界橫行 歲月逆流重返十八 穿成王媽樂哈哈,心聲被聽叫哇哇 瘋批帝女歸來,成就第一禦獸師 反派:這群主角都是顛公 從方家養子開始的港綜 洪荒:楊戩成聖,師傅的我苟不住 我在王者榮耀爆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