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教育乃大秦基本國策!_朕的大秦不可能亡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朕的大秦不可能亡 > 第421章 教育乃大秦基本國策!

第421章 教育乃大秦基本國策!(1 / 2)

朕的大秦不可能亡!

教育是每個人的生活準備,是走向未來的基礎,分享前人積累的知識財富,獲得獨立生活的前提。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教育決定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最重要的事業。

對於這一點,之前的嬴政隻是略有思考,但是得到了李康的記憶,他自然是清楚,教育的重要性。

故而,他設立了尚書省,親自坐鎮,在尚書省之下,便是有一官署,名曰教育署。

這些年,大秦朝廷對於教育署的投入,僅次於大秦銳士。

嬴政更清楚教育的另一個用途,用教育去培養,甚至於影響一個人。

唯有教育,才是讓大秦帝國傳承萬世的根本。

所以,對於教育嬴政很重視,他選取長安作為大秦各大學宮的地址,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長安距離鹹陽不遠,屬於大秦帝國的中樞,京畿之地。但是又因為種種原因,這裡的政治氛圍,政治勢力極為的薄弱。

這樣的地理環境與政治環境,最適合學宮的發展,在嬴政看來,教育是百年大業,是純粹的。

學宮就應該安靜,純粹的搞學術,而不是參與政治,他之前的博士學宮,便是最大的失敗。

前車之鑒,就在眼前,嬴政這一次,自然是要吸收經驗。

這一次,嬴政在鹹陽宮之中的典籍室之中查閱了很多的資料,對於華夏曆史上,關於教育的情況,多少有了些了解。

中原大地之上,從有了文字開始,逐漸便有了專門傳授和學習的機構,當時稱為成均。

這是華夏大地之上,學宮的最初萌芽。

到了夏代,則有了正式以教為主的學校,稱為校。

《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到了商朝,稱為“序”,到周成為“庠”。

“序”又分“東序”、“西序”,前者為大學,在國都王宮之東,是貴族及其子弟入學之地;後者為小學,在國都西郊,是平民學習之所。

商代生產力日益發展,文化日趨進步,科學日漸發達,因之學校又有增加,稱為“學”與“宗”。

“學”又有“左學”、“右學”之彆,前者專為“國老”而創,後者專為“庶老”而設。

國庶之界在於貴族與平民。

“學”以明人倫為主,“瞽宗”以習樂為宗。

西周是奴隸社會鼎盛時期,學校組織比較完善。

當時分為國學與鄉學兩種。

國學專為貴族子弟而設,按學生入學年齡與教育程度分為大學、小學兩級。

鄉學主要按照當時地方行政區域而定。因地方區域大小不同,亦有塾、庠、序、校之彆。

一般情況下,塾中優秀者,可升入鄉學而學於庠、序、校;庠、序、校中的優秀者或升入國學而學於大學。

國學為中央直屬學校,鄉學是地方學校。

由於嬴政得到了李康的記憶,自然是清楚,華夏大地之上,中央官學的產生、發展和衰落的曆程。



最新小说: 快穿:妖女她又被病嬌鎖腰輕哄了 死神裡的煉金術師 大佬們的白月光她恃寵而驕 盛寵小仵作 快穿之被迫營業的宿主 農門藥香:田園小醫娘 仙皇之徒:逆天修行路 抽取惡魔果實,從當海盜開始成神 公爵的小祖宗又溜了 黑暗末世的複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