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朕的拒諫表示得十分婉轉_大明王朝1587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大明王朝1587 > 第十章 朕的拒諫表示得十分婉轉

第十章 朕的拒諫表示得十分婉轉(1 / 2)

大明王朝1587!

萬曆十六年,二月十日。

自往澳門和遼東連下了兩道旨後,朱翊鈞終於感覺比剛穿越來時要好上一點。

他感覺大明還是有希望的,感覺萬曆前期的改革阻力似乎也沒自己想象得那麼大,感覺自己在應對具體政務方麵還是相當有能力的。

當然,這一感覺建立在朱翊鈞把彈劾的奏疏都交給司禮監處置的基礎上。

鴛瓦霜明,乍暖還寒,紫禁城的冰雪尚未化儘,朱翊鈞放下手中《永樂大典》中的一冊,隔著窗戶望向乾清宮簷下的廊柱。

這是當年官營漆匠重塗的百寶嵌,描紅富麗敦煌,渾不見一絲永樂年間的血色與白骨。

朱翊鈞望著便垂下眼來,手中的書冊也被悄然擱在了一旁。

就在這時,張誠捏著一本奏疏進來了,他見皇帝似乎興致不高,便低頭退侯在旁不敢打擾。

倒是朱翊鈞先受不了他這番惺惺作態,瞧見了便開口問道,

“又有甚麼事非要求得朕來處置?”

張誠猶豫幾許,雙手遞上奏疏道,

“皇爺,國子監司業王祖嫡奏修缺典。”

張誠頓了一頓,道,

“蓋因建文之革除未複,景泰之附錄未正,故而特待皇爺聖裁。”

朱翊鈞一怔,他確實沒想到這件事能輪到自己手上來處理。

不過一見張誠格外謹小慎微的模樣,朱翊鈞沉下心想了一想,便立刻反應了過來。

按明製,纂修《實錄》必須得到皇帝的詔令才可進行,而纂修《建文實錄》直接關係到對永樂帝的評價,就更是如此。

朝廷不容史臣私為,史臣亦不敢私為,因此必得上疏稟明皇帝。

而朱翊鈞前幾個月剛下旨說要效仿成祖皇帝重組大明遠洋艦隊,這一道奏疏,名為因修國史而請求聖裁,實則是為試探規勸。

何況修史之事與彈劾下臣不同,司禮監權柄再大,也絕不敢肆意乾涉大明國史的修定。

否則明朝曆代的權宦也不會在後世的史書中沒留下任何一個正麵形象了。

彈劾的奏疏皇帝能視而不見,可修史的章奏皇帝卻不得不批。

朱翊鈞思及至此,覺得此事不好再躲,便啟口吩咐張誠道,

“上頭怎麼寫的?且給朕念念罷。”

張誠應了一聲,翻開奏疏朗聲道,

“臣竊謂建文紀年之不可泯者五。”

“自古無道之君天人共棄,聞革其命矣,不聞革其年。”

“引師曰‘靖難’,明非複仇,胡為追薄海內外已奉之正朔而去之?不可一。”

“靖難宣力諸臣妄希茅土,日構建文之過,本非成祖之心。”

“事平固已幡然感悟,故鄙李貫獨無封事,諭吏部不念舊惡,榜條方列,旋即除毀。”

“革除之議起於六月庚午,命府部建文條格悉複舊製,今年稱三十五年而已。”

“然皆一時逢迎之臣從諛為此,後世不察,遂謂成祖獨斷,歸過君父,使親親之心不白,不可二。”

“或謂成祖定鼎功同再造,如複革除則師疑無名。”

“夫天下者,太祖之天下也,太祖之視成祖、建文同一子孫也,今日之視二祖同一祖宗也。”

“不革除謂不能仰體成祖心,必革除其為仰體太祖心乎?”

“書靖難所以彰成祖再造之功,不革除所以紀建文在位之實,何悖之有?”

“矧成祖謨烈昭垂,豈以革除顯,不革除晦乎?不可三。”

“國史野史上下並傳,世往往信野史而疑國史,若謂國事多諱不若求之野耳。”

“夫年既革除,事必散逸,今紀建文者無慮數十家,謬無相承,至有不忍讀者逞其雌黃,遂淆朱紫,豈細故也哉?不可四。”

“革除者不過使天下後世不複知有建文耳,而千萬世之後,寧能以建文之實曆為洪武之虛年乎?”

“大書特書,固將不免,與其紀年立史於千萬禩之後,孰與今日之為得乎?不可五。”

張誠還沒把這道奏疏念完,朱翊鈞就開口打斷道,

“好了,朕明白了。”

朱翊鈞淡淡道,

“景泰附錄不正之事,這疏裡也是一樣這麼寫的嗎?”

張誠小心地回道,

“卻有些不同。”

朱翊鈞笑道,

“倘或也是主張‘革其命而不革其年’,那便是大同小異。”

張誠忙道,

“其實皇爺繼位之初,便已下詔為建文朝的忠臣建造了忠節祠以示旌表,皇恩浩蕩,想來早已大慰忠靈。”

朱翊鈞點點頭,曆史上的萬曆皇帝的確對建文帝好感頗多。

不但在講讀時與張居正公然議論起建文帝的下落,還將建文朝的忠臣全部平反,對建文忠臣的家屬與後代實行“推恩”政策,讓建文忠臣的子孫後代享受祖上的“福蔭”。

“既然事關名位,不如就疏下禮部,讓沈鯉、朱賡他們好好討論一番。”

朱翊鈞把這樁事推給了萬曆十六年的兩位禮部尚書,



最新小说: 萌妻出逃傅總跪下快認錯池嬌 綜九叔僵屍世界 狐妖裡的忍者 大偵探亞瑟羽一 養生愛好者在異界修仙 傀儡遊戲:靈舞 智力超群的我,隻能領悟D級能力 我真的不能吃 成仙從打嘴炮開始 軍閥:開局軍二代,打造最強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