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萬曆十七年的會試科考題(上)_大明王朝1587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大明王朝1587 > 第二十三章 萬曆十七年的會試科考題(上)

第二十三章 萬曆十七年的會試科考題(上)(1 / 2)

大明王朝1587!

“……唔。”

朱翊鈞回過神來,兩手攏在袖子裡,兩根大拇指在衣袖的掩蓋下緩慢交纏著轉動。

他心想,曆史上的王家屏不是在萬曆十七年的四月才被允準回閣的嗎?

現在才二月份呐。

難道是要為傳說中的“三辭三讓”騰出時間?

好像也不對,閣臣服喪期滿、奉旨回閣是慣有的成例,難道就這一道程序還要來一套三辭三讓?

朱翊鈞左想右想沒想出個所以然來。

但是憑借著他這兩年來當皇帝的經驗,他沒有立刻答應申時行的請求,畢竟人事關乎政治嘛,總要謹慎小心一些,

“是,卿等撰擬手敕來行。”

朱翊鈞回了一句模棱兩可的話,他想他這麼一說,如果其中有甚麼特殊變動,內閣就能順理成章地提出來

果然,申時行一聽即道,

“臣等看得,王家屏原先以吏部左侍郎入閣,在任二年,及昨年《會典》書成,近日加恩,本官皆未蒙敘錄,且同時講官如朱賡,已升禮部尚書,家屏本資敘在先,相應加秩召用。”

朱翊鈞攏在袖子裡的拇指頓時停止了轉動。

對了,晚明官僚體係的特點之一,就是“一部多尚書”,並且常常添設左右侍郎。

這種情況在內閣輔臣之中尤為泛濫,因為明成祖朱棣當年設立內閣之初,將這些大學士的官階僅僅定為“正五品”。

而到了晚明,六部事務必須經由內閣商議後製定“票擬”,內閣成為了壓製六部權力之所在,這樣一來,明朝六部尚書的“正二品”官階,與“正五品”的大學士比較起來,就顯得名不副實。

於是朝廷為了提升內閣輔臣的待遇,在“大學士”的職務之外,再為輔臣添加六部的“侍郎”或者“尚書”的虛銜。

這些頭銜一開始確實是為了讓正五品的大學士享受正二品待遇而設置的,但是隨著閣臣的權力逐漸擴大,一些位高權重的閣臣便能在大學士之外,同時兼掌六部的閣部事宜。

朱翊鈞想到此處,忽然又覺得有點兒不對。

現在的禮部尚書是朱賡,內閣沒有必要去分朱賡的權啊。

而且朱賡的不結黨,在曆史上也是有名的。

後來萬曆二十九年趙誌皋去世後,沈一貫獨當國,萬曆皇帝就是因為考慮到大臣植黨營私,才下詔起複了當時已經隱居已久的朱賡。

這說明朱賡起碼在萬曆二十九年之前,給萬曆皇帝留下的印象就是無偏無黨、能夠獨善其身的。

朱翊鈞細細想了一回,又懷疑自己是否是多心了,畢竟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在晚明也算得上是一種標準配置,譬如現在的許國就是禮部尚書兼建極殿大學士,如果不掌理閣部事,這個頭銜並沒有甚麼特殊意義。

朱翊鈞看了三位輔臣一眼,道,

“那便詔敕吏部,原任大學士王家屏著升禮部尚書,仍兼東閣大學士,照舊入閣辦事,便差官行取馳驛來京。”

朱翊鈞說罷,還朝三位輔臣微微點了點頭。

申時行行了一禮,繼續道,

“昨該禮部郎中高桂論奏科場事情業已奉聖旨,除有無弊端,聽候該部查明覆請外,惟免覆試一節,臣等猶自不安。”

申時行才說了一句,朱翊鈞便突然恍然大悟。

對啊,這個禮部尚書它可以是虛銜階官,也同樣可以是職事官,這個權力範圍在晚明是經常變化的。

而申時行和王錫爵如果想要執意覆試順天府那幾個被彈劾有問題的舉人,其中就一定會動用禮部同都察院及科道等官來監考。



最新小说: 港綜開始修行 全民轉職:開局隱藏職業亡靈君主 我就是惡毒女配,怎麼了 販售諸天 劍靈之路 詭異深海遊戲,我能無限製垂釣 玄黃大世界 紅床 我覬覦的春光 無限入侵之我有紅警基地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