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護國法師,驚鯢趙高(萬更求訂閱!)_諸天一道_思兔 
思兔 > 遊戲競技 > 諸天一道 > 第31章 護國法師,驚鯢趙高(萬更求訂閱!)

第31章 護國法師,驚鯢趙高(萬更求訂閱!)(1 / 2)

諸天一道!

……

秦王九年四月中旬。

雍城準備舉行盛大的加冠親政大典。

文信侯呂不韋在平定了鹹陽叛亂之後,特意率群臣從鹹陽趕來。

這一日。

風和日麗。

蘄年宮,太廟前。

高台之上,嬴政高居其上。

數千身著甲胄的秦軍銳士整整齊齊的排列在下方。

群臣也一一站在台下。

呂不韋跪坐在高台之上,坐在呂不韋對麵的是葉千秋。

此時,隻聽得禮官上前,手持加了太後印信和丞相印信的詔書,朗聲念道“秦王加冠,開始!”

隻見嬴政跪坐在高台之上。

呂不韋站起身來,從一旁的侍者手中拿過了一卷黑布。

隻聽得那邊的禮官朗聲喊道“一加布冠!”

“令月吉日!”

“始加元服,棄爾幼誌,順爾成德,壽考惟祺,介爾景福。”

隨著禮官的話音落下,一眾秦臣儘數朝著嬴政躬身行禮。

而呂不韋則是親自給嬴政纏上了這布冠。

呂不韋纏上布冠之後,朝著一旁複坐下去。

葉千秋站起身來,朝著嬴政身旁走去,從一旁的侍者手中接過黑冠。

那邊禮官繼續朗聲念著。

“二加爵弁,以歲之正,以月之令,鹹加爾服。”

“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黃耇無疆,受天之慶。”

“禮成!”

葉千秋將黑冠給嬴政戴上,又用長釵將嬴政的黑冠給固定住,戴上了冠冕。

做完這一切的葉千秋也坐回了原位。

今日,嬴政加冠大禮。

由他和呂不韋一起替嬴政加冠。

這是嬴政一早就定好的。

此時,冠冕已經戴在嬴政的頭上,一身黑袍的嬴政臉上平靜無比。

隨著禮官的那一聲“禮成”落下。

台下的一眾秦臣,儘數朝著嬴政躬身,齊聲高呼道“大王萬年!”

“大秦萬年!”

而後,那些在台下站著的秦軍銳士,也齊聲高呼道“大王萬年!”

“大秦萬年!”

這一道道聲浪,一浪蓋過一浪,朝著雲端襲去。

這時,嬴氏宗主之長將穆公長劍給拿了過來。

嬴政將劍鞘係在腰間,一把將長劍拔出,遙指天際。

台下的聲浪愈發的高昂,直衝雲霄。

……

加冠大禮井然有序的進行完畢之後,眾人前往宮殿議事。

嬴政派人清點了秦王印璽與各方呈出的兵符。

呂不韋當場請辭“仲父”稱號,還政於秦王。

這時,隻聽得嬴政坐在上首朗聲道“文信侯呂不韋加封地百裡,仍領開府丞相,總攝國政,其餘封君、大臣、將軍,凡平定嫪毐叛亂有功者,皆著文信侯酌情加地晉爵。”

“所有參戰內侍,皆晉軍功爵一級,王綰進長史,職掌王城事務。”

“蒙恬進鹹陽令兼領鹹陽將軍,職掌國都軍政。”

“王翦進前將軍,副桓齕總署藍田大營軍務。”

“內侍趙高進少府,職掌王室府庫。”

“加封道家掌門太玄子為大秦護國法師,公子扶蘇太傅,封地百裡。”

隨著嬴政親政之後的第一道詔命落下。

“大王萬歲!”

大臣們立即異口同聲擁戴,終於鬆了一口氣。

朝臣們聽到嬴政加封道家掌門太玄子為大秦護國法師,皆是暗自心驚。

他們從鹹陽趕來雍城之後,便聽聞太玄子幾乎以一人之力,將嫪毐的千餘叛軍全部誅殺。

那一夜,雷光閃耀。

太玄子如同仙神下凡一般,執掌天雷,滅了數千叛軍。

本來有些朝臣還是不信的,但隨著嬴政宣讀完詔書之後。

這一眾朝臣也終於明白,不管太玄子到底有沒有天神之威,太玄子在大秦的地位已經牢不可破。

道家再度進入了群臣的視野當中。

多年來,秦國政出多頭,傳聞紛紛。

朝野之中,人心惶惶了許久。

如今,眾臣見秦王嬴政頒布這一道詔書,頓時,知曉當今王上並非是一般人物。

朝野之中的群臣,一向對嬴政的秉性不太清楚,隻怕嬴政親政之後,立馬撤了呂不韋的相邦之位,任人唯親。

如今,嬴政這親政第一道詔書一發,大臣們心下便安穩了許多。

一切封賞都合乎法度!

除卻了太玄子這個護國法師從未有過,稍微讓人意外,其餘一切都十分穩妥。

但不論是護國法師之名,還是公子扶蘇太傅一位,手中都不握實權,不同於封侯拜相,尚且都在情理之中。

群臣心安,自然直呼嬴政聖明。

冠禮一結束,嬴政便連夜回了鹹陽。

葉千秋隨駕,一同回了章台宮。

翌日一早。

小朝會之後。

呂不韋來見嬴政。

葉千秋尚且沒有從章台宮離去。

呂不韋見葉千秋也在,笑道“正好太玄先生也在。”

“還省了不韋再多跑一趟。”

嬴政道“相邦有何事?”

呂不韋道“啟稟王上,臣今日前來,是為了將羅網這件凶器交還給王上。”

嬴政聞言,微微一挑眉,道“哦?”

呂不韋道“羅網是當年先王在世時交給臣的一件凶器,刺探六國之情報,殺人於無形,羅網可謂是一件利器。”

“前番,臣已經將羅網的各種組織人員架構,還有各種聯係方式都儘數交給了太玄先生。”

“眼下,臣手中所掌控的隻有兩把劍。”

“一把是掩日,一把便是驚鯢。”

“黑白玄翦已經由太玄先生掌控。”

嬴政點了點頭,道“此事,寡人已經知曉。”

“相邦操勞國事,這些小事的確要有人替相邦分憂。”

“這樣好了,太玄先生和相邦將這三把劍都交給小高子去掌管。”

“羅網是凶器,小高子是寡人的內侍,他掌管羅網,一旦有什麼消息,也能第一時間讓寡人知道。”

“相邦和先生以為如何?”

嬴政看著葉千秋和呂不韋說道。

葉千秋微微一笑,道“王上的安排,很是合理。”

呂不韋也點頭道“理當如此。”

嬴政笑道“那好,那就先這麼定了。”

今日,嬴政召來廷尉、司寇、憲盜、禦史、國獄長、國正監等一班行法大臣,在東偏殿舉行了小朝會,專一計議對嫪毐亂黨的定罪處罰。

依照百餘年傳統,秦國法度嚴明,任何罪行曆來都是依法定罪,從來沒有過朝會商議某案的先例。

但是,自從呂不韋攝政之後,首開此舉,後來雖未成法,但卻已經為朝臣默認的章法。

大刑可朝會,朝會可寬刑。

此時,一乾重臣已經離去。

殿中隻剩下葉千秋、呂不韋和嬴政三人。

嬴政道“今日關於嫪毐如何定罪一事,丞相似乎有未儘之言。”

“國有法度,自當依法行處。”

呂不韋正襟危坐,道“然則,法無萬千之細。”

“若確有特異人事,也當就事論事,妥善處置。”

“當年蒙驁寬刑,便是量事量情而寬,設若不寬,秦軍大將幾無存焉!”

“我既為秦相,便當處處為秦國長遠計,當嚴則嚴,當寬則寬。”

“老臣所慮者,惟太後一人!今太後涉案,若不法外議處,王室顏麵何存?”

“此事理也,非法理也,我等自然得三思而後行。”

嬴政聞言,半晌沒有說話。

而後看向葉千秋,想要聽一聽葉千秋的看法。

葉千秋本來極力避免在朝堂政務之中,但若是此時一點建議也不給。

嬴政估計會覺得他是有意推脫。

葉千秋淡淡一笑,隻回道“嫪毐謀逆作亂,是秦國法治之恥!”

“但若是事事依法,嫪毐何能以宦者之身入得宮闈?”

“不過,此事自然當以廷尉府領事勘審此案,嚴查不怠。”

“至於太後,也當議處。”

呂不韋聞言,朝著葉千秋看了一眼,然後不說話。

嬴政聽了,拍案道“先生此言,甚合我意。”

“法若不法,何以成法?”

“先生雖是道家之人,但在這方麵卻是從來深合寡人心意。”

一番商談之後,嬴政定下了方案,葉千秋和呂不韋也一起向嬴政告辭,出了宮殿。

離了章台宮中央主殿之後,呂不韋朝著葉千秋道“過幾日,老夫請太玄先生喝酒。”

葉千秋笑道“如此甚好。”

二人在宮門前分開,葉千秋剛剛要回白雲齋。

結果,走到半路上,便被一個內侍給攔住。

那內侍道“太玄先生,王太後有請。”

此時,剛剛正午時分。

葉千秋聽到華陽太後要見他,倒是一點都不覺得奇怪。

自從上次見過華陽太後,這中間也已經隔了兩個月。

如今,嬴政已經親政。

但相邦依舊是呂不韋。

華陽太後這是著急了呀。

葉千秋沒有拒絕,直接跟著那內侍前往華陽太後所在的甘泉宮中。

……

甘泉宮中。

華陽太後已經等候葉千秋多時。

在甘泉宮中和華陽太後一起等候葉千秋的還有昌平君羋啟。

二人看到葉千秋前來,臉上都泛起笑意,昌平君更是早就站在甘泉宮外相迎多時。

華陽太後坐在主位,道“先生與王上一並回到鹹陽,在章台宮中與王上呆了一日,可謂是深得王上信任啊。”

“如今,先生已經是大秦護國法師,又任公子扶蘇太傅。”

“當真是可喜可賀。”

一旁的羋啟也說道“現在應該稱呼太玄先生為國師了。”

“我也算是公子扶蘇的舅爺,現在太玄先生既然成了公子扶蘇的太傅。”

“那往後咱們還當該多多走動才是。”

華陽太後也深以為然的說道“確實是該多多走動。”

葉千秋聞言,淡淡一笑,道“王太後和昌平君的心意,我曉得。”

“不過,我乃是閒散之人,隻是王上信賴,封了個國師的虛名而已。”

“至於太傅一位,公子扶蘇尚且不足一歲,離開蒙之時尚早。”

“往後,我還不是不方便出入王城。”

華陽太後聞言,微微一笑,從手中摸出一塊玉來,遞給一旁的侍者,道“這枚璞玉乃是上等的好玉。”

“往後,國師若是想入宮,可憑借此玉,來去自如。”

葉千秋笑道“如此貴重之物,我受之有愧啊。”

華陽太後擺手道“不是什麼貴重的東西。”

“國師護衛王上,鏟除嫪毐叛亂。”

“是大秦的有功之臣。”

“更何況,國師精通妙法,往後,哀家還要向國師多多請教養生之法呢。”

葉千秋聞言,沒有再推辭。

華陽太後見葉千秋收下了璞玉,笑意更深。

讓人擺上宴席,來與葉千秋宴飲。

待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華陽太後方才說道“其實今日相請國師前來,的確是有一件要事。”

葉千秋笑道“哦?是何要事?”

華陽太後道“嫪毐叛亂,文信侯呂不韋有著重大的責任。”

“嫪毐出自文信侯的府上。”

“嫪毐為非作歹,搗亂大秦朝堂,文信侯難辭其咎。”

“然則,文信侯依舊還是秦國宰相,著實是不太合適。”

葉千秋淡笑著,道“那依王太後的意思,是不是想舉薦昌平君為相?”

華陽太後道“哀家確實是有這個意思,羋啟若為秦相,定然可稱為王上的左膀右臂。”

“隻是不知道國師能否助昌平君一臂之力。”

葉千秋道“我隻是一介散人,如何能決定得了這一國宰相之任免。”

“王太後莫要說笑。”

華陽太後卻道“眼下的秦國,唯有國師一人,可稱之為王上之心腹。”

“隻要國師在王上麵前順便提上一嘴。”

“此事,便算國師辦成了。”

“哀家和昌平君定然會記得國師的相助之恩。”

昌平君在一旁表態道“姑母太後的意思,便是我的意思。”

“還請國師助羋啟一臂之力。”

葉千秋聞言,卻是微微一笑,道“王太後和昌平君著實言重了。”

“此事,我可以從中斡旋。”

“不過,王上是否會在文信侯之後選擇昌平君為相,這是誰也說不準的事情。”

華陽太後聞言,大喜道“有國師此言,足矣!”

葉千秋微微一笑,道“聽聞自宣太後之後,羋姓族人手中便掌握著兩把劍。”

“不知王太後可否在將這兩把劍交給王上之前,讓我一觀。”

華陽太後聞言,眼中閃過一抹笑意,道“原來國師也喜好名劍。”

葉千秋淡淡說道“天羅地網,無孔不入。”

“越王八劍這樣的凶器,我的確是有些興趣。”

華陽太後笑著抬手,雙掌一拍,隨著掌聲的響起,隻見兩個身著黑衣的女子悄然間出現在了大殿之中。

那是兩個身材凹凸有致,麵容精致的女子。

她們的手中各自握著一把劍。

她們的麵容幾乎一模一樣,一看便是雙胞胎。

隻見這兩個女子,一個手持紫劍,一個手持藍劍。

二人入得殿中,朝著華陽太後躬身施禮。

華陽太後朝著二女說道“將你們手中的劍讓國師一觀。”

二女不動聲色的走到葉千秋的桌前,將各自手中的長劍放下。

葉千秋看著這一紫、一藍兩把劍。

臉上浮現出一抹淡淡的笑意。

他同時伸出雙手,一手拿起一把劍來,左右看去。

隻見這雙劍之上各自刻著劍的名字。

“轉魄!”

“滅魂!”

葉千秋瞧著這兩把劍,感受這劍身之上的劍氣,倒是對打造這越王八劍的歐冶子多了幾分興趣。

越王八劍,他也算是見過了其中四柄劍。

這四柄劍,各有特色,都是世上少有的利劍。

可惜,歐冶子是百餘年前的人物。

終究是無法相見了。

從轉魄和滅魂出現的時候,葉千秋便明白了,華陽太後已經是打算將這兩柄劍交給嬴政,取得嬴政的信任。

葉千秋知道,即便是沒有他的存在。

嬴政也勢必會起用昌平君羋啟。

嬴政雖然年輕,但是帝王心術一點都不少。

為了維持秦國的穩定,平衡朝中各方勢力。

嬴政一定會在呂不韋罷相之後,起用楚係之人為相。

眼下秦國朝堂一共有三股勢力,以呂不韋為首的外客,以華陽太後為首的楚係,還有嬴姓宗室。

呂不韋罷相之後,嬴政不會再讓外客成為宰相,嬴姓族人之中,沒有可用之才。

唯有楚係之中的昌平君羋啟尚且可堪一用。

所以,嬴政的選擇並不多。

這也是為什麼葉千秋會答應華陽太後的原因。

順水推舟的人情,這白白得來的人情,何必不要呢。

至於昌平君羋啟現在暗中是否已經在反秦。

葉千秋覺得倒不至於。

羋啟背叛秦國,是在華陽太後去逝之後的事情。

而且,那時候的秦國要吞並楚國。

羋啟身為楚考烈王之子,為楚國的延續,而反叛秦國,倒也說得過去。

目下的秦國尚且沒有東出,羋啟不具備反叛的土壤。

更何況,事實尚未發生。

縱使真走到了那一步,也有嬴政去定奪。

他不會去過多的乾涉秦國政務。

就好比嬴政要讓趙高掌控羅網一樣。

葉千秋也不會拒絕。

一切都在朝著固有的軌跡發展著。

這樣未嘗也不是一件好事。

葉千秋在甘泉宮呆了沒多久,便直接離開了。

……

翌日一早。

相府的家宰便來相請葉千秋,請葉千秋到府上赴宴。

這是葉千秋和呂不韋約定好的。

葉千秋自然是欣然赴約。

到了相府之後。

相府肉眼可見的門庭冷落了很多。

在大書房中,葉千秋見到了呂不韋。

呂不韋笑道“太玄先生,來的正好。”

“且看這卷書如何。”

葉千秋走了過去,從呂不韋的手中接過竹簡,看了起來。



最新小说: 顧多意的種田生活 它世熄 校醫清閒?你可聽過脆皮大學生! 獨闖深空 逆天貴女請官宣 全職高手世邀賽同人 十夜長亭九夢君 超級微信紅包 絕色女神愛上我 霓虹色下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