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弭兵息戰,歸秦獻策(為我的藍天流年加更)_諸天一道_思兔 
思兔 > 遊戲競技 > 諸天一道 > 第37章 弭兵息戰,歸秦獻策(為我的藍天流年加更)

第37章 弭兵息戰,歸秦獻策(為我的藍天流年加更)(1 / 2)

諸天一道!

……

清風微拂之中,荀子的臉上卻是泛起一絲笑意,悠悠說道“先生不痛快。”

葉千秋挑眉道“荀卿何出此言?”

荀子笑道“先生入秦,出任秦國國師,還成為了秦王嬴政大公子之太傅。”

“可見先生在秦,欲助秦一統天下。”

“至於對人性之善惡的觀點,老夫在先生的《道經》之中,也早已看出了先生對於人性之見解。”

“既然老夫與先生皆認為人性之惡,何必再論此事?”

葉千秋聞言,微微一笑,道“那依荀卿之意,該論什麼?”

荀子正襟危坐,道“當今天下多難,久戰不息,是否當弭兵息戰?”

葉千秋聞言,麵色一肅,道“春秋戰國以來,刀兵不斷,息兵呼聲也從來未斷。”

“列國兵爭愈演愈烈是不爭的事實!”

“我道家始祖老子以兵為不詳之器,惡之。”

“墨子大倡兼愛非攻,呼籲天下太平。”

“吳子列暴兵逆兵,指斥兵災。”

“孟子說,春秋無義戰。”

“司馬穰苴言,國雖大,好戰必亡。”

“幾百年來,天下間的誌士仁人奮勇奔波,大呼弭兵不止!”

“老子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何謂自然?”

“生民性命,萬千家園,世人大同,向善安樂!”

“我為天下謀劃,當以戰止戰,以暴治暴,隻有將天下歸一,合七國為一國,天下方可弭兵,庶民方可太平。”

“我等有識之士,當為天地立心,為亂世開太平。”

葉千秋這話說的斬釘截鐵,慷慨激昂,引得在院中角落處念書的一眾儒家弟子頻頻側目。

荀子聞言,臉上泛起笑意,大聲讚道“說的好!”

“弭兵者,天下自救之道也。”

“兵爭者,天下王霸之道也。”

“一張一弛,輪回不止,這乃是人世間之不變的法則。”

“先生與老夫,不謀而合。”

荀子治學,素來不拘一門,而是博采眾長。

他雖然在桑海這無爭之地久居,但天下的局勢,他還是看的很清楚的。

大爭之世,即將走到末路。

誰才是能讓這天下歸一的王者。

荀子相信,總會有人應天命而出。

現在,荀子見到了葉千秋,終於明白,道家為何會一統,而太玄子又為何會助秦。

荀子知曉道家神通,或知天命玄機。

荀子便朝著葉千秋問道“先生以為,秦王嬴政乃是一統天下之有道君王?”

葉千秋笑道“當今之天下七國君王,無出秦王嬴政左右者。”

荀子聽了,微微頷首,略作沉思之後,方才說道“如此看來,天下終將是大戰將起了。”

葉千秋笑了笑,沒有多言。

就在這時,庭院外的山道上又傳來一聲高喝聲。

卻是一個十來歲的少年跑了進來,進的院門之後,朝著荀子道“師叔,春申君來信!”

隻見那布衣少年將一隻皮袋雙手捧給了荀子。

荀子打開皮袋取出了一卷竹簡展開,看了片刻,然後道“顏路,這位是道家掌門太玄先生。”

布衣少年臉上掛著溫和的笑意,朝著葉千秋躬身拱手道“路見過太玄先生。”

葉千秋看向布衣少年,亦是溫和一笑。

顏路看著葉千秋,莫名的感覺到了一股親切感。

這時,顏路朝著荀子道“師叔,春申君來信,可有要事?”

荀子淡淡一笑,道“公孫龍要來桑海論戰。”

“公孫龍要來論戰!”

顏路一聽,有些發愣。

“你可知公孫龍何許人也?”

荀子朝著顏路問道。

“名家第一辯士,我門最大公敵!”

顏路正色道。

荀子卻是淡淡一笑,道“什麼最大公敵,太過了。”

“你下去吧。”

顏路欣然應命,悄然退去了。

荀子拿著手上的書簡,朝著葉千秋道“不知先生大概在桑海停留多少時日?”

葉千秋道“可能不會太久。”

荀子一聽,笑道“那就有些可惜了。”

“公孫龍三個月之後會前來桑海,與老夫論戰。”

“老夫等他多時了。”

“若是先生在桑海停留的時日久一些,尚且能見一見老夫駁斥公孫龍所言之諸多命題。”

葉千秋道“名家公孫龍,詭辯之才。”

“與這等人相辯,徒費口舌。”

荀子一聽,哈哈一笑,道“昔日,莊子可是對名家惠施頗有研究。”

葉千秋笑道“我對名家之學問一點興趣都沒有。”

荀子道“如此也罷,先生到桑海來,還是當多住幾日,老夫與先生還有很多話要談。”

一連數日,葉千秋每日都會前來荀子的小院,與荀子討論學問,談論天下之事。

其間,葉千秋與儒家一眾弟子也熟稔起來。

荀子辦學育人,很是講究方法,寬嚴有度,鬆緊得宜,與戰國諸子大不相同。

四大顯學之中,儒家墨家教授弟子最為嚴格,教學各有定製,弟子各有等差,弟子修學的要若乾年追隨老師,一般都是成群結夥,群居群行,少有自由。

道家倒是最為鬆散的,道家弟子比起儒墨兩家來,要少的多,教習更是沒有定製。

葉千秋在小聖賢莊叨擾多日,也看過荀子給眾弟子解惑。

他和荀子大有相見恨晚之意。

直到半個月之後,葉千秋方才帶著逍遙子和荀子告彆,離開了桑海。

此時,小聖賢莊的後山之上。

荀子站在山頭,看著葉千秋和逍遙子遠去的身影。

荀子古拙的臉上露出了一抹說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這時,伏念、顏路來到了荀子的身後。

伏念一板一眼的道“師叔,太玄先生已經走了嗎?”

荀子沒有回頭,隻是淡淡道“已經走了。”

顏路道“這位太玄先生,可真是不凡呢。”

荀子道“太玄子,乃是攪動天下風雲者。”

“天下一統之時,不遠矣。”

伏念和顏路一聽,臉上皆是泛起驚訝之色。

太玄子和師叔這些天,到底談了些什麼?

怎會讓師叔如此篤定天下一統之時不遠了。

離開桑海的葉千秋和逍遙子從齊國一路南下,奔著楚國去了,這一路遊曆,便又是好幾個月的時間,當葉千秋和逍遙子再度回到秦國時,已經是一年之後。

……

秦國,鹹陽,章台宮。

已經親政快兩年的秦王嬴政此時臉上滿是高興之神采。

因為離秦快兩年的太玄先生已經回到鹹陽了。

一會兒,太玄先生便要到章台宮來。

太玄先生離開秦國的這一年多時間,嬴政在鹹陽可是做了不少事情。

為了平衡各方勢力,他甚至還在年前發出了《逐客令》,欲驅逐六國外客。

然而,李斯的一篇《諫逐客書》,讓嬴政找到了和自己誌同道合的臣子。

自從那件事之後,嬴政對於秦國的掌控力度大大加強。

但秦國想要東出,開啟滅國大戰,尚且還需要幾年的準備時間。

太玄先生這一歸來,嬴政心中便多了幾分興奮。

天下間,能懂他心思的人不多,但太玄先生覺得是一個。

所以,一向勤於政務的嬴政,今日少見的停歇了下來,在章台宮等候著葉千秋。

到了午後。

趙高邁著小碎步,朝著中央大殿中行來,朝著嬴政稟報道“王上,太玄先生到了。”

嬴政聞言,當即大喜道“還不快請先生進殿!”

不多時,葉千秋便從殿外走了進來。

嬴政站起身來相迎,朗聲笑道“先生一走便是一年多,寡人可甚是掛念先生。”

葉千秋朝著嬴政看去。

眨眼間,一年多快兩年過去了。

嬴政比起他剛剛親政之時,更具有王者風範。

葉千秋笑了笑,朝著嬴政拱拱手,道“勞煩王上掛念。”

嬴政道“先生不必客氣,來,這邊坐。”

“寡人親政快兩年了,眼下,心中有好多疑惑要請教先生。”

“先生若是再不歸秦,寡人就得讓小高子去尋先生了。”

二人在桌前落座,寒暄了一番。

嬴政向葉千秋詢問了一番他這一年多在外遊曆的經曆。

葉千秋簡明扼要的說了一些,比如在桑海城小聖賢莊和荀子的會麵。

比如在易水河畔與墨家巨子六指黑俠的徹夜長談。

葉千秋外出遊曆的這一年多的時間,見了不少人。

南下楚國還見到了著名的相劍家風胡子,而且還遇到了農家的一些人。

葉千秋挑了一些人和事與嬴政說了說。

嬴政聽後,倒是對各家之人愈發的感興趣了,感慨道“如果天下歸一,諸子百家皆能為秦所用,那該多好。”

葉千秋道“此事怕是難了。”

“不過,倒也不是做不成的事情。”

“諸子百家之學,是華夏文明之中的璀璨一頁。”

“若王上想做千古未有之君,諸子百家之學,便一定要留存下來。”

嬴政聞言,微微頷首道“先生所言,寡人銘記於心。”

二人相談甚歡,待用了飯之後。

嬴政方才切入正題,朝著葉千秋道“先生,寡人親政已近兩年,然則,秦國東出之事,還一籌莫展。”

葉千秋笑道“王上還年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開啟滅國大戰前的準備,自然是越充足越好。”

嬴政道“不知先生可有滅天下之良策?”

葉千秋看著嬴政,淡淡笑著,半天沒有說話。

他從楚國歸來之後,沒有回太乙山,而是直奔鹹陽。

因為,他知道嬴政早已經在鹹陽等候他。



最新小说: 天道贅婿 主宰仙道 直播算命:國士無雙,福蔭後代! 重生崇禎,魏忠賢沒死,挺急的 大師輕一點,他們都是肉體凡胎 快穿:寵夫無度 半夏花開半夏殤 萌妻天降:拐個總裁當老公 穿越明朝,我開局就離京就藩 海棠帳中香,明月入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