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無奈的投降_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_思兔 

第82章 無奈的投降(1 / 2)

隨著選拔的結束,新任的軍官們開始走馬上任,新的崗位,新的開始。

那些做了調整的普通士兵則帶上行李、裝備尋找自己的長官報到。

天色已晚,軍營餐廳裡人頭攢動。

吃飯期間,趙昺深入士卒之中,與士卒們打成一片,足足又刷了一波存在感。

文天祥、張世傑、陳吊眼三人皆戎馬一生,也都是為國捐軀。

從忠誠度來講,毋庸置疑的。

而文天祥的胞弟文壁,曾任惠州知府。

崖山海戰後,元軍折返至惠州城,文壁在城中隻有幾百兵馬,南宋已經滅亡的情況下被迫開城降元。

也算是保全了文氏一脈香火。

自古忠孝不能兩全,

然,家國亦不能雙亡。

這也是正常的操作。

為國儘忠,為家族留下香火,是一個艱難的抉擇。

很多大家族的名士也會在自己赴湯蹈火、為國儘忠的同時,想辦法保全家族中的一條血脈,以保證香火不斷。

在完全無法挽回的情況下,這也是人之常情,不應該過多的指責。

難道文壁不投降,南宋就能起死回生麼?

又比如前文提到的釣魚城守將王立。

至少比那些主動投敵當了叛徒、又急匆匆充當引路人的無恥之徒強上百倍千倍。

又比如三國時期的諸葛家族,諸葛亮在蜀漢,諸葛瑾在東吳,諸葛誕在曹魏。

在朱家老四靖難的時候,徐達的兩個兒子也是兩邊押寶。

反正不管誰贏,都是你們朱家的人當皇帝,肉還是爛在鍋裡。

對於文天祥親弟弟文壁的投降,趙昺是可以理解的。

最重要的是,文壁投降這件事情還沒有發生。

在趙昺心裡,主動投敵和被迫投降,那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人們可能從心裡上更看重那些寧死不降、視死如歸的。

所以才有了關於釣魚城守將王立出城投降這件事,爭論了近八百年之久。

雖然張世傑有各種缺點,甚至和陸秀夫一起把持朝政,排擠文天祥。

並且在真實的曆史上並沒有給予文天祥任何支援。但是不可否認張世傑“宋末三傑”的稱號,這一點沒什麼可商榷的。

人無完人,趙昺自然是知道的,最重要的是趙昺有信心帶著張世傑讓其慢慢轉變過來。

……

因為總兵力不足,所以新軍的每一級建製嚴重缺員。

三支新式皇家陸軍,每軍隻有一萬人,加上海軍的兩個軍各一萬人。

目前趙昺掌握的總兵力也就六萬餘人,其中還包括了一萬餘人的輔兵。

以此等劣勢的兵力對抗蒙元數十萬大軍,無異於以卵擊石的存在。

不過也有好消息,自從臨安出降之後,蒙元已經把主力部隊調回北方以應對其內部不斷發生的各種叛亂。

故而,蒙元在南方的兵力亦不足。

崖山海戰,蒙元張弘範和李恒的總兵力也不過四五萬人。

這便是趙昺和南宋難得的喘息機會。

手握新式火器的趙昺有信心在即將爆發的第一次海戰中完勝阿裡海牙,甚至隻要部署得當,戰術正確,有可能全殲來犯之敵。

還是人口基數太少!

巧婦安能作無麵湯餅乎?

目前的趙昺隻能寄希望於昌江製造局那邊一切順利吧。

第二天。

新式陸軍在三位軍長的帶領下各自返回駐地。

三支陸軍,每軍暫時隻有六百支火繩槍。

這每一軍的六百火槍手都是參加過碙州伏擊戰的老兵。

每隊二百人,分成五個橫隊。

第一排一百二十人在前排舉槍、瞄準、射擊,轉身從人縫中一邊後退一邊裝填彈藥。

接著是第二排上前,舉槍、瞄準、射擊,再次轉身從人縫中後撤並裝彈。



最新小说: 綜影視:王者英雄入局 二郎修仙傳 工具人小師妹,帶著宗門走上巔峰 奪回氣運後,修仙大佬她不苟了 盲後 軒轅封魔傳 黑化男主是個心機boy 陸將軍的神仙新娘 斬赤紅之瞳之往事隨風 在下天道,少年,要機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