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何謂忠奸_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_思兔 

第133章 何謂忠奸(1 / 2)

“興王,朕以為太宗皇帝太急了,所謂一口吃不來胖子,飯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

此言一出,除了趙昺之外,在場的趙與珞、黃鶴、武壘三人臉色一片煞白。

這小皇帝今天是怎麼了?一頓飯都吃不安生麼?

一個個低著頭,恨不得把腦袋鑽到地縫裡去。

“你們啊,都把頭抬起來。”

“俗話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隻有總結經驗教訓,方可立於不敗之地。”

趙匡胤先易後難是正確的選擇。

強悍如鐵木真,統一蒙古之後,那也是選擇先滅西夏再滅世仇金國。

此時的金國依然強大,鐵木真能暫時放下先祖俺巴孩汗被釘死在木驢上的仇恨是很理智的。

從地緣政治來講,蒙古滅掉西夏之後既可以選擇進攻南宋,又可以抄了金國後背。

同樣的道理,太宗時期西夏尚未建國,實力較弱。倘若北宋優先拿下西北,建立一支精銳騎兵部隊,則可以從西夏方向直插遼國腹地。

再以正麵進逼幽州,使遼國首尾不能相顧,疲於應付。

“當年遼國已立近八十年,國力強盛,非速亡之國,豈是一戰就能解決的?倘若先安定西北,拿下河西走廊,則我朝便能獲得足夠的戰馬。再假以時日積蓄力量,或許能夠收複燕雲十六州。”

甘青馬(也稱契丹馬)產於祁連山南北兩麓、青海湖周圍等區域,是著名的馬種。

西夏和遼國接壤的地區又是蒙古馬生息之地,蒙古馬多生長在空曠的牧區,能忍受漫長的嚴冬,具有很強的適應性。

太宗皇帝錯誤的政策導致北宋自始至終缺乏戰馬。

趙昺好似自言自語,又好似給趙與珞等人說著。

“陛下所言極是,同時麵對兩個方向的敵人,的確頭疼得很。”趙與珞咬咬牙直言道。

“不錯,當年倘若徹底解決西北李氏,繼而經營好西北,便可獲得足夠的戰馬,以騎兵之優勢進入草原腹地,不斷給遼國放血,或許又是另一番景象吧。”

“陛下聖明,倘若如此,我朝或許也能出一位霍去病式的人物。”趙與珞回道。

“難啊,以我朝開國之初對待武將兵士的態度,封狼居胥,冠軍侯式的人物在我朝很難再現。”趙昺搖搖頭否認了趙與珞的說法。

“臣孟浪了。”

“無妨,你我君臣之間回憶往事,不必拘禮。”趙昺擺擺手毫不在意。

“陛下的胸襟著實讓臣等汗顏。”

“朕這半年來可以說夜以繼日,夙興夜寐,朕為了什麼?”

“我等在這裡吃著美味的火鍋,品嘗著香味十足的烤肉。興王可曾想過北地那些漢人,他們可曾有頓飽飯,哪怕死了可曾有個埋骨之地?”

老朱的父母死了,連個掩埋屍骨的地方都沒有。還是同村的地主劉繼祖發了善心,拿出一塊地皮供朱家作了墓地,劉繼祖因為此舉也是後福無窮。

被朱元璋封為義惠侯,蔭及子孫,與國同休。

“臣萬死!”趙與珞等人連忙站起來,這火鍋、烤肉也不好吃了。

“朕說過,不需要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接著吃,吃飽喝足才有力氣乾特釀的狗韃子!”

“臣等遵旨!”趙與珞等人紛紛行禮道。

“興王以為五代馮道此人如何?”趙昺等人一邊吃飯,一邊繼續交流著。

“回陛下,馮道曆仕四個朝代,侍奉十位皇帝,人稱十朝元老,堪稱是官場上的不倒翁,可見其左右逢源術之術發揮到了極致。我朝醉翁居士曾怒其不知廉恥,涑水先生更怒斥其為奸臣之尤。”趙與珞回道。

歐陽修人稱醉翁居士,諡號“文忠”,故世稱歐陽文忠公。司馬光世稱涑水先生,諡號文正。

文人諡號從高到低依次分為“文正”、“文貞”、“文成”、“文忠”等等。

“文正”是文人能獲得的最高榮譽了,自從唐朝以後,這也是天下文人最夢寐以求的諡號。

大名鼎鼎的範仲淹、司馬光、方孝孺、曾國藩等都得此殊榮。

宋朝之前還有一位牛人獲得了“文貞”的諡號——魏文貞,魏征。

魏征是華夏曆史上第一個被諡為“文貞”的名臣。

唐朝沒有“文正”,“文貞”已經是排名最高的了。

到了宋朝為了避宋仁宗趙禎的諱,把“文貞”改成了“文正”。

按照《逸周書》的解釋

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

內外賓服曰“正”,大慮克就曰“正”……

“馮道為生民立命,為百姓立身,我倒是覺得此人是個好官。”趙昺擺擺手說道。



最新小说: 成為星際大佬之路 雋玉箴言 我有一個神獸牧場 長生:合成開局,還有誰? 神豪:學習使我有錢 京劇貓之夢靈溯影 報告大人隔壁雞又被偷了 保護我方男刺客 我居然在古代當貞子? 開悟人生之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