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北地“歸來人”_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 > 第217章 北地“歸來人”

第217章 北地“歸來人”(1 / 2)

“夫天處乎上,地處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

這便是“中國”的來曆,始於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時期,即公元前十一世紀。

上世紀六十年代,陝西寶雞,即華夏青銅器故鄉,出土了一件西周時期的青銅器,名曰“和尊”。

銘文上刻有“宅茲中國”四個字,並記錄了周成王建都、祭祀、賞賜等活動。

這也是關於“中國”一詞最早的文獻記載。

“宅茲中國”意思就是以此地作為天下的中心,統治民眾。

居住在中原地區的華夏族便是漢族的前身,其民眾為了區彆東夷、南蠻、西戎、北狄,故而自稱為“中華”,又稱為“華夏”。

“華”和“夏”是相通連用的,故而“中華”又稱為“華夏”。

隨著秦、漢大一統王朝的建立,華夏的疆域也在不斷擴大。

從此,“中國”不再僅指京師和中原地區,這個令人敬仰的稱呼逐漸擴大並適用於曆代王朝的整個統治區域。

自秦漢開始,除了朝代國號有所不同之外,曆朝曆代均稱呼自己為“中國”。

在對外官方文件上,首次以“中國”作為自稱的則是明朝。洪武大帝以及萬曆皇帝等賜給小鬼子的國書或者詔書中,都自稱“中國”。

這裡的國書是賜給的意思,而詔書就更不用說了。

明朝皇帝還是很硬氣的,人家萬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這裡麵既有腿疾的原因,也有對文官集團不服軟的因素。

可惜硬氣的朱家皇帝不是落水還是落水,太子朱標也不例外,甚至直到朱棣死後數月之久軍中才知道皇帝已經駕崩……此處不提也罷。

說到南宋,就不能不提到一個特殊的群體。這部分人原本生活在宋朝,也就是北宋境內,或者其祖上是生活在宋朝境內。

從一定程度上講這部分人也屬於宋人,但是由於北宋的滅亡,或者蒙元的入侵,這部分人被迫淪為外族的統治之下。

白居易把北虜歸順唐朝稱為“歸明”,把南蠻歸附朝廷稱為“慕化”,這便是“歸明”、“慕化”最早的來曆。

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宋朝皇帝自然而然也是以天下“共主”的身份自居,其治下的百姓稱為“王民”。

北宋末年到南宋初年的這一段時間內,北方地區戰亂頻繁,百姓為求生存,很多漢人離開居住地投奔南宋,這些人員構成了“歸來人”的主體。

宋朝,包括北宋和南宋在內,均把這一部分來自北地的軍民稱為“歸來人”,又稱為“歸明人”、“歸正人”。

北宋時期多指從契丹或者西夏過來的人。

“歸明”為褒義,“歸正”為貶義。

唐朝的“歸明”本身就有歸順聖明之主的意思,這本身是一件好事情。

但是到了宋朝,特彆是南宋把本來屬於褒義詞的“歸明”改成了“歸正”。這就有點歧視、貶稱的意味了。

事實上,很多耳熟能詳的著名的抗金將領都屬於“歸來人”。

這其中包括了南宋中興四將,嶽飛,相州湯陰人,今河南安陽湯陰縣;韓世忠延安府人士,今陝西榆林綏德縣;張俊秦州成紀人,今甘肅天水;劉光世,保安軍人,今陝西延安誌丹縣。

後麵兩個挺壞的……

南宋初年麵臨金國的軍事壓迫,朝廷最緊迫的需求就是武人。所以在南宋初年,對這些“歸來人”特彆是武將還是不錯的,待遇也是優厚的。

除了武人之外,無論是從事農耕的歸來人,還是經商的歸來人,南宋初期對這些從北方而來的人都挺照顧的,不僅給予政策上的扶持,更是給了三到五年之間免除的優待。

“中原士民,扶攜南渡,不知幾千萬人。”足見北宋滅亡之後,南遷規模之龐大。

因為政治需要,南宋積極拉攏、安置“歸來人”可以在動亂的年代迅速凝聚人心,確保政權穩定。

因為經濟需要,大量的“歸來人”就代表著大量的生產者,無數的勞動者參與勞動,可以快速恢複經濟。



最新小说: 雙修高手玩轉都市 修真的魔法師 阿姨比我大了十五歲 割據自立後,我強娶了敵國太後 霍格沃茨:斯萊特林院長是爹 特種兵之醫道傳奇 血海修羅道 僵屍世界:我成了九叔的大帥! 小財主 大唐有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