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來自北方的投誠_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 > 第316章 來自北方的投誠

第316章 來自北方的投誠(1 / 2)

在遙遠的北方,一支由蒙古與色目人組成的十餘人小隊,正駕馭著身下戰馬,朝南飛馳。

天寒地凍,人馬每次呼吸皆帶出縷縷白氣。

若細細觀察,這支隊伍竟然人均三馬,顯然是有備而來。

而且這支隊伍的行走路線頗為詭異,每每臨近州府縣城,便悄然改變方向,或從小路或從山林之中繞道而行。

連續的一路奔波,讓這十餘人顯得極度疲態,然而這些人的眼神中卻流露著一股堅韌不拔之色。

絕對是老兵無疑,而且還是那種非比尋常的老兵。

另一群人,則是商人打扮,乘船順著運河一路南行,同樣心急如焚!

兩夥人馬互不相識,所走的路線亦不相同,並且分屬兩個不同的陣營,然而這兩夥人的目的地卻是驚人的相似。

郴州,彆名“福城”,秦代為郴縣,隋朝為郴州,宋朝為荊湖南路郴州軍,蒙元時期為湖廣行省湖南道宣慰司郴州路。

這是一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也是長江水係與珠江水係分流的地區,同時素有湖南“南大門”之稱。

郴州和韶州(韶關)中間隻隔著南嶺山脈。

簡單介紹一下五嶺、南嶺和嶺南的區彆。

一般來說,五嶺是南嶺裡的知名要地,軍事要道,呈現東北——西南走向。從西向東分彆為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和大庾嶺。

這五個山脈海拔不高,一般兩千米左右,又互不相連。

有點類似於秦嶺山脈。

南嶺是華夏南部最大的山脈群,通俗一點可以理解為華夏南方一係列山脈的統稱,其範圍自然就要比五嶺大上很多,而且是重要的自然分界線。

“南嶺”這個稱呼始於秦始皇,是始皇帝南征時期對楚國之南的群山區域的總稱。

其地理位置包含了後世湘贛粵桂四省交界處的群山,西起桂林東到大餘縣(江西贛州市),北至邵陽、永州、以及郴州南部,南到賀州、清遠以及韶關一帶。

顯然,南嶺的範圍更大,而五嶺僅僅是南嶺眾多山脈中的五個部分罷了。

隻不過五嶺過於出名,故而名氣較大一些。

後世偉人有詩曰“五嶺逶迤騰細浪,”描述的就是“五嶺”。

而“嶺南”指的就是“南嶺”山脈以南的地區。在先秦時期屬“百越”,其實“嶺南”這種稱呼在古代(主要是先秦時期),指的是中原文明尚未到達的區域。

先秦時期要想從長江中下遊進入兩廣地區,湖南與江西是首選的必經之地。

一條為湘江,一條為贛江。

在古代,五嶺山脈中的峽穀、關隘恰恰成為了阻擋中原王朝或者北方遊牧民族進入兩廣地區的軍事要塞。

郴州的位置又極為特殊,郴州南部就是五嶺中的騎田嶺,過了騎田嶺便是廣南東路韶州樂昌縣。

一座騎田嶺把相距不到兩百裡的郴州和韶州從中間分開,位於南嶺北部的郴州冬季寒冷,而處於南嶺以南的韶州在冬季氣溫較高,溫暖舒適。

郴州南郊!

兵法有雲“絕山依穀,視生處高。”

十幾名風塵仆仆的元軍老卒悄無聲息地隱匿在山穀之中。

“將軍,前麵就是騎田嶺了,過了騎田嶺就是南朝的地界了。”一名元軍士卒指向前麵說道。

“此地不宜久留,忽必烈那賊子必然四處追捕我等。前方不遠便是南朝地界,諸位兄弟加把勁,繼續前行,待到了那邊,我等方可安全。”十餘人的小隊中,一名獨眼中年人沉聲道。

陽山關又稱陽山古道,位於今清遠市陽山縣西北。宋朝時期屬廣南東路連州陽山縣。

陽山古道是秦代人工開辟的一條道路。始皇帝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為主將、趙佗為副將率領五十萬大軍平定嶺南。

大軍抵達寧遠之後,由於無路可走,隻能令大軍打通一條新路,這便是陽山古道的來曆。

“五嶺北來峰在地,九州南儘水浮天。”

陽山縣一座不引人注目的小山坡上,悄然隱藏著一處宋軍據點。此據點搭建得極為隱蔽,若非抵近觀察,難以察覺。

此刻,一群宋朝士兵正肅穆監視著長達十餘裡的山穀。

“特麼的!終於出來了!”

“弟兄們,這裡就是南朝地界了。去甲,掛白旗。”獨眼龍下馬之後活動一下手腳,說道。

十餘名元軍老卒把脫掉的鎧甲放在馬背上,牽馬步行。

“頭兒,看那邊溪水旁。”山穀中突然出現的元軍自然引起了宋軍的注意,一名宋軍士卒說道。

“媽的,是韃子!告訴弟兄們打起精神來!”

“頭兒,感覺有點不對勁!這麼冷的天,這些韃子竟然赤膊步行。”

“確實有些怪異,不過這些韃子生長在苦寒之地,不怕寒冷倒也在情理之中。隻是這去甲、掛白旗之舉,究竟意欲何為?”宋軍軍官手持望遠鏡,低聲道。



最新小说: 異界開發 粉絲逆襲記 重生九零,帶著空間逆襲暴富 重生之神廚農女有係統 此若拉非弱啦 大佬他千方百計爭寵 0852 三國之雄漢重鑄 奧特時代:開局收到艾勃隆細胞 網遊:我的背包能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