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乞巧節2_星漢燦爛之昭昭慎心_思兔 
思兔 > 綜合其他 > 星漢燦爛之昭昭慎心 > 第82章 乞巧節2

第82章 乞巧節2(1 / 2)

上官澄看著袁慎抱著寶兒的模樣,倒是覺得他此時順眼多了

“寶兒,現在你想起來怎麼回家了嗎?”袁慎抱著寶兒有些吃力,向上重新抱了抱,上官澄見此上前張開手臂要交接,寶兒這次也很給麵子,從袁慎懷裡轉到了上官澄懷裡,袁慎甩了甩酸痛的手臂問道。

“寶兒的家好像是在一棵大枇杷樹後麵”寶兒仔細想了想終於從記憶角落搜尋到了一點。“枇杷樹?”上官澄仔細想了想之前的路上好像都沒有看見枇杷樹,“袁善見,你剛剛來的時候看見枇杷樹了嗎?”

“沒有。”袁慎也仔細回憶,都沒想起來哪裡看見過枇杷樹。

“我家門口還有一條小河”寶兒又開了口。

“河?有了!”“我知道了!”上官澄和袁慎都想到了一個地方,兩人相視一笑。

“把寶兒給我吧。”袁慎伸出手。“你不是累了嗎?我抱著就行了。”上官澄拒絕道。

“純熙君,我可不是怕你累,而是怕寶兒不舒服,是吧?”袁慎又開始了,寶兒看著兩人的互動明白了這就是阿父阿母說的打情罵俏,所以給麵子的跑到了袁慎懷裡。

“寶兒,你個小沒良心的,還嫌你阿姊抱得不舒服了?”上官澄逗了逗寶兒,袁慎給上官澄投去了一個得意的笑,然後朝著橋邊走去

“寶兒,你在哪!”“寶兒!”一年輕夫人和儒士在橋邊喊著。

“都怪你,今日非要帶我去逛,兒子都不見了!”那夫人怪著儒士。

“夫人!你看那不是寶兒嗎?”儒士一眼就看見了袁慎懷裡的寶兒,兩人急忙圍了過去。

“阿父,阿母!”那儒士從袁慎懷裡接過寶兒連連道謝。

“多謝公子與娘子救了我家寶兒!”說著兩人差點跪下,嚇得上官澄兩人趕緊將人攙了起來。

送走了千恩萬謝的夫妻和寶兒,上官澄走到河邊坐了下去,袁慎也跟著坐了下來,“怎麼?純熙君這是舍不得了?其實寶兒有一句話說得挺對,你若是成了婚,有了孩子不就不會這樣了。”袁慎一坐下來就嘴賤。

“袁善見,你不說話沒人拿你當啞巴,你彆來我這找嘴仗打,今日你占了我那麼多便宜,我還沒找你算賬呢!”上官澄側頭對袁慎“核善”地笑了笑,然後又轉過臉不去看那個討厭鬼。

“袁某真是沒想到,純熙君連說與小孩兒的玩笑話都能當真~”上官澄淡淡地瞥了袁慎一眼,袁慎感覺不對就住了口。

“袁善見,其實你說的也對!我確實從某種程度上是沒有人要”上官澄看著袁慎的眼睛說道,“都城中明麵上對我多有讚賞,可是幕後又有多少人將我罵的多麼不堪,我其實都知道。那些想要求娶我的,要麼是為求色,要麼是為求名,要麼是為了我家的財富,還有些甚至將目光打上了我過繼到的江氏的書簡上,希望通過江氏在朝中立足。所以他們都是覺得我是有利可圖的才對我多有奉承,真正隻為了我的其實沒有恐怕連你這種還算的上正人君子的家夥都覺得我和淩不疑走得太近,恐怕和他早就私相授受了吧”袁慎被戳中心事有些尷尬,看著上官澄落寞的眼神又覺得心疼。上官澄見袁慎默認自嘲地笑了笑,繼續道“可是我不甘心,憑什麼我要為了利用我的人,放棄我自己的人生,我有我自己想做的,必須做的事。”

上官澄站起來看著對岸“袁善見,你知道為什麼我和少商很是親近嗎?因為她和我很像,她幼年雖有父母卻貌似無父無母,而我自小就沒有父母;她喜歡木工鑄造之事,希望通過自己的雙手收獲幸福,而我想要讓更多女娘能夠識字斷文,至少以後不會被夫家蒙騙。所以從少商身上我就像是找到了可以實現夢想的同伴”

袁慎聽著上官澄的話沉默了,半晌才擠出一句話“純熙君,你我”上官澄轉過身看向袁慎,不明白他到底要說什麼。“等一下!”袁慎站起身來向橋對麵跑去,回來時抱著一束茉莉。

“喏~純熙君,這個給你!”袁慎將花遞給上官澄,上官澄沒接,抬頭看了一眼袁慎,“怎麼?善見公子也有給女娘道歉的一天?”

“誰跟你道歉了!我這是看人家小女娘賣花太辛苦,所以大發善心罷了!送你那是順帶的,我一個大男人要這些花乾什麼!”袁慎挪開眼,將花直接塞在了上官澄懷裡。

上官澄看著懷裡的花,笑了“謝謝”

“你說什麼?”

“我說,袁善見,謝謝你!”上官澄湊近了袁慎的耳朵說,袁慎微微紅了臉

兩人提著燈籠走在回去的路上,袁慎看著地上兩人的影子忍不住將憋了一路的話問了出來“純熙君,我能問你一個問題嗎?”

上官澄看向袁慎“善見公子,問吧!”

“我能知道你為什麼不喜歡糖葫蘆嗎?”上官澄沒想到袁慎居然會問這個問題,沉默了一會開口道“沒什麼不喜歡的從前是喜歡,很喜歡,很喜歡,可是總之後麵發生了一些事我就再也沒吃過了,今天也算是我這十幾年來第一次吃糖葫蘆吧”袁慎想要安慰一下,可是他除了毒舌好像其他語言功能都沒開發完全,所以也不知道怎麼說,兩人間一片寂靜,不知不覺走到了彆院門口



最新小说: 美漫裡的天罡地煞 超神學院之我被專家挖出來 原神之紅塵仙 海賊之邪惡黑龍 一人一劍,人間無敵 穿越歸來,豪門總裁非要逼我結婚 戀愛契約遊戲 一首懸溺,公主哭著走出包間? 讓你釣魚,你釣起了核潛艇? 青鸞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