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九年夏。
自從唐軍怛羅斯大捷之後,大食元氣大傷,呼羅珊總督府名存實亡,大唐趁虛而入,幾乎收複波斯全境,兵鋒直指大食北都巴格達東邊門戶——尼哈溫。
如今唐軍也麵臨著同樣的問題,戰線過長,兵力分散,補給困難。
波斯帝國疆域遼闊,哪怕隻是占領幾十座主要城市,這座留五千,那座留一萬,唐軍這十幾萬人馬被扯的七零八落。
當李昭帶兵進駐德黑蘭的時候,他的麾下隻有三萬兵馬。
兵力太少,他不敢再向前一步。
然而更可怕的是唐軍自上而下都彌漫著一股輕敵的氣息。
或許是怛羅斯一戰勝的太過輕鬆,或許是近二十年來,唐軍無往而不利,那驕傲的火焰如今已經燃燒到最旺,可萬一有一盆冷水澆下來,大唐二十年積攢的威望和士氣將損失殆儘!
所謂驕兵必敗!
伊朗高原的夏天也是酷熱難熬。
德黑蘭最氣派的一座府邸現在是李昭的臨時帥府。
當然了,作為吳王的李恪,規格自然不會在李昭之下。
半年以來,唐軍勢如破竹,攻無不克,當收複波斯舊都波斯波利斯的那一刻,王子卑路斯歡呼雀躍的場景依舊在李昭的腦海裡回蕩。
他終於收複舊都,哪怕不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他終於打敗大食,哪怕還沒有恢複波斯榮光。
而李昭卻沒有絲毫喜悅,他總覺得危險距離唐軍越來越近,更可怕的是他不知道這危險從何處來!
如今大唐眾將分成兩派。
一派主張繼續進攻,一鼓作氣,拿下整個阿拉伯半島!代表人物是波斯王子卑路斯、吳王李恪、薛萬徹等。
卑路斯自然是想恢複波斯榮光,為父輩報仇雪恥。
吳王李恪初臨戰場,血脈中的戰爭基因被徹底激發,他見識到外麵廣闊的天地,想化作一支大唐雄鷹,展翅翱翔在阿拉伯半島上空。
至於薛萬徹此人向來都是好戰分子,作戰勇猛,平生喜歡打大戰、惡戰!也不枉天子李世民對他的一番評價,萬徹非大勝即大敗!
再說說另一派當然是保守派!
代表人物侯君集、裴行儉、李洛等。
侯君集自不必說,沙場宿將,暢曉軍機,他早已經看透局勢,唐軍看似節節勝利,實則危機重重。
裴行儉是大唐新秀,新一代將領中的佼佼者,為人沉穩,也看出其中端倪。
至於李洛也是如此。
是日下午,李昭正在沉思之中,忽然被門外通報聲打斷。
“報!吳王殿下、波斯王子、薛萬徹將軍……”
李昭一聽吳王到來,不敢怠慢,趕緊起身親自出門迎接。
這李恪雖然掛著主帥的名頭,但實際上指揮權還是在李昭這個副元帥手裡,李恪為人謙遜,且知道自己缺乏經驗,也並不介意。
眾人行禮已畢,紛紛落座。
李昭命令昆侖女奴上茶,沒辦法,當地的特產,卑路斯為了討好李昭,給他整一屋子昆侖女奴,他自己倒是玩的有滋有味,給李昭惡心夠嗆。
李昭開口道,“這波斯的天氣一向如此悶熱嗎?”
卑路斯道,“沒錯!大帥!可能你們還不太習慣!”
李昭又道,“這波斯除了沙漠就是荒山野嶺,就沒有平原嗎?”
眾所周知,波斯就是現在的伊朗,那伊朗主要在伊朗高原上,高原山地麵積占國土總麵積的百分之九十,可耕地麵積不足百分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