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太極殿。
李世民坐在龍案後手持書信正在認真觀看。
那信上寫道中東者,天下樞紐也,溝連三洲,相望五海,毗鄰兩洋,欲圖天下則先謀中東。今大食新敗,主力折損,吾朝將士不畏矢石,士氣正虹,萬望陛下早發援兵,臣提得勝之師,攜天朝龍威,伐屢敗之敵,攻無能鼠輩,當如秋風掃落葉者也!
待中東俯首,休養數年,臣願為陛下先驅,北伐歐羅巴,陛下則另遣一大將南下阿非利加。
是時三洲歸於一統,蠻戎歸於教化,天下沐浴皇恩!陛下之功勝秦皇漢武遠矣!
臣於波斯,翹首以盼!
波斯道行軍副總管李昭敬上。
李世民合上書信,心說這李昭到底想乾嘛?好家夥,三洲歸於一統…還把朕比作秦皇漢武,這兩位朕也瞧不上啊……
三洲自然就是歐洲、非洲、亞洲,五海是地中海、紅海、裡海、黑海、阿拉伯海。
是繼續進攻,趁熱打鐵,按照李昭的規劃,拿下中東,近而經略歐非?還是見好就收,到此為止,守住波斯?
李世民一時也拿不定主意,畢竟那些地方太遠了……
他決定召集重臣商議。
太子李治、長孫無忌、房玄齡、岑文本、褚遂良、李道宗等齊聚一堂。
李世民把信交給禦前太監,對群臣說道,“這是大將軍從前線發回來的文書,你們都看看吧。”
眾人看罷,麵麵相覷。
“哦……這……”
“大將軍這是要乾嘛?”
長孫無忌立刻反對道,“陛下,大將軍信中所言,萬萬不可!”
“哦?輔機啊說說為何不可?”
“陛下!那波斯距離長安已經是萬裡之遙,再向西去,太過於遙遠,即便是打下來,如何管理?自古以來,聞所未聞,沒有先例啊……”長孫無忌勸道。
褚遂良也說道,“陛下!貞觀朝二十年來,連年作戰,如今波斯已定,兵戈已息,當馬放南山,刀槍入庫,還百姓一個太平盛世!”
李世民問向太子李治,“太子!你怎麼看?”
“父皇!臣也不同意用兵!如今我大唐疆域之盛,亙古未有,陛下武功之大,前無古人!據兒臣所知,那中東之地沙漠遍布,土地貧瘠,何必以我朝將士血肉換如此無用之地?”
李世民一聽太子說的也有點道理,他自己也時時刻刻吸取從前的教訓,切不能像漢武帝那樣窮兵黷武,更不能像揚廣那樣不恤民力。
李道宗有意支持李昭,但此刻他勢單力薄,自忖說了也是白說。
此事隨即擱置,然後退朝。
又過幾日,李昭又一封書信抵達長安。
信中寫道,大食國王穆罕默德提兵百萬,上將千員,兵分兩路,席卷波斯,臣兵微將寡,隻得暫退,萬望陛下速發援兵!
稍有遲滯,波斯必失,安西主力亦有傾覆之危,臣和諸將恐與陛下君臣永彆矣……
李世民不看還好,這一看是心驚膽戰!
“哎呀!這才幾日,這波斯局勢怎麼會惡化至此?”
得!開會吧。
此時,李世民已經有心出兵,於是他決定這次要召開擴大會議,畢竟如果還是長孫無忌那幾個文官,那這仗還是打不成。
這一擴大可就了不得了,大唐這些功臣名將難得齊聚一堂。
尉遲敬德、程咬金、劉弘基、契苾何力、阿史那社爾、阿史那步真、阿史那忠等等,再加上李道宗,這股勢力便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