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結果讓陳立十分震驚,這麼關鍵時刻死了?
陳立本能覺得蘇蕭明的死,有問題。
在蘇蕭明的公寓裡除了大量違禁藥品和針頭等東西外,還有兩個空了的洋酒瓶,說明他吃違禁藥後還喝了酒,屍檢結果是酒精加上過量違禁藥導致了心臟驟停。
看他家亂七八糟的樣子,痕跡科還原當時的情景,應該是他吸食過量違禁藥後,產生幻覺,自己將家裡很多東西砸了,還控製不住的喝了酒,才釀成悲劇。
之前因蘇蕭明精神疾病發作報過警的社區人員回憶,當時也是這種情形,看來他所謂的精神疾病根本就是幌子,實際原因是他吸食違禁藥品,才導致的行為失常。
並且通過血液檢測,發現他吸食違禁藥品時間不短,至少得有幾年了。
法醫根據他腿部受傷的骨骼恢複痕跡推測,腿受傷應該也是幾年前。
很多人骨骼傷重後,會開一種緩解疼痛的藥劑,裡麵含有讓人興奮的成分,這種藥物成分一旦吸食過量就會成癮,但正常按照醫囑用藥不會。
可有些患者由於受傷太重身體上的疼痛難忍,精神上的壓力增大,因此導致心理問題,服藥後會有緩解,因而有些人為了逃避疼痛和心理難受,利用一些手段在黑市上獲得純度更高的這種藥物服用,可這種藥物成分一旦高了,就是違禁藥品了。短暫的逃避現實痛苦,卻會成癮。
蘇蕭明顯然是這種情況,以至於後來腿好了,卻留下了藥癮,最後年紀輕輕死於違禁藥吸食過量。這點似乎也符合赫明的經曆畫像。
屍檢報告雖沒有問題,但陳立很疑惑,他才懷疑蘇蕭明就是赫明,人就死了,哪有那麼巧的事。
陳立現在認為可能是有人故意引導,蘇蕭明未必是赫明。
但很快警方就在蘇蕭明家查到了,證實蘇蕭明就是赫明證據。
在他家翻出了大量的,這些年調查洪先生的信息收集,和一些洪先生有關的貿易公司資料,甚至還有一抽屜,葉小瑤的信。
專案組花了一晚上看完了所有的信,均是葉小瑤寫給西北父親的。
裡麵除了傾訴對父親的思念,就是訴說自己這些年過的日子。
按時間捋,從葉小瑤高中到大學,畢業,工作,她幾乎生活中跨越的每一步都和父親說。
但,卻和陳立他們調查的事實不符。因為信中隻有好的,沒有壞的。
在信裡,葉小瑤把自己塑造成了一個特彆幸運的女孩。
學習上遇到困難有同學老師幫助,考上了好大學,假期打工不僅學到了技能,還收獲了誌同道合的朋友。
在葉小瑤的信裡,她一路過的都很好,交到了知心朋友馮雲,馮雲也沒有死,畢業了和葉小瑤一起去了方盛集團,一路從科員做到經理,馮雲甚至交了個富二代男友,而葉小瑤自己也遇到了喜歡的人。
葉小瑤暢想著自己會賺很多錢,就快在城裡買房了,到時候接葉淵回來一起生活。
看完這些信,陳立隻覺得心裡一種說不上來的感覺,實際上在他們的調查中,葉小瑤上高中時,因母親精神疾病,家長會沒都沒人開,被人傳也有精神病,後來因性格討好聲音甜美受男同學歡迎,又被女生們孤立。
她一直勤學肯乾,考上大學,又因貧困不得不在外打工,後來更是遇到馮雲被拐,誤殺等事,進了方盛被造黃瑤。再之後,就是他們查到的,她接近無數男人,爭取到消息,斂財,可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失誤時甚至有被當眾抓頭發辱罵的經曆。
所以她寫給父親的信裡日子,都是假的,是和現實完全相反的美好幻想。
可陳立在想,如果葉小瑤當初沒有遭遇那些事,是一個幸福家庭的正常人,或許信裡的那些幻想才是她本應度過的一生。
就算她遭遇了那些,若這個世上所有人對他人都多一份善意,那信裡的美好,也會是稀鬆平常。
可人世間,是非黑白善惡兩端,終是人性交織的百態,不能如願。
葉小瑤美好願望全在給葉淵的信裡,也像是給自己一個希望。
她又何嘗不是在向往。
查到這些,專案組普遍認為蘇蕭明就是赫明。因為在審問酒吧聚眾吸食藥品的人中,有人記得那天酒吧半夜有段時間沒看到他。
從酒吧到療養院,開車隻需十分鐘。在後來排查療養院周邊道路監控時,也在附近街道錄像裡發現了蘇蕭明的那輛尼桑。
似乎都對上了,一切都在表明蘇蕭明就是赫明,當年他腿受傷後,吃違禁藥上癮,因果關係都是合理的。
但陳立卻提出來,“他吃違禁藥這麼多年,難道不知違禁藥和酒精不能一起吃嗎?會犯這麼致命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