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漏補缺,鄭雄把府衙和八縣進行了細分。
和府衙區縣進行綁定。
辦理身份證所在地必須有人擔保或是證明。
避免有人鑽空子。
畫師們也由此進入了緊張的工作環節,痛並快樂著。
一個小時畫一幅,第一批三百人也畫不了多少副。
加之都是生手,身份證的製作推進的比較緩慢。
但是不妨礙數錢,每天少說也能多個十來文的收益。
而鄭雄也不著急,洛陽紙貴,物以稀為貴,新奇的東西加上方便,吸引到了很多有錢人。
這批人主要是來此嘗鮮,先睹為快。
這也讓鄭雄動了歪心思,鄭雄製作身份證的同時,也開始嘗試收費。
首先,炭筆製作,保存不易。
弄個附屬產業,勢在必得。
鄭雄把印刷廠外包活字的那一堆固定人群,在府衙的幫助下,成立了一個新廠。
從中招募了一大批人。
除了老本行,製作活字,還包了另一個業務。
那就是專門設計一個保存身份證的盒子。
鄭雄將其設計成抽屜形狀,一拉就開,避免摩擦的同時還能一眼目睹其中的內容。
方便快捷,加上做的就是壟斷生意。
一時間,供不應求。
豪商富戶還有專屬***版本,上好的材料,用檀木楠木等製作而成。
按兩收費,從一兩到十兩不等。
主要賺的就是這部分錢。
身份證本身,鄭雄沒有收錢,但是僅限於第一份。
弄壞了,或者是弄丟了,就得進行補辦。
一年之內補辦,就得收取五十文的成本,再然後就是成倍增加。
而一個盒子才多少錢,也就賣個三十文。
這麼一筆賬,誰都能算得清。
有些人弄好了身份證,結果沒兩天就給弄壞了,想要補辦,還得收費。
一傳十,十傳百,自然沒人敢在省錢。
而仿造的問題,鄭雄也加大了打擊,會同兵馬司,凡是不是府衙出品的,巡城發現,也得罰款,罰款不多,五十文,自己掂量合不合適。
這生意,賺的不多,但是結合使用壽命,以一年的時長來看,算是細水長流的生意。
雖然鄭雄不太能看的上眼,但是誰會閒錢少呢!還能解決就業,一舉兩得。
一個政策,最先察覺到的,就那麼一批人。
自從鄭雄出台了這個政策,豪商富戶首先進行辦理。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口流動,畫師越來越多,加上兵馬司也漸漸偏向查驗身份證。
身份證的普及工作有條不紊。
富商完了,百姓來。
人口能夠流動,身份證模糊了老朱細分的戶籍製度,鄭雄也開始進行應天府的規劃。
砍柴來賣的,拿土特產進城來賣的,販夫走卒隻要有身份證,鄭雄都不會為難。
為此,鄭雄還特地招呼兵馬司的人,嚴正聲明不得為難。
地攤經濟,永不過時,非常提振經濟。
販夫走卒,隻要肯吃苦,在這應天府總不至於餓死。
整個應天府隨著人口流動仿佛也更熱鬨了點。
這隻是身份證製度下帶來的改變。
鄭雄還在南京城各地,開始建造農貿市場,保證南京城百姓的生活供應問題。
同樣,鄭雄將這個工程交給了一建。
一建這個鄭雄一手扶持的建造部門也開始漸漸
嶄露頭角。
人手招募的也越來越多,招收的工匠質量還不低,有著充足的人手進行建造,學校,農貿市場同時開工都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