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龍者終成惡龍。
老朱倒是想讓百姓安居樂業,可是實力不允許。
日子過得甚是艱難,更彆提給徭役發工資了。
有感而發,轉眼間老朱便恢複了清明之色,喃喃自語。
“先給他折騰一段時間吧!”
真情流露,馬皇後見狀,沒有多說什麼。
第二天的早朝,鐵牛還真就聽從的鄭雄的意見,在老朱麵前謝恩。
老朱勉勵了一番,告戒了一番,千篇一律。
大致的意思就是好好乾,乾的好了升職加薪,乾不好小命不保。
寶劍鋒利,莫要以身試法。
與此同時,鄭雄也登上了正在建造中的城牆。
元朝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升提出“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建議,南京明城牆的建造正式拉開序幕。
元朝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8月,改築應天府城,並在鐘山之南建造新宮,此為第一期工程,至元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9月完工。
明朝洪武二年至明朝洪武六年(13691373年),建造第二期工程,以築新城為主,向北拓寬舊城直至江邊。
明朝洪武十九年(1386年)12月,第三期工程繼續進行至此時期,“新築後湖城”止,建造聚寶門、三山門、通濟門各主要城門以及後湖城和主要街道。
明朝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都城建造完工後,朱元璋與諸股肱大臣及皇子登臨鐘山,觀察南京城的形勝,皇四子朱棣提出“紫金山上架大炮,炮炮對準紫禁城”的潛在擔憂。
同時,南京城南的雨花台和北麵的幕府山留在城外,對都城防守極為不利。
遂朱元璋下令建造外郭城牆,以彌補京城城牆之缺憾,外郭各段用磚砌的部分加起來約40裡,外部土城高度約在810米,上寬68米。
四重城桓的布局,耗費時久。
慢慢來倒是可行,增加了很多就業崗位。
當然是以鄭雄發工資為例。
不發工資,完全征發徭役,那就是增加百姓的負擔。
鄭雄要是堅持發工資,那麼被拖垮是遲早的事。
還好,二期工程至此,逐漸開始收尾。
難度不是太大,頂多幾個月的時間就能完工。
這也是老朱將這工程交於鄭雄的原因之一。
幾個月的時間,就當試驗了,給徭役做點補償。
慷他人之慨,就老朱能夠做的出來。
新城,舊城,至江邊。
徭役正在熱火朝天的乾活。
夯土牆,搭磚石,砌土磚。
源源不斷的磚石從江邊渡口向著城牆而來,蔚為壯觀。
征發而來的徭役喝著號子,打著赤膊,肩挑手扛奉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鄭雄一路走來,放眼看去,全都是人。
每過一處,鄭雄的官服讓徭役紛紛避讓行禮。
行至江邊,鄭雄的心裡漸漸有了底氣。
按部就班就行,所需無非就是時間和金錢,不過這都不是事。
工部甩了這麼一個鍋過來,卻是小看了自己的財力。
就這想要把自己拖垮,癡人說夢。
當下,也不急了,慢悠悠的跑到工人麵前進行噓寒問暖般的關懷。
一個精裝的漢子,胡子拉碴的,有幸成為鄭雄關懷的對象。
“這位大叔,敢問如何稱呼?”
受寵若驚,驚嚇大過驚喜,漢子差點給跪了。
“可不敢讓大人叫叔,小的叫陳二,給大人見禮了。”
陳二作勢欲跪,鄭雄眼疾手快,及時扶住,滿麵柔和的說道。
“一聲叔而已,不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