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太康·《五子之歌》_王朝的腐朽_在線言情 
在線言情 > 曆史軍事 > 王朝的腐朽 > 第六章 太康·《五子之歌》
背景色:字体:[]

第六章 太康·《五子之歌》(1 / 1)

民國之時,聞一多先生曾作《七子之歌》,來表達中華兒女丟失國土之痛。

而在大約四千年前,啟的兒子也在太康失國的悲痛中創作出了《五子之歌》。

《五子之歌》的作者一說是啟的五個兒子,太康的五個弟弟,也有說是啟的五子,武觀。

根據《五子之歌》的內容,前一種說法或許更加合理一些。

不過,過於考究曆史的真相,並不是本書的主旨,從《五子之歌》中可以看出上古先民為國治世的一些理念。

在這裡,將《五子之歌》的核心部分展示一下。

“其一曰“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予視天下愚夫愚婦,一能勝予,一人三失,怨豈在明,不見是圖。予臨兆民,懍(l)乎若朽索之馭六馬,為人上者,奈何不敬?”

其二曰“訓有之,內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牆。有一於此,未或不亡。”

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亂其紀綱,乃厎滅亡。”

其四曰“明明我祖,萬邦之君。有典有則,貽厥子孫。關石和鈞,王府則有。荒墜厥緒,覆宗絕祀!”

其五曰“嗚呼曷歸?予懷之悲。萬姓仇予,予將疇依?鬱陶乎予心,顏厚有忸怩。弗慎厥德,雖悔可追?””

《五子之歌》的意思大體可以簡單分為大禹治理民眾的理念、訓誡君王的德行,唐堯衰亡的原因,表述禹的功績,太康失國的悲痛與懊悔。

從其中在上古之時,帝王便已經知道治理國家的辦法與約束自己的德行。

王朝的興替,帝位的轉換,其實就是與這兩條休戚相關。

當它們不被重視,再強盛的王朝也會腐朽、衰亡;當它們被置若珍寶,再弱小的王朝都會強盛、崛起。

與科技不同的是,科技與社會生產力緊緊相關,時代越是進步,水平也就高,建樹也會越多。

而德行、治國之法,這些最基本的理念,其實先人早已在無數年的經驗之中就總結到位了。

筆者在這裡有一句妄言,自春秋戰國之後,這天下的治世之法、立身德行都已經是無比完備了。後世的王朝更替,不過是人力難敵天道循環、性之善惡所成而已;後世諸多學說也逃不過三皇五帝、諸子百家的學說,唯一能夠稱讚一兩句的,也就是王陽明的心學而已。

正所謂是,聖人之述,古已成之,後人得之易,繼之難,成之者近乎於無,古今交替,俱周而複始也。

大禹曾經奉行的治國之法,被他的後代徹底得拋棄了;大禹的勤儉之風,也被太康徹底敗壞。

世間的事情其實多是如此,王朝開創之初,帝王多是聖明之主,國家風氣多是極其向上,而在發展與繁榮之後,在權力與物質的滋生之下,問題就會不斷得出現,這個時候腐朽的力量侵蝕君主和權貴,王朝也就不可避免會走下坡路了。

喜歡王朝的腐朽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王朝的腐朽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手握十萬精兵被賜死,叫朕如何是好? 裝甲閃擊在線 玄幻:我能偷取萬族神通 小祖宗末世亂殺,五個獸夫猛猛追 眾師兄爭搶當爐鼎,我深陷修羅場 普攻必暴擊,我的平a即是天罰! 忘憂劍訣 說好當閒散贅婿,你陸地神仙? 重生七零:知青媳婦送上門,我打獵養家 鎮國王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