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虎,魯國人,季氏家臣,事奉季平子、季桓子。
陽虎其人,因與先聖孔丘牽涉過多,名氣較絕大多數的魯國大夫,甚至是大多數的諸侯大夫,都要大得多。
當然,陽虎的名氣基本上是惡名、汙名,這既是曆史前進的必然結果,也與先聖孔丘有不少的關係。
作為季氏家臣,陽虎能從季平子手下,一步步得成長到操控季氏、進而執政魯國,他的能力和聰慧是不用懷疑的。
雖非聖賢之用,亦是能治之臣。
對於陽虎來說,他的身份終歸是低了些,先聖孔丘所謂‘家臣執政’。
然,家臣豈能執諸侯之政?
此名不正,言不順也。
名不正,則諸民生疑,上下離心,家國不軌;言不順,則諸情晦澀,諸力不效,萬般皆難。
縱觀曆史,下臣逆君,臣下之臣,再逆其上君,屢見不鮮。前有東夷有窮氏羿謀太康,太康失國,羿廢棄朝政,遂為寒浞所殺;後有曹丕篡漢自立,司馬氏趁其室微弱,取而代之。
陽虎的境遇與兩者不同,寒浞雖為少康所滅,然其執掌有窮氏,竊據中原多年。司馬氏更是了不得,鼎立新朝,君臨天下。
而陽虎在魯國的權勢雖已極盛,可仍舊需要依靠季孫氏的威名。
魯定公八年,即公元前五零二年,陽虎對現有的三桓不滿,即季桓子、孟懿子、叔孫武叔,打算取而代之。
當時,季氏的季寐(季氏族人,季桓子之弟)、公鋤極、公山不狃在季桓子手下不得誌,叔孫氏的叔孫輒在叔孫氏得不到寵信,叔孫誌在魯國不得誌。
他們五人因此依附於陽虎,而陽虎則是打算在除掉三桓之後,由季寐取代季孫氏,叔孫輒取代叔孫氏,自己取代孟氏。
十月,魯國將要舉行祭祀,陽虎便打算在蒲圃(魯地,今山東曲阜東)設享禮招待季氏時殺死他,同時命令都邑的兵車,明天到蒲圃集結。
成地宰公處斂父因此向孟懿子稟告,表示,季氏調動兵車,是什麼緣故?
孟懿子答,我不知道。
公處斂父知道陽虎將要叛亂,就說,那麼就是要發動叛亂,一定會波及到您,應該提前做好準備。
於是公處斂父和孟懿子將壬辰日(初三)作為預定日期。
壬辰,季桓子前往蒲圃,陽虎駕車在前麵開路,林楚(季氏家臣)為季桓子駕車,陽越(陽虎之弟)跟在後麵兩邊還有衛士在兩旁護衛。
將要到蒲圃的時候,季桓子突然對林楚說,你的先人都是季氏的忠良之臣,你也要以此來繼承他們。
林楚則表示,我聽到這話太晚了,陽虎執政,魯國人都聽從他的,不聽從他的話就會死,我死了對主人也沒有益處。
季桓子則說,哪裡有什麼晚的呢?你能將我送到孟氏去嗎?
林楚表示,我不敢吝嗇死亡,怕的是不能使主人免於禍患。
季桓子聽完,表示,那就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