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昭侯,晉國第十二任國君,名伯,晉文侯之子,在位時間七年。
晉昭侯元年,即公元前七四五年,晉昭侯將叔父成師封於曲沃(晉邑,今山西曲沃),是為曲沃桓叔,並派晉靖侯的孫子欒賓輔佐桓叔。
當時,曲沃的城邑建造得比晉國的都城翼城還要大,這分明就是違背了周禮。
晉國大夫師服就向晉昭公進諫,表示,我聽聞國家的建立,根本要大而末枝要小,這樣才能穩固。所以天子才封國,諸侯立家,卿設置側室,大夫有擔任貳宗(官名)子弟,士有做隸役的子弟,庶人、工匠、商人,都有各自的遠近親疏,相應的等階差異。所以百姓能儘心事奉上麵,下麵也就不會有非分的念頭。如今的晉國,不過是甸服內的諸侯,卻又另外建立國家,它的根本已經衰落,又怎麼能夠長久呢?
晉昭侯沒有聽從他的話。
師服認為晉國身為諸侯國,最多不過也就封卿采邑,這樣才不會使家國失軌,禮樂失序。
可實際上,曲沃的規製超過了國都翼城,無有封國之名,卻有封國之實。
事情到了這裡,其實還不是非常槽糕,鄭莊公之時,也曾經鄭國的京邑封給了他的弟弟叔段,京邑同樣超過了鄭國的都城。
鄭莊公同樣受到了許多人的勸諫,也沒有聽從。
鄭國不久之後便發生了內亂,可鄭莊公很快就平定了。
究其原因,鄭莊公既占據正名,又掌控局勢,而叔段驕縱無道、飛揚跋扈,兩人之高下由此可見也。
晉昭侯不如鄭莊公,桓叔確遠勝於叔段。
至於如此,局勢於晉昭侯已十分艱難,曲沃桓叔已有封地,手段、才能亦勝過晉昭侯,晉昭侯惟占據了正名,尚有一線生機。
但是將希望放在高高在上的國君身上,向來是不靠譜的,尤其他們本就不是以能力見長。
就這樣,在桓叔的經營和晉昭侯的放縱下,曲沃的實力不斷加強,封地越來越大,投靠桓叔的人也越來越多。
一國一域之地,彼強則我弱,我失則他得,得失之間,強弱互易,然後可以見死生也。
晉昭侯五年,即公元前七四一年,楚國國君楚厲王去世,他的弟弟熊通殺其子,自立為君,是為楚武王。
晉昭侯七年,即公允前七三九年,晉國大夫潘父弑晉昭侯,欲迎立曲沃桓叔,可晉國人不支持曲沃桓叔,雙方交戰,曲沃桓叔兵敗而歸,晉國人擁立晉昭侯的兒子姬平為晉國國君,是為晉孝侯,後誅殺潘父。
至此,曲沃與翼城完全對立,晉國實際上有了兩個主人。
而在晉國內部沒有分出一個勝負,統攝上下之力之前,在諸侯之間必然是不會有什麼大作為的。
喜歡王朝的腐朽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王朝的腐朽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