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平公七年,即公元前五五一年,春,魯國臧武仲到晉國聘問。
夏,晉國人讓鄭國人前去朝見,鄭國人派少正公孫僑(即子產,當時擔任少正,乃是正卿的副職)回答,表示,在晉國先君悼公九年,我國國君在這一年即位。即位八個月,我先大夫子駟跟從國君來向執事朝見,執事對我君不加禮遇,我君因此恐懼。由於這一次出行,我國二年(晉悼公十年)六月向楚國朝見,晉國因此有了戲地這一役。楚國人還十分強大,卻對敝邑表明了禮儀。敝邑想要跟從執事,可又害怕犯下了大罪,說晉國恐怕認為我們不尊敬有禮的國家。因此不敢對楚國有二心。我國四年晉悼公十二年)三月,先大夫子蟜即公孫蠆)跟隨我君到楚國觀察他們是否有爭端,晉國於是有了蕭魚這一役。我們認為我國靠近晉國,譬如草木,我們不過是散發出來的氣味而已,哪裡敢有差池?楚國逐漸衰落,我君拿出了土地上的所有出產,加之以宗廟的禮器,來接受盟約。於是就率領下臣們跟隨執事前往晉國參加年末的會見。我國偏向楚國,是子夏和石孟,回去以後就討伐了他們。湨梁會盟的第二年晉平公二年,子蟜已經告老,公孫夏跟從我君朝見晉君,在嘗酎的時候拜見晉君,參加了祭祀。隔了兩年,我國聽聞晉君將要平定東方,四月,又前往朝見,聽取會盟的日期。在沒有朝見的時期,沒有一年不前往聘問,沒有一次事情不跟從。由於大國的政令沒有常規,國家與家族都很困乏,意外的事情不斷發生,沒有一日不警惕,豈敢忘記自己的職責?大國如果想要安定我國,那麼我國無論早晚都會來朝見,哪裡需要命令?如果不體恤敝邑的憂患,以此為借口,那恐怕就不能忍受大國的命令,被大國丟棄而成為仇敵。敝邑害怕這樣。豈敢忘記貴君的命令?一切都托付給執事,希望執事能夠慎重考慮一下。
秋,欒盈從楚國前往齊國。
冬,晉平公與魯襄公、齊莊公、宋平公、衛殤公、鄭簡公、曹武公、莒犂比公、邾悼公、薛獻公、杞孝公、小邾國國君在沙隨宋地,今河南寧陵東北)會見,這是為了再次禁錮欒盈。
可欒盈依舊在齊國居住。
這一年,楚國令尹子南被殺,楚康王任命薳子馮為令尹。
晉平公八年,即公元前五五零年,春,杞國國君杞孝公去世。
晉悼公夫人為杞孝公服喪,可晉平公卻不撤除音樂,這不合於禮。
夏,陳國發生叛亂。
欒盈在齊國人的幫助下回到晉國。四月,欒盈率舊部發動叛亂。
秋,齊國國君齊莊公率軍進攻衛國,然後緊接著攻打晉國。這是為了報複平陰這一役(在晉平公三年)。
八月,魯國叔孫豹率軍救援晉國。
己亥,魯國仲孫速去世。
冬,晉國人戰勝欒盈,殺儘欒氏的親族,欒魴逃亡宋國。
欒氏正式退出了晉國的政治舞台。
喜歡王朝的腐朽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王朝的腐朽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