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君,黃姓,名歇,曾任楚國左徒、楚國令尹,活動於楚頃襄王、考烈王時期,後世將其與趙國平原君、魏國信陵君、齊國孟嘗君並稱為戰國四大公子。
與其他三位相比,春申君顯得有些特殊,卻又有些普通了。
平原君乃趙武靈王之子,信陵君乃魏昭王之子,孟嘗君乃齊威王之孫,至於春申君,關於他的身世,史書中並未明述,其非楚國貴族,相傳乃是黃國後裔,以國號為姓,所以在戰國四公子中,他的出身乃是最低的。
出使秦國,勸退秦國的攻打;幫助楚太子逃回楚國,孤身留在秦國。此時的黃歇有勇有謀,膽氣驚人,縱橫捭闔之間,為楚國保存了生機,為自己博得了聲名。
正所謂有非凡之才,行非凡之事,建非凡之功,居非凡之位。三代以來,人多先居要位而後建功業,祿位出於血脈姓氏,而非以才能為重。平原君、孟嘗君皆先得相位而後立功業。信陵君有德行顯赫於世而後建功業,得其位而又立功業,此其超拔於群賢而聲名遠邁之由也。
春申君既無顯耀之身世,又無廣博之德行,以其言辭機巧、謀略籌算往來於諸侯之間。此時的黃歇,算的上是一個不那麼小的小人物,因此在認識他的時候,與趙勝、魏無忌、田文相比,能夠少一些身份的隔閡,多上一份同情與認可。
如果沒有後來的事情,春申君在筆者心中的評價不說高過信陵君,卻是要比平原君好上不少。
磨難會改變一個人,而環境卻幾乎能夠決定人的命運。
考烈王元年,春申君但任楚國令尹,自考烈王去世,二十五年的時間裡,春申君執政楚國,也就是說,二十五年裡,春申君一直位於楚國最顯要的地位之上。
楚考烈王十五年,春申君自請封於江東,考烈王同意了他的請求,春申君因此在吳國的舊都之上修建都邑,極儘奢華。
奢華本身不是權貴顯要的錯,禮樂有製,上下有彆,人心有浮動之危,世間有不測之險,奢能生威,華能成儀。奢華自享於內,威儀顯露於外。
然人多沉溺其中,而不知其害,潛移默化,鬆懈其心智,麻痹其機敏,腐蝕其聰慧,終不知得失利弊之悄然也。所謂綱常禮法,不入其目,災禍險惡,不入其耳,飄飄然若超脫於世,福祿似固有,劫難似不臨,如此境地,豈能不敗亡乎?
考烈王沒有兒子,春申君為這件事發愁,就尋找宜於生育兒子的婦女進獻給楚王,雖然進獻了不少,卻始終沒生兒子。
趙國李園帶著他的妹妹來,打算把他的妹妹進獻給楚王,又聽說楚王不宜於生育兒子,恐怕時間長了不能得到寵幸。李園便尋找機會做了春申君的侍從,不久他請假回家,又故意延誤了返回的時間。回來後他去拜見春申君,春申君問他遲到的原因,他回答,齊王派使臣來求娶我的妹妹,由於我跟那個使臣飲酒,所以延誤了返回的時間。
春申君問,聘禮送來了嗎?
李園回答,沒有。
春申君又問,可以讓我看看嗎?
李園表示,可以。
於是李園就把他的妹妹獻給春申君,並立即得到春申君的寵幸。
後來李園知道了他的妹妹懷了身孕,就同他妹妹商量了進一步的打算。
李園的妹妹找機會勸說春申君道,楚王尊重寵信您,即使兄弟也不如。如今您任楚國國相已經二十多年,可是大王沒有兒子,如果楚王壽終之後將要改立兄弟,那麼楚國改立國君以後,也就會各自使原來所親信的人顯貴起來,您又怎麼能長久地得到寵信呢?不僅如此,您身處尊位執掌政事多年,對楚王的兄弟們難免有許多失禮的地方,楚王兄弟果真立為國君,殃禍將落在您的身上,還怎麼能保住相印和江東封地呢?如今我自己知道懷上身孕了,可是彆人誰也不知道。我得到您的寵幸時間不長,如果憑您的尊貴地位把我進獻給楚王,楚王必定寵幸我;我仰賴上天的保佑生個兒子,這就是您的兒子做了楚王,楚國全為您所有,這與您身遭意想不到的殃禍相比,哪樣好呢?
春申君認為這番話說得對極了,就把李園的妹妹送出家來,嚴密地安排在一個住所。便向楚王稱說要進獻李園的妹妹。楚王把李園的妹妹召進宮來很是寵幸她,果真生了個兒子,立為太子,又把李園妹妹封為王後。楚王器重李園,於是李園參與朝政。
李園,小人也。貪婪之心,機巧之舉,加上也算是頗有膽氣,兩兄妹就敢愚弄一國之相。真不禁令人感慨,所以你能聽聞到的小人,都是有好手段、好計謀、好膽魄的。
此時的春申君竟然已經昏聵如此,而昏聵隻是後人給他的評價,對於他來說,當時的境況他不得不那麼去做,這是一個機會,一個凶險至極、回報卻極高的機會。或許春申君會想起當初在秦國麵對秦昭襄王的日子,那時的凶險絲毫不亞於此時。可是當時春申君的背後,有楚國的名義,楚國就算不能給他實際的支持,昭襄王也要考慮楚國的實力。但如今的春申君,已經不能依靠楚國,甚至楚國有太多人反對他,他能依靠的隻有自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李園能入他的眼嗎?對於他來說,李園隻是一個小到不能再小的人物,甚至比不上他那個頗有姿色的妹妹。大人物的眼中,沒有具體的人,隻有局勢和利益。可春申君似乎忘了,當初他也不過是個小人物而已。
而他最為致命的是,是將自己置入了危局之中,卻全然不知。又放任李園這個知曉他全部謀劃的小人執掌權力。
自己的妹妹當了楚國的王後,李園這個小人怎麼會舍棄自己因此得到的權力,而當初與春申君的謀劃自然便不值一提了,甚至要除掉春申君保證不泄露這個秘密。李園因此豢養刺客,準備殺死春申君。而他的舉動自然逃不過有心之人的窺探,楚國有不少人因此知道了李園的謀劃。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對於春申君來說,並不算是毫無辦法。春申君依然是楚國國相,他掌握著的權力依然能夠使他保全自身。李園他朝夕之間就可除去,無論是自己的兒子繼位,還是考烈王的兄弟當楚王,他最壞無非是放棄楚國的一起,流亡諸侯。基於當時的局勢,退居江東,苟全幾十年也不是沒有可能。關鍵在於,春申君當時想過這個問題嗎?他有這個決心與果斷嗎?
二十五年之後的春申君,早已不是當年的黃歇了。
楚考烈王二十五年,考烈王病重。
朱英對春申君表示,世上有不期而至的福,又有不期而至的禍。如今您處在生死無常的世上,奉事喜怒無常的君主,又怎麼能會沒有不期而至的人呢?
春申君問,什麼叫不期而至的福?
朱英回答,您擔任楚國國相二十多年,雖然名義上是國相,實際上就是楚王。如今楚王病重,死在旦夕之間,您輔佐年幼的國君,因而代他掌握國政,如同伊尹、周公一樣,等君王長大再把大權交給他,不就是您南麵稱王而據有楚國?這就是所說的不期而至的福。
春申君又問道,什麼叫不期而至的禍?
朱英回答,李園不執掌國政卻是您的仇人,他不管兵事卻豢養刺客為時已久了,楚王一去世,李園必定搶先入宮奪權並要殺掉您滅口。這就是所說的不期而至的禍。
春申君接著問,什麼叫不期而至的人?
朱英回答,您安排我做郎中,楚王一去世,李園必定搶先入宮,我替您殺掉李園。這就是所說的不期而至的人。
春申君聽了後卻表示,您要放棄這種打算。李園是個軟弱的人,我對他很友好,況且又怎麼能到這種地步!
朱英知道自己的進言不被采用,恐怕禍患殃及自身,就逃離了。
僅僅過了十七天,楚考烈王去世,李園果然搶先入宮,在棘門安排刺客。等到春申君進入棘門,李園安排的刺客從兩側殺出,斬下春申君的首級,扔出門外。李園又安排人儘滅春申君之族。
從今日看來,春申君的敗亡實在是太平常了,因為他符合一個極其簡單的道理,那就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他的才智能力,造就了他的興盛,他的昏聵不智,又決定了他的敗亡。
小人常在,不可失警戒之心。居安思危,世上多聰明之人。
而戰國四公子之中,如今看來,春申君卻是排在了末尾。
喜歡王朝的腐朽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王朝的腐朽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