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擊鼓用兵_長平長平_思兔 
思兔 > 遊戲競技 > 長平長平 > 第69章 擊鼓用兵

第69章 擊鼓用兵(1 / 1)

長平長平!

這種戰鬥沒有任何技巧可言,隻有以命換命,以傷換傷。死了的,由活的補上,傷了的,繼續堅持,直到戰死!從傷到死,通常不過幾個呼吸。你剛剛把戟刺進一個人的身體,你的身體就會遭到另一個人的刺擊,無從逃避,無從躲閃;如果挨這一擊而沒死,隻要你還站著,馬上就會有更多的打擊落到你的身上,直到你倒下為止!趙括要的就是這種以命換命。隻要能夠這樣交換下去,秦軍終將支持不住,趙軍的兵力優勢終將發揮。

秦人與趙人從根本上說來自同一族群嬴姓。商紂王時,他的一名臣子叫蜚廉,蜚廉有兩個兒子,一個叫惡來,一個叫季勝(從這個名字上看,蜚廉應該還有其他的兒子)。蜚廉本人善於長跑,而他的兒子力大無窮。紂王被滅後,惡來也死了,大約是戰死沙場吧!他的父親蜚廉當時正好被派往北方辦事(史稱“為石”,大約是采辦玉石吧),幸免於難。辦完事回來卻發現紂王也死了,兒子惡來也死了。蜚廉是紂王的死忠,在霍太山給紂王設壇祭祀(約相當於後世立“衣冠塚”),自己守園,死於霍太山。

季勝的一支比較早投靠了周成王(第二代周王),被封於皋狼。周穆王(第五代周王)時,還因為護駕討叛逆有功,被封在趙。霍太山、皋狼和趙都在故晉地。

惡來一支則被移居到周境內的犬丘,大約是被作為周人的俘虜奴隸吧,誰讓惡來與周軍作戰呢!一直到周孝王(第八代周王)時,周王在西戎和翟人的侵擾下,被迫遷都到槐裡,距犬丘不遠,這一支中的非子才因為善於牧馬而被周王賞識。周王想讓非子為族長繼承人(當時的族長是非子的父親大駱),但遭到地方勢力申侯的反對。申侯的女兒嫁給了大駱,生的兒子是子成。申侯力主讓子成為族長!周王不敢得罪申侯,隻能退而求其次,將非子獨立建族,封到秦。

秦在犬丘以西五百餘裡,山高水惡,是戎翟聚集的地方。按理說生存環境比子成惡劣得多。但天有不測風雲,數十年後,周厲王(第十代周王)時代,居於犬丘天子身邊的子成一支反被戎人滅了族,而身處戎翟之中的秦反而成長起來。周宣王即位後,任命時任族長秦仲為大夫,率族人討伐戎人。秦仲奮戰五年,戰死沙場。秦仲的五個兒子逃回周,周王借給他們七千周師,五人殺回秦地,驅逐了戎人,保障了周國的安全。秦仲的長子被任命為西垂大夫,除了重新擁有秦以外,其祖上所封的犬丘也一並封給他。西垂大夫治理秦長達四十四年,政治和經濟中心移回犬丘,實力有了極大增長,奠定了秦國發展的基礎。他被秦後人尊為莊公。

從曆史上來看,秦與趙都是在與外族的爭戰中成長起來的民族(皋狼也是戎人的一支),好戰的性格溶入血液深處,越是麵對強敵,越能激起不屈的鬥誌!

戰至太陽落山,雙方都已經殺紅了眼。這時兩處的戰鬥已經呈現頹勢。秦壁前的戰鬥,趙軍第一批四陣六千人加上奇兵二三千,現在還能戰者不過兩三千人。秦軍的損失貌似不輸於趙軍,但具體情況不明。第二批四陣六千趙軍與五千秦軍精銳劍士鏖戰至今,明顯是秦軍占優。隨著雙方傷亡人數的擴大,趙軍的人數優勢逐漸縮小,現在已經處於劣勢。趙括現在手頭還有一支生力軍可以投入戰鬥。但他麵臨兩難選擇是把這支部隊投入與秦劍士的作戰,還是投入進攻秦壁?經過一天的作戰指揮,他的腦子也有些不靈光了。大致估算了一下,第一批趙軍已經基本失去了繼續進攻的能力,而第二批趙軍還有可能與秦劍士周旋一陣子。趙括一咬牙,將第三批趙軍投入攻城作戰。

鼓聲中,六千趙軍整齊地開往前線。兩處的戰鬥就在這群趙軍的眼前展開,兩邊士兵的拚死作戰似乎也激勵了他們。這群趙軍昂首挺胸,懷著無比的豪邁,步入戰場。

第一批的能戰之士並不願意退下,他們讓輕傷員攙扶重傷員離開,剩下的人則發起了最後一次衝鋒!

箭稀稀拉拉地從兩側射來,中箭的趙軍發出惡毒的咒罵,而其他人則像沒看見一樣,旋風般衝上緩坡,殺向秦營。戰場上隻能看到一個個趙軍被挑落,被他們擊倒的秦軍從表麵完全看不出來。但從被挑落的士兵手中已經沒有了武器,可以猜測它們一定是留在了某個秦軍的身體裡。

這次進攻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所有參加衝鋒的趙軍都沒有再回來,他們看到下一批趙軍在盾牌的掩護下,衝了上來。

第三批趙軍觀摩了前一輪趙軍的進攻半天時間,對秦軍的戰術特點有充分了解,他們采取了極有針對性的戰法。緊跟在盾牌後麵的不是戟兵,而是弓箭兵,他們衝到距離秦壁大約二三十步的地方集中向突破口放箭;跟在後麵的趙兵則呐喊著衝上緩坡。

衝擊前的箭雨給突破口邊的秦軍造成巨大損失,當趙軍衝來時,周圍的人來不及填補死傷者的位置;大量趙軍跳下營柵,向兩側發展進攻。秦軍拚命擠壓,就是無法封閉突破口,不斷有趙軍跳下。不多久,第一陣大約一千名趙軍全都跳下秦壁。

趙括大喜,擂鼓催動第二陣衝上去,同時第一陣的盾牌兵和弓箭兵退後。

百步的距離轉瞬即至,盾牌兵和弓箭兵分到兩側,掩護戟矛兵衝上緩坡。而弓箭兵則向還向這邊射箭的地方還擊。由於他們不知道壁下的情景,不敢直接射箭。

第二陣約一千人也跳了進去。帶隊的一名千人將帶著一隊盾牌兵和弓箭兵上城觀看情況,他看到了令他心碎的一幕。進去的近二千士兵被一道密集的盾矛陣圍在當中,任趙軍如何衝突,就是無法突破。而與此同時,遠處似乎有弓箭兵趕來。千人將急了,自己也跳下壁壘,身後的盾牌兵和弓箭兵也跟著跳了下去。千人將大聲喊殺,搶過一支長矛,率先突向秦軍。長矛起處,一名盾牌被他挑翻,但他也被盾牌左右的兩支長矛同時刺中。但那兩支長矛還未來得及發力,千人將的長矛正好旋轉了第二個圈,打在那兩名長矛兵的身上,反而將他們先行擊出。在秦軍露出空當的一瞬間,幾名趙軍猛撲上去,將這道口子撕開一道裂縫。千人將狂呼“殺!殺!”指揮著趙軍湧入那道裂縫中,企圖將那裡徹底衝開。兩側的長矛紛紛刺過來,站在兩邊的趙軍都被刺中,但他們也在被刺中的同時,將手中的戟狠狠砸向秦軍,他們有時會砸中秦軍持矛的手臂,有時也砸空了,就索性鬆手,讓戟飛過去,不管砸到什麼都行。

千人將指揮的突圍,雖然給秦軍造成了極大的混亂和傷亡,但卻放棄了突破口。兩翼的秦軍見趙軍退走,迅速填補了空白,重新堵上突破口。而那兩千人在突圍過程中已經損失慘重,剩下的在秦軍陣營中亂撞一陣子,被引誘進入一個狹小的地域,包圍趕來,被趕來的弓箭兵射殺……而那名勇敢的千人將,則根本沒有突圍出來,死在當場。

當第三陣趕到時,他們又要重新打開突破口。而這一次,有了準備的秦軍沒有讓趙軍得逞。相反,他們從趙軍的戰術中獲得啟發,把自己的格鬥兵布置在兩翼,而在趙軍開始往壁內跳時,以近距離猛烈的弓箭封鎖突破口,幾乎迅速清光了衝上緩坡的部隊。少數得以跳下壁壘的趙軍也被秦軍一一殺死。

看到秦軍大量的箭矢從緩坡下射出,緩坡上的趙軍幾乎就在幾步之內被完全清空,趙括心裡一沉。現在他隻剩下一陣,無力再攻了。而天色已經完全黑下來,儘管還有月光,但也無力再戰!

再望望更南方還在與秦劍士糾纏的趙軍,趙括隻得下令退兵!

與秦劍士作戰的趙軍還能帶回負傷的同伴,而攻擊秦壁的趙軍幾乎全軍覆沒,屍體和傷員都躺在秦壁下,分不清誰是死的,誰是活的。沒有人能把他們拖回來。

最後一陣的士兵成為殘兵的掩護,威懾著秦軍不能趁機發起反擊。而秦軍也已經精疲力儘,無力反擊了。

這一天出來三萬人,約兩萬人沒有回來!

趙括心情沉重。今天他已經付出了全力,而且已經突入秦壁,但最後時刻還是被秦軍封堵了突破口。明天呢?還要再來一次嗎?

趙軍壁壘上的士卒全都目睹了趙軍的奮勇作戰。他們看得血脈賁張,激情滿懷。當傷兵們依次走入營門時,營門上的萬人將下令擊得勝鼓!

鼓聲咚咚,撞擊著眾人的心,也激蕩著劇烈的情緒。不知從誰開始,趙軍營中開始吟唱《擊鼓》“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慷慨悲涼,久久不息……



最新小说: 威震八方葉凡 真情如何假意如何 修仙第一腿精 佟允墨雲淮 嬌而不嬌 一人之下之劍宗 你在我觸手可及的地方 裂源魂啟 太初劍仙 遲來的在意終究是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