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英明的治國之道_智慧解碼:史籍中的智慧故事_思兔 
思兔 > 綜合其他 > 智慧解碼:史籍中的智慧故事 > 第39章 英明的治國之道

第39章 英明的治國之道(1 / 1)

115、權謀與傳承古代政治中的故事

在正月,一些官員說道“早日立太子,是為了尊崇宗廟。請立太子。”皇上回答說“朕既無德,上天未能享受神明,天下人民也沒有足夠的稱心之事。如今雖然不能廣納天下賢聖有德之人來禪讓天下,卻要提前建立太子,這是對朕無能的重托。你們所說的天下是什麼?是指它是否安定呢?”有司說“提前建立太子,是為了重視宗廟和社稷,不忘記天下。”

皇上說“楚王是我季父,年事已高,經曆過天下之義理很多,對國家的大體非常明了。吳王是我兄長,以仁慈和好德聞名。淮南王是我弟弟,秉持德行共輔佐朕。難道他們不是應該被重視嗎?諸侯王和宗室的親戚兄弟中有功臣,有德行和義理的也很多,如果提拔有德行的人來輔佐朕而無法持續下去,那是社稷之靈,天下之福。現在不去選拔,而說必須是子嗣,人們可能會以為朕忘記了有德行而專注於子嗣,這不是為了憂慮天下。朕非常不願意這樣做。”

官員們堅決請求道“古代殷周有國,治理安定都已經千餘年了,能有天下者沒有一個長久的,是按照這個道理實行的。立嗣必須是兒子,這個規定是古代流傳下來的。高帝親率士大夫,開始平定天下,建立諸侯,作為帝王的太祖。諸侯王和列侯開始領國家時都是以他們的祖先為國家的始祖。子孫繼承嗣位,世世不斷,這是天下的大義,所以高帝就製定了這個規矩來安撫海內。現在廢止這個規定而另外選拔諸侯和宗室之人,這不是高帝的意願。重新討論是不合適的。某人是排行最長的,在品德上純良仁慈,請尊立他為太子。”皇上於是答應了這個請求。並且賜予天下百姓中沒有親長者的人爵位一級,任命將軍薄昭為軹侯。

三月,有司請立皇後。薄太後說“諸侯都是同姓的,應該立太子的母親為皇後。”皇後姓竇氏。為了稱後這個位,皇上賜予天下的喪偶、無兒無女、孤獨貧困者以及年齡在八十歲以上的孤兒九歲以下的人布帛、米糧各有數。上位後,起初施行仁德惠及天下,填撫諸侯,四方夷狄皆感激欣喜,如同效仿先王的功勳者。皇上說“當初大臣們曾經誅殺了呂氏,迎來了代王,如今又因為他們的勸諫,我得以保佑、侍奉祖廟。已經尊重昌為衛將軍,並封昌為壯武侯。從我陪同的六人,官職都提到九卿。”

皇上說“從劉邦入蜀、漢中的列侯共68人,都增加封地各三百戶,所以大官二千石以上的人從劉邦那裡封地,潁川守尊等十人每人食邑六百戶,淮陽守申徒嘉等十人每人五百戶,衛尉定等十人每人四百戶。封淮南王的舅父趙兼為周陽侯,齊王的舅父駟鈞為清郭侯。”秋天,封舊常山丞相蔡兼為樊侯。

有人對右丞相說“君主原來是為了誅殺呂氏,迎接代王而來的,現在又誇耀自己的功績,接受皇上的賞賜,位居尊位,禍患也許會降臨到他身上。”右丞相勃於是以疾病為由,辭去了職務,左丞相平專門擔任丞相。

在第二年的十月,丞相平去世後,再次任命絳侯勃為丞相。皇上說“朕聽說古代諸侯建立國家有千餘個,各守自己的土地,按時貢獻,百姓不勞苦,上下歡喜,沒有遺忘美德的情況。而現在列侯很多都居住在長安,邑地遙遠,給吏卒補給費用很困難,而且列侯也無法教導和管理他們的百姓。因此,要命令列侯的國家,為了吏卒和政府的便利,派遣太子前去。”

這是一篇記載古代政治事件的文獻。通過對宮廷權力鬥爭和皇位繼承的描述,展現了古代社會政治的複雜性。文章中,主要圍繞蚤建太子和立皇後兩個議題展開,通過有司和上級之間的對話和辯論,展示了君主權力的運作和決策的艱難性。在這個過程中,不同的權力階層都希望能夠通過控製太子和皇後的選舉來加強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各自提出自己的理由和觀點。最終,上級做出了自己的決策,考慮到曆史的傳承和長治久安的需要。

這篇文章給人留下了對古代政治和權力運作的深刻印象。在古代社會中,權力鬥爭常常伴隨著各種利益衝突和政治考量。君主必須審慎處理各方訴求,並權衡各種利益,以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和民眾的安定幸福。同時,文章也展示了古代社會對於傳統和繼承的重視,將社稷和宗廟擺在了至高的地位。

116、治國英明·舍小我從大我

十一月底,發生日食。十二月在滿月時又發生日食。皇上說“朕聽說,上天創造人民,為了養育和治理人民,設立君主。如果君主德行不佳,施政不公平,天就會通過災禍來警示,以提醒人們治理國家。而現在在十一月底,發生了日食,正好出現在天空中,災禍有多大啊!我繼承並保護宗廟,將微小的個人置於君王之上來服侍人民,國家的治理與混亂,都在朕一人身上承擔,隻有二三位執政官還能作為朕的得力助手。朕下無法正確教育群眾,上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實在是德行不佳啊。命令各位,要仔細思考朕的過失,及時指出朕所未能見到和思考的地方,不吝告訴朕。同時提拔賢良方正、敢於直言極諫的人,來補充朕所不足之處。並且各位要仔細履行自己的職責,努力減少開支,方便百姓。朕雖然無法達到高尚的德行,但仍然時常思考外界的意見和建議,所以還有許多事情需要解決。如今雖然無法取消邊界的屯墾和駐軍,但仍然命令罷免衛將軍的軍隊。太仆發現的馬匹和遺留財物足以滿足需要,剩餘的都進行傳遞和儲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正月,皇上說“農民是天下的根本,要開展土地登記,朕親自參與耕種,為宗廟供品。”

三月,官員請立皇子為諸侯王。皇上說“趙幽王不幸去世,朕非常憐惜,已經立遂為趙王的長子為繼承人。遂弟辟強,以及齊悼惠王的兒子朱虛侯章和東牟侯興居表現出了功績,他們都可以封為王。”於是立趙幽王的幼子辟強為河間王,以齊王的親戚朱虛侯為城陽王,以東牟侯為濟北王,皇子武為代王,子參為太原王,子揖為梁王。

皇上說“古代治理天下,朝廷會樹立進善的旌旗和誹謗的木牌,這是為了讓治理道德暢通,並接受各方勸諫。現在法律對誹謗和謠言的罪行進行處罰,導致臣子們不敢坦誠儘意,而上方又無從知曉自己的過失。那麼如何吸引遠方的賢良之士呢?應該廢除此製。有時民眾或為了相互約束而祝詛上方,官員卻認為這是大逆不道,即使他們有其他言論,官員也會視作誹謗。這是小民愚昧無知之舉,朕不予理會。從現在開始,有違反此規定的不予以處罰。”

九月,開始與郡國守相交流,授予銅虎符和竹使符。

第三年十月的丁酉晚上,再次發生日食。十一月,皇上說“之前派遣諸侯的國家,有一些辭謝不願前往。丞相是朕非常重視的人,要他率領諸侯的國家。”絳侯勃辭去丞相官職回到自己的國家,任命太尉潁陰侯嬰為丞相。取消太尉官職,歸屬到丞相職位。四月,城陽王章去世。淮南王長與從者魏敬殺辟陽侯審食其。

五月,匈奴入侵北地,占據河南為寇。皇帝最初幸甘泉。六月,皇帝說“漢與匈奴曾經結為昆弟之國,不允許害邊境,所以向匈奴輸送貢品非常豐厚。而現在右賢王背離了自己的國家,帶領眾人居住在河南投降地,這並非常態之舉。他們頻繁進出邊境,捕殺官員和士兵,驅逐保護邊境的蠻夷,不讓他們居住在自己的土地上,肆意攻擊邊境守衛,入寇,十分荒唐無道,這不是約定的行為。命令邊境守衛派遣八萬五千騎兵前往高奴,派遣丞相潁陰侯灌嬰出擊匈奴。”匈奴撤退後,派遣中尉的官員隨同衛將軍軍隊返回長安。

辛卯,皇帝從甘泉趕往高奴,途中也訪問前任群臣,都給予獎賞。表彰功勞,賜牛酒給各民眾。

文章穿插了皇帝治理國家的一係列事務,展現了他思考德行和治理問題的態度。文章以日食現象作為開頭,皇帝將日食解讀為天象中的警示,表示自己對國家治理的不足和發生的災禍感到憂慮,希望能得到臣子們的忠告和建議。他宣布罷免辟陽侯的軍隊,減少開支以減輕百姓的負擔,表明了為民著想的一麵。同時,皇帝提到了廢除對誹謗和謠言的處罰製度,鼓勵直言不諱,吸引賢良之士,以更好地治理國家。在對外事務中,皇帝展現了對邊境安全的關注,派遣軍隊擊退匈奴的入侵。整篇文章節奏緊湊,內容充實,通過細致的描寫展現了皇帝的治國理念和行動,引發讀者對治理國家問題的思考。

117、英明的治國之道

舉功行賞,給予百姓牛和酒。又重建晉陽中都,供給人民居住三年。在太原停留了十多天。

濟北王興居聽說帝位易主後,打算前往攻擊胡人,結果反過來,派兵企圖襲擊滎陽。於是下詔罷免丞相的軍隊,派棘蒲侯陳武為大將軍,率領十萬人前去擊敗他們。祁侯賀擔任將軍,駐紮在滎陽。七月辛亥,帝從太原回到長安。下詔有司說“濟北王背棄德行反對上位者,誤導官吏和民眾,是大逆不道。濟北的官吏和民眾軍隊未到之前就自行投降,以及與王興居有關的人,都赦免其罪,恢複官職。與王興居來去之人,也予以赦免。”八月,擊潰濟北軍隊,俘虜了他們的王。對濟北的官吏和民眾以及與王反對者也給予赦免。

六年,有司稱淮南王長廢除了先帝的法令,不聽天子的詔令,過度地自居,自行製定法律,與棘蒲侯太子奇密謀反對,派人使喚閩越和匈奴,動用他們的軍隊,企圖危害宗廟和社稷。群臣大家議論,都說“長當棄市”。帝不忍心對待王長,寬恕了他的罪行,廢除了他的王位。群臣請求將王長安置在蜀嚴道、邛都,帝答應了。王長未到達目的地,病逝了,上天憐憫他。十六年後,追尊淮南王長為厲王,立他的三個兒子為淮南王、衡山王、廬江王。

十三年夏天,帝說“聽說天道災禍起自自怨自怨,福氣由德行興起。百官中有不當的地方,應由我親自檢討。現在秘祝之官轉移下級,以凸顯我的不德行,我非常不接受。應該廢除這個製度。”

五月,齊太倉令淳於公有罪當受刑,下令將其拘留和流放到長安。太倉公沒有男子,有五個女兒。太倉公將要離開時,罵她的女兒說“生下來的都不是男孩子,對我沒有幫助!”她最小的女兒緹縈自傷地哭泣,就跟隨父親去了長安,並上書說“女兒的父親是一位官吏,在齊國人人稱讚他廉正公平,現在他因為刑罰而應遭受處罰。女兒痛惜於夫之死無法複生,受刑者也不可再指責,即便他希望改過自新,沒有渠道。女兒願以被判為官吏作為官婢,贖回父親的刑罪,能夠從新開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她的奏章呈給天子,天子憐憫其意願,下詔說“聽說在虞氏的時代,以圖案衣冠作為警示,但人民不犯罪。為什麼呢?因為得治理。現在法律有三種肉刑,但不法之徒卻繼續不止,他們的責任在哪裡?難道是因為我的德行不夠好,教導不明確嗎?我對此深感愧疚。所以說,馴化的道路不純淨,讓愚民陷入其中。《詩經》上說‘愷悌君子,民之父母’。現在人犯了錯,教育尚未施行就施行刑罰?或者想要改行從善,但道路並沒有出路。我非常憐憫他們。對於肉刑,應廢除。”

此文通過描寫皇帝治理國家的一係列舉措,展現了他對德行和國家治理問題的思考和態度。

在這篇文章中,皇帝通過賞罰分明的方式激勵百姓,賜予他們牛和酒作為獎賞。他還重建晉陽中都,為民居住環境,並在太原停留了一段時間。

文章也描述了濟北王興居的背叛行為,他原本打算征討胡人,卻反而反對皇帝,並企圖襲擊滎陽。為了平定局勢,皇帝下令罷免丞相的軍隊,派遣陳武為大將軍,率領十萬大軍前往擊敗興居。最終,帝國成功地破獲了濟北軍隊,俘虜了興居。

另外,文章還提及了淮南王長的反叛行為。他廢除先帝的法令,不聽從天子的詔令,擅自製定法律,密謀反對皇帝,並與棘蒲侯太子奇合謀。經過群臣的議論,皇帝決定寬恕長的罪行,廢黜他的王位,安排他居住在蜀嚴道和邛都。不幸的是,長未到達目的地就因病去世。後來,皇帝追尊長為厲王,並立他的三個兒子為淮南王、衡山王和廬江王。

在閱讀中,讓人深深被皇帝的英明治國之道所感動。他以身作則,獎罰分明,對國家的治理問題付諸行動,力圖保護社稷和人民的福祉。他廢除肉刑,體現了對人民的憐憫和關心,展示了他作為民父母的責任和擔當。

總之,通過閱讀此文,讓人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古代君王治國理政的智慧和勇氣,也讓人對現代社會的治理問題有了更多的思考。

喜歡智慧解碼史籍中的智慧故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智慧解碼史籍中的智慧故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鎮天狂龍葉淩洛汐顏 男神總想退圈賣保險[娛樂圈] 白芍 帶著武器係統贅入仙門 蘇木傅時年 神級係統變身從金龍魚開始 皇家小醫妃 雙宮 八零女主有空間 巨擘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