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孔子的智慧:教育與人生哲學_智慧解碼:史籍中的智慧故事_思兔 
思兔 > 綜合其他 > 智慧解碼:史籍中的智慧故事 > 第150章 孔子的智慧:教育與人生哲學

第150章 孔子的智慧:教育與人生哲學(1 / 1)

353、孔子的智慧教育與人生哲學

孔子對魯國的大師說“音樂是可以了解的。開始時,它像呼吸一樣合攏,然後像純酒一樣流暢,像水晶一樣清澈,像絲線一樣連貫,最後完成。”“我從衛國回到魯國後,才對音樂進行了修正,使得雅樂和頌樂各得其所。”

古代有詩三千多篇,到了孔子時代,他刪除了重複的部分,選取了可以用於禮義的詩篇,上溯到契和後稷,中間描述了殷周兩代的輝煌,直至周幽王和周厲王的缺失,從床席之間開始,所以說“以《關雎》的混亂為風的開始,以《鹿鳴》為小雅的開始,以《文王》為大雅的開始,以《清廟》為頌的開始”。孔子為這三百五篇詩篇都配上了音樂,以求與韶、武、雅、頌的音律相和。從此,禮樂得以傳承,用來完備王道,成就六藝。

孔子晚年喜歡研究《易經》,為彖、係、象、說卦、文言等部分做了序。他讀《易經》時,三次翻斷了韋皮製成的書帶。他說“再給我幾年時間,如果我還活著,我對《易經》的理解就會更加精湛。”

孔子用詩、書、禮、樂教育學生,弟子有三千人,精通六藝的有七十二人。像顏回、子貢這樣的學生,受到的教育非常廣泛。

孔子用四件事來教育學生文學、行為、忠誠、信實。他杜絕了四種毛病不憑空臆測、不武斷、不固執、不自以為是。他謹慎對待三件事齋戒、戰爭、疾病。他很少談論利益、命運和仁愛。他不憤世嫉俗,不啟發愚昧,隻舉一個例子,不涉及三個方麵,就不重複講解了。

他在鄉裡時,像個不善言辭的人。他在宗廟和朝廷上,能言善辯,隻是言辭謹慎。上朝時,他與上大夫說話,態度溫和;與下大夫說話,態度和藹。

他進入公門時,鞠躬致敬;快步前進時,像鳥展翅一樣。國君召喚他時,他臉色立即變得恭敬。國君命令他,他不等馬車準備好就出發了。

魚變質了,肉腐爛了,切割不整齊,他就不吃。席位擺放不端正,他就不坐。在有喪事的人旁邊吃飯,他從未吃飽過。

他如果在同一天哭泣過,就不會唱歌。看到穿喪服的人或者盲人,即使是小孩子,他也會表情嚴肅。

他說“三個人一起行走,一定能找到我的老師。”“不修養德行,不研究學問,聽到義理不能實踐,有缺點不能改正,這些都是我所擔憂的。”他讓人唱歌,如果唱得好,就讓人再唱一遍,然後自己和諧地唱和。

他不說怪異、暴力、混亂、神靈之類的話。

子貢說“夫子的文章,我們可以聽到。夫子關於天道和性命的言論,我們卻無法聽到。”顏淵感歎說“夫子的高深,越仰望越覺得高不可攀,越鑽研越覺得堅不可摧。看著他在前麵,忽然又到了後麵。夫子循序漸進地善於教導人,用文學豐富我,用禮節約束我,想要停止學習都不可能。我已經用儘了我的才智,就像有所建樹一樣,卓越而獨立。雖然想要追隨他,卻找不到途徑了。”達巷的黨人說“孔子真是偉大啊,博學多才卻沒有什麼成就。”孔子聽到後說“我執著於什麼呢?是駕車嗎?是射箭嗎?我還是執著於駕車吧。”牢說“您說過‘不嘗試,就不會技藝’。”

閱讀此文,令人深受啟發。孔子對音樂的見解、對詩歌的篩選與編纂,以及他對《易經》的深入研究,都展示了他卓越的教育智慧和人生哲學。

我從書中獲得的主要啟示是,孔子將音樂視為一種可以理解和掌握的藝術形式,他通過音樂的合攏、流暢、清澈和連貫,表達了對音樂的深刻理解。這啟示我在麵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和挑戰時,應該保持耐心和冷靜,逐步解決問題,以達到和諧與平衡。

書中提到孔子對詩歌的篩選與編纂,他從三千多篇古詩中選取了可以用於禮義的詩篇,這體現了他對文學的價值觀念和對教育的深思熟慮。這讓我們明白,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應該選擇對自己有益的知識和經驗,不斷提升自己的修養和素質。

此外,孔子對《易經》的深入研究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三次翻斷了韋皮製成的書帶,表達了他對知識的渴望和對學習的執著。這啟示我們在麵對困難和挑戰時,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不斷學習和探索,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將以孔子的教育智慧和人生哲學為指導,注重培養自己的文學素養和道德修養,努力做到言行一致,堅守忠誠和信實的原則。同時,我們會保持謙虛和謹慎的態度,對待問題和困難,不憤世嫉俗,不輕易發表意見,而是通過實際行動去解決問題。

《孔子的智慧教育與人生哲學》一文讓我們受益匪淺。通過閱讀此文,我們對孔子的教育智慧和人生哲學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們將努力將這些理解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成為一個有修養、有智慧的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354、孔子的一生教育與使命的傳承

魯哀公十四年春天,哀公在大的野外打獵。叔孫氏的車夫鉏商捕獲了一隻野獸,大家都認為這是不吉利的預兆。孔子看了野獸後說“這是麒麟。”便收養了它。孔子說“黃河沒有出現河圖,雒水沒有出現洛書,我的使命已經完成了!”顏淵死後,孔子說“天命奪走了我的弟子!”當他在西部打獵時看到麒麟,便說“我的道路已經走到儘頭了!”他感慨地歎息說“沒有人了解我!”子貢問“為什麼沒有人了解您呢?”孔子回答“我不怨恨天,不責怪人,通過學習低下的事物而達到高深的境界,了解我的隻有天吧!”

“不降低自己的誌向,不辱沒自己的身份,這就是伯夷、叔齊!”他認為“柳下惠、少連降低了自己的誌向,辱沒了自己的身份。”他認為“虞仲、夷逸隱居並放任自己的言論,行為中保持清廉,廢棄中保持權衡。”而孔子自己則說“我與這些人不同,沒有什麼可以或不可以的。”

孔子說“唉呀唉呀,君子擔憂的是去世後名聲不被傳頌。我的道路無法行通了,我死後如何讓後世了解我呢?”於是他依據曆史記載編寫了《春秋》,從魯隱公開始,到魯哀公十四年結束,共十二位國君。他以魯國為中心,親周,故殷,傳承了三代。他簡潔地撰寫文辭,卻意義深遠。因此,吳楚的君主自稱為王,而《春秋》卻貶稱他們為“子”;踐土之會實際上邀請了周天子,而《春秋》卻避諱地說“天王在河陽打獵”通過這樣的例子來規範當代。貶損的含義,後來有王者興起時會加以揭示。《春秋》的義理得以施行,天下的亂臣賊子都會感到恐懼。

孔子在位時審理訴訟,文辭中有些是可以與人共享的,他不會獨自占有。至於撰寫《春秋》,他筆鋒犀利,刪減堅決,子夏等人無法增減一字。弟子們學習《春秋》,孔子說“後世了解我的會因為《春秋》,而責備我的也會因為《春秋》。”

第二年,子路在衛國被殺。孔子生病了,子貢請求探望。孔子正拄著拐杖在門前漫步,說“賜,你來得太晚了!”孔子於是感慨地唱道“泰山崩塌了!梁柱斷裂了!智者凋零了!”說著便流下了眼淚。他對子貢說“天下無道已經很久了,沒有人能夠尊奉我了。夏人殯葬時站在東階,周人站在西階,殷人則站在兩柱之間。昨晚我夢見自己坐在兩柱之間,我原本是殷人。”七天後,孔子去世。

孔子享年七十三歲,在魯哀公十六年四月己醜日去世。

哀公為他寫下了悼詞“蒼天不憫,不讓我這老人再活一年,讓我孤獨地坐在位子上,孤單地承受痛苦。唉呀,多麼悲哀啊!尼父,不要自律!”子貢說“國君難道不想在魯國有所作為嗎!夫子曾說‘禮喪失了就會混亂,名聲喪失了就會有錯誤。喪失意誌是混亂,喪失行為是錯誤。’活著時無法施行,死後卻寫下悼詞,這是不符合禮的。稱呼‘我一人’,這是不符合名的。”

孔子被安葬在魯城北麵的泗水邊,弟子們都為他服喪三年。三年期滿,大家相互告彆離去,都哭泣著,各自表達了深深的哀傷;有的人還留下來。隻有子贛在墓旁搭起茅廬,住了六年,然後才離開。弟子和魯國的人們來到孔子墓旁居住的有百餘戶,因此這個地方被命名為孔裡。魯國世代相傳,每年都會在孔子墓前舉行祭祀,而學者們也會在孔子墓前講解禮儀、舉行鄉飲和大射。孔子的墓地有一頃那麼大。他生前所居住的房屋,弟子們保存下來,後世將其改為廟宇,收藏了孔子的衣冠、琴、車和書籍,一直持續到漢朝,超過了兩百年。漢高祖經過魯國時,曾用太牢的禮節祭祀孔子。諸侯卿相到來時,都會先去謁見孔子墓,然後才處理政務。

閱讀《孔子的一生教育與使命的傳承》一文,我們對孔子的一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從他在魯哀公十四年春天捕獲麒麟的那一刻起,讓人被他的智慧和胸懷所震撼。

喜歡智慧解碼史籍中的智慧故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智慧解碼史籍中的智慧故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他與時間說晚安 狂醫雄爸歸來 我的領地能升級 我不當亡國之君 來一碗快穿多放糖 我能召喚華夏英傑 戰爺,團寵夫人路子野! 穿到獸世做美食 殯儀館旁開飯店,人都擠爆了 大宋之鐵血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