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梁孝王:權力的犧牲品與漢朝的興衰_智慧解碼:史籍中的智慧故事_思兔 
思兔 > 綜合其他 > 智慧解碼:史籍中的智慧故事 > 第174章 梁孝王:權力的犧牲品與漢朝的興衰

第174章 梁孝王:權力的犧牲品與漢朝的興衰(1 / 1)

401、梁孝王權力的犧牲品與漢朝的興衰

濟東王彭離,是梁孝王的兒子,在孝景中六年被封為濟東王。二十九年,彭離驕橫凶悍,不遵守做君王的禮儀,一天到晚私下與一群奴仆、亡命之徒出去搶劫殺人,奪取彆人的財物供自己享樂。被他殺害的人,有一百多個,國內都知道了這件事,沒有人敢在夜裡行走。被他殺的人的子弟上書朝廷告發彭離。漢朝有關部門請示朝廷誅殺彭離,天子不忍心殺他,就廢了他的王位,降為平民百姓,遷徙到上庸(今湖北竹山縣),他的封國被並入漢朝,改為大河郡。

山陽哀王定,是梁孝王的兒子,在孝景中六年被封為山陽王。九年死去,沒有兒子,封國被廢除,封地歸入漢朝,改為山陽郡。

濟陰哀王不識,是梁孝王的兒子,在孝景中六年被封為濟陰王。一年後死去,沒有兒子,封國被廢除,封地歸入漢朝,改為濟陰郡。

太史公說梁孝王雖說是以親王的身份愛惜財富和封地,然而適逢漢家興盛時期,百姓殷實富足,所以能夠植下財貨富國的根基,擴大宮室規模,車馬服飾可以與天子的堪相媲美。然而也有些越軌了。

褚先生說我在郎官任內時,聽到宮殿中老郎吏有好稱道這件事的。我私下認為梁孝王所以招致了怨恨和不滿,是因為他要乾不好的事情,事情壞在從宮女和身邊親信那裡生出非分之想上。現在太後的女兒稱帝女,因為疼愛小兒子而想讓梁王成為繼承人。大臣們不及時直言勸阻這種做法的不合事體情理,阿意奉承順著太後的意思以求得好處的封賞賜予,這不是忠臣的行為。齊國的官員如魏其侯竇嬰的正直進言,為什麼後來遭致了災禍呢?景帝與梁王一起進見太後宴飲時,景帝說“我死後把帝位傳給梁王。”太後聽了很高興。竇嬰當時就擋在梁王前邊說“漢朝的規矩是帝位傳給兒子和孫子,現在陛下憑什麼傳給弟弟(指梁王),這是擅權亂高祖皇帝的規矩呀!”於是景帝默然無聲。太後也心裡不高興。

所以周成王尚小的時候與諸弟站在樹下,摘取一片桐葉給周公看說“我用這個來封你。”周公進見說“天子封弟,很好。”成王說“我不過是與弟弟開玩笑罷了。”周公說“人主不能有過失舉動,不應當有開玩笑的話。說了的話一定要實行。”於是就用這片桐葉封了小弟到應縣。從此成王一生不敢開玩笑說出不負責任的話,說出的話一定要實行。孝經上說“不合法度的話不說,不合道義的事不做。”這是聖人的格言啊!現在主上你不應當向梁王說好聽的話。梁王上有太後撐腰,驕橫倔強已經很久了,屢次聽說景帝向梁王許諾將來要把帝位傳給他(暗示讓梁王成為繼承人),而實際上不能實行。

另外諸侯王朝見天子,(按照漢朝的規矩)一般應當見四次麵罷了。剛到京師(長安),入宮小見一次;到正月朔日(初一),奉命陪著諸侯群臣朝拜正月而進見一次;到後來三日(初四),接受賜予金錢財物而辭彆;再到後來二日(初五),又進宮小見一次,然後離開長安回到封國。凡留京師長安不超過二十天。小見是在禁宮中燕見的省中的小廳堂接受宴享的朝見方式,(不是一般官員)士人不得進入。現在梁王向西來朝見天子並留在長安,(一留)就是半年。與天子同乘一車出遊、同坐一輛馬車並進宮中朝見太後,(這樣)是表示把大話放在明處而實際上並不實行,使他對朝廷產生怨言和不滿,謀劃叛逆作亂。對此竟然沒有引起人們的憂慮,(看來)這不是具有深謀遠慮的人呀!不是具有大賢大德的人是不會懂得退讓回避的。現在漢朝的規矩製度,(諸侯)朝見天子一年四季隻有四次朝見罷了。每次朝見都有一定的規定和禮儀。如果諸侯王想要多朝見天子,需要等到下一次輪到他的朝見時間才能再次進京朝見。諸侯王需要等待十多年才能再次進京朝見天子。

在曆史的浩渺長河中,梁孝王彭離、山陽哀王定與濟陰哀王不識的命運仿佛一曲淒婉的悲歌,其中蘊藏著深遠的政治哲理和社會現象。而這一切,在太史公的筆下和褚先生的評論中得到了詳儘的揭示。

作為梁孝王的兒子,彭離、定和不識在孝景中六年被封為濟東王、山陽王和濟陰王。他們生於富貴之家,然而命運卻並不總是眷顧他們。尤其是彭離,他的驕橫與凶悍使得他在短短的時間內走上了不歸路,私下與奴仆、亡命之徒出去搶劫殺人,奪取財物。他的行為惡劣,被殺的人有一百多個,國內皆知,無人敢夜行。然而,即便是這樣的惡行,天子仍不忍心殺他,隻將他廢為平民,遷徙到上庸。他的封國被並入漢朝,改為大河郡。

而與其命運相似的還有山陽哀王定和濟陰哀王不識。他們也因為各種原因失去了王位,封國被廢除,封地歸入漢朝,改為山陽郡和濟陰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太史公在評價這段曆史時,對梁孝王的財富和封地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他為漢家興盛時期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擴大了宮室規模,車馬服飾堪比天子。然而他也指出了一些越軌的行為。而褚先生則從另一個角度解讀了這段曆史,他認為梁孝王之所以招致怨恨不滿,是因為他想做一些不好的事情,尤其是從宮女和身邊親信那裡生出非分之想。他批評那些阿諛奉承的大臣們沒有儘到直言進諫的職責,而這也是導致梁孝王悲慘命運的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在《孝經》中提到的“不合法度的話不說,不合道義的事不做”成為了本文中重要的道德準則。這一準則在周成王的故事中得到了體現,也成為了評判人們行為的重要標準。

對於諸侯王朝見天子的規矩,文中也進行了詳細的描述。諸侯一般應當見四次麵然後離開長安回到封國,而在梁孝王時期,這一規矩被打破,他長時間留在長安,與天子同乘一車出遊、同坐一輛馬車並進宮中朝見太後。這樣的行為無疑是一種權力的展示和挑戰,也預示著未來的悲劇。

總的來說,這篇文章深入淺出地解讀了這段曆史背後的政治和社會現象,提出了許多值得深思的問題和觀點。它不僅是對一個曆史事件的解讀,更是對權力、道德和人性的深入探討。通過這篇讀後感,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這段曆史,並從中汲取智慧和教訓。

402、從竇太後與梁王事件看經術大禮的重要性

現在梁王每年都入朝朝見並逗留很久,常言道“驕傲的孩子不會孝順”,這不是一句壞話。所以諸侯王應當為皇帝尋找良師和忠臣,像汲黯、韓安國那樣的人,才能使自己的行為合乎忠臣之道而沒有禍患。

聽說梁王西行入朝,進見竇太後,君臣閒聊,等到皇帝和景帝都在座,竇太後對他們說“我聽說殷朝親親,周朝尊尊,其意義是一樣的。安車大馬,用梁孝王來陪伴我。”景帝跪在席上向前移動身體說“是。”酒宴結束出來,景帝召見袁盎等諸位通曉經術的大臣說“太後說了那樣的話,我們怎樣應答呢?”大臣們回答說“太後意在立梁王為皇帝繼承人。梁王的母親雖是太後的小女兒,兒子卻還小。如今立了梁王,太後就會要她小女兒的兒子立為儲君。梁王應繼承皇位的是弟弟。殷人重視親族關係,立弟;周人尊崇尊敬之道,立子。殷人質樸,尊崇天道,親其所親,立弟。周人崇尚文治,尊敬本源,立長子。周朝的慣例是,太子死了,立嫡孫。殷朝的慣例是太子死了,立其弟。”景帝說“你們看該怎麼辦?”大臣們回答說“現在漢家遵循周禮,周禮不能立弟,應當立子。所以春秋譏諷宋宣公。宋宣公死後,不立子而立弟。弟弟繼位後死了,又把君位傳給宣公的兒子。弟弟的兒子爭奪君位,認為我應當代替我父親即位,就刺殺了他的伯父。因此國家大亂,禍患不斷。所以《春秋》說‘君子要按正當道理行事。宋國的禍患源於宋宣公’。請讓我拜見太後告訴她。”袁盎等入宮拜見太後說“太後說要立梁王為皇帝繼承人,如果梁王最終死了,要立誰為繼承人?”太後說“再立皇帝的兒子。”袁盎等以宋宣公不立正妻所生的兒子而發生禍亂為例說明道理後報告了太後。太後才明白過來,派使者讓梁王回到封國。然而梁王知道自己的想法出於袁盎等大臣的建議,就怨恨他們並派人去殺袁盎。袁盎知道後對刺客說“你所說的梁將軍可是指他?如果是他的話,那就沒錯。”刺客說“是的。”就刺殺了袁盎並將凶器放在他的身上。察看那凶器是新近打造的。問長安城中削磨刀具的工匠,工匠說“梁王的某位愛姬來過並叫為他們打造了這把劍。”由此知道並揭發了這件事。於是派使者去逮捕審訊梁王所寵愛的臣子十餘人以及文吏。他們終於供出實情並暴露了謀反的詳情。竇太後整日哭泣傷心不吃不喝,一再召見梁王的使者卻得不到答複。景帝憂慮此事並詢問公卿大臣的意見。大臣們認為應派經術之吏前去處理才能解決此事。於是派田叔、呂季主前往審理此案。這兩個人都通曉經術而且明白大禮。回來後到霸昌廄取火把叛亂的事全部燒掉隻空手來見景帝報告說“梁王不知情。是他的寵臣羊勝、公孫詭之流乾的。他們已被依法處死並滅族了。梁王沒有危險了。”景帝十分高興地說“快快去告訴太後。”太後聽到消息後站起來正常飲食。因此說不知道經術和大禮的人不能做三公及左右近臣。目光短淺的人就如同從竹管中看天一樣隻有很小的視野啊!

漢文帝的小兒子,封在梁國。竇太後特彆疼愛他,在睢陽大建宮室。出遊時所排場勢之大,出類拔萃,蓋過了皇帝。他抗擊吳楚有功,計謀卻拙劣,自比孫叔敖、羊祜。竇嬰堅持正議,袁盎被他刺傷。後來屬國南越反叛朝廷,形勢緊急,景帝就派他去攻打南越。梁孝王驕傲自大,才導致他的滅亡。雖然分封為五國,最後也沒有好結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當我讀到這段曆史,心中不禁湧起許多感慨。竇太後與梁王之間的關係,雖為母子,卻因為權力的誘惑和誤導,險些釀成大禍。而這一切的背後,都離不開經術大禮的缺失。

竇太後與梁王的對話,看似是簡單的家常閒聊,實則深藏玄機。驕傲的孩子不會孝順,這是我們常說的一句話,而在這裡,它似乎預示了梁王的命運。而當太後表示要立梁王為繼承人時,朝中大臣們卻清醒地指出,立弟還是立子,這是一個涉及到經術大禮的問題。在周的製度中,立子是正統,立弟則可能引發混亂。宋宣公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

袁盎等大臣們對經術大禮的熟知,讓他們能夠洞察其中的利害關係,從而避免了可能發生的混亂。他們不僅用經術說服了太後,更用實際行動保護了皇家的尊嚴和穩定。而梁王在麵對權力的誘惑時,卻忽略了經術大禮的重要性,最終導致了叛亂的發生。

這使我們深刻地認識到,經術大禮不僅是學問,更是生活的準則。隻有深入了解並遵循它,我們才能避免陷入混亂和危機。那些目光短淺的人,隻看到眼前的利益,忽視了長遠的後果,就像從竹管中看天一樣,隻有很小的視野。

回首這段曆史,我們不禁要問在當今社會,我們是否還遵循著經術大禮?我們是否還會因為短視而忽視了長遠的利益?曆史是一麵鏡子,讓我們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讓我們以此為鑒,用經術大禮來指導我們的行為,避免重蹈曆史的覆轍。

喜歡智慧解碼史籍中的智慧故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智慧解碼史籍中的智慧故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我是牛頭人酋長 他與時間說晚安 狂醫雄爸歸來 我的領地能升級 我不當亡國之君 來一碗快穿多放糖 我能召喚華夏英傑 戰爺,團寵夫人路子野! 穿到獸世做美食 殯儀館旁開飯店,人都擠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