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科道官這種生物(下)_大明王朝1587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大明王朝1587 > 第七章 科道官這種生物(下)

第七章 科道官這種生物(下)(1 / 2)

大明王朝1587!

朱翊鈞道,

“他們糾的是外朝人事,內廷用人還是朕說了算嘛。”

張誠又苦笑,

“皇爺英明,奴婢是不可大受而可小知。”

這是《論語》裡的掌故。

朱翊鈞抬眼看向張誠,覺得明朝的內書堂真是了不起,竟能把一個人教得同時具有謙卑和遠見這兩種品格,

“你既如此說,莫非是又碰上可大受而不可小知的人事紛爭了?”

張誠道,

“言官禦史議論過幾次邊將人選了,自治莫先擇將,擇將莫先擇帥,皇爺既調整了邊貿,總不能一直不理科道官諫言人事。”

朱翊鈞道,

“此事朕心裡有數,邊鎮如何用人,朕自有主張,去歲鄭雒因為言官彈劾幾次上疏乞休,朕都不允,他們總該知道朕是甚麼意思了罷。”

張誠道,

“近些日子的彈劾卻是更多了,不少都是說老將們年向衰頹,事多首鼠,兼金文綺,結納權要,宗族親黨,暴橫鄉裡。”

“兵科的奏疏皇爺是沒見著,那裡頭連‘悍者養之日至於驕,而有尾大之勢,弱者剝之日至於疲,而有鵠立之苦’這樣的話都出來了。”

朱翊鈞點點頭,心想,以晚明邊將的總體素質而論,言官說得也都算是實話,

“他們這是在彈劾誰呢?”

張誠道,

“彈劾的是薊永總兵張臣,與保定總兵陶世臣。”

朱翊鈞又點點頭,道,

“每隔一段時間就有科道官上疏調處邊將,請各督撫鎮官約束將領,嚴立法製,培養士卒,蠲革一切繁苛刻剝之事,這也都是一貫的套話了。”

張誠道,

“到底是因為邊事重大,故而人人議之論之,不敢置身事外。”

朱翊鈞笑了笑,發話道,

“既如此,那便請內閣章下兵部議覆,張臣以處置大嬖隻、猛可真等功,姑令策勵供職,陶世臣革任聽調,再調宣府總兵官董一元,為薊州永平山海等處總兵官;原任薊鎮總兵張臣,以原官銓注左軍都督府僉書;以前軍都督府僉書新建伯王承勳,兼管理紅盔將軍;以山西副總兵麻承恩,為薊鎮東路副總兵官……”

朱翊鈞絮絮地吩咐著,仿佛這不過是萬曆年間極為平常的一次邊鎮換防。

自“倒張”運動開始之後,邊鎮將領與督撫被陸陸續續地調配了一次又一次。

萬曆皇帝除了自己誰都不信,就像他的左腿不信任他的右腿,一動起來就有磕絆,所以一切行動都必須緩慢,必須緩慢到讓旁人瞧不出他行動的殘缺。

張誠一如既往地諾諾應是,論起邊將的名姓職位,他比皇帝熟悉得多,記起調兵遣將的事來,甚至不用費甚麼腦子。

朱翊鈞一口氣說完,臨了忽然伸手叩了一下桌案上剛剛被擱下的那封奏章,

“……以巡捕提督李如鬆,為宣府總兵官。”

張誠應到一半,頓時就收了聲音,

“——皇爺?”

朱翊鈞抬起眼來,臉上仍是普普通通的淡笑,

“怎麼?”

張誠一怔,隨即開口提醒道,

“奴婢記得萬曆十一年時,皇爺有意擢拔李如鬆為山西總兵官,其時給事中黃道瞻數言李如鬆父子不當並居重鎮,其父李成梁已為遼東總兵,恐怕不宜……”

朱翊鈞笑了一笑,這一笑笑得與之前的萬曆皇帝十分相似,是一種標準的“喜怒不形於色”的笑,

“六科若有多嘴的,你且不搭理他們就是。”

“朕剛下旨限定了貢市馬數,這時候無論朕調誰去宣府,言官總免不了聒噪一二。”

“科道官就靠這聒噪討食兒呢,偶爾給他們些甜頭嘗嘗也就罷了,如今朕這裡正缺銀錢,給不了好食兒喂養,那便任他們聒噪去罷。”

朱翊鈞這篇話一說,張誠就有些張不開嘴了,

“那……奴婢這就讓文書官向內閣傳旨……”

朱翊鈞又擺了下手,補充道,

“除了此番調動之外,對有功將領的頒賞加封,也得讓內閣斟酌著擬一道旨意來。”

“扯酋嗣封禮成,乃是有司以禮存問,本兵區畫有勞,尤其是宣大總督鄭雒,朕雖不能升他的官,但加俸加銜卻是必不可少。”

朱翊鈞盤算到此處,輕輕曲起兩指,將手邊的奏章往案中一推,

“對了,還有王崇古。”

張誠沒想到皇帝會突然提起王崇古,

“皇爺十年前不就已然允準他致仕返鄉了嗎?”

朱翊鈞笑了笑,道,



最新小说: 超級微信紅包 絕色女神愛上我 霓虹色下的足跡 長夜華燈行 微信連接異世界 爆!寒爺懷裡的小祖宗封神回歸 靠釣魚跨躍階級 重生之我的師尊是龍族太子 天道贅婿 主宰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