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科舉出題邏輯_大明王朝1587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大明王朝1587 > 第二十五章 科舉出題邏輯

第二十五章 科舉出題邏輯(1 / 2)

大明王朝1587!

朱翊鈞抬起眼來,竭力遏製住驚訝的神情望向許國。

曆史上萬曆十七年的殿試策問之主題,正是“立綱陳紀,移風易俗,消悖慢而就約束”。

這真是太巧了。

朱翊鈞心想,難道是冥冥之中確有定數,無論我說甚麼,今年的殿試題目就總是曆史上的那一題?

朱翊鈞攏在袖子裡的手稍稍不自在地互拱了一下。

這種命裡注定的“定數”讓他心底生疑又發虛。

他忽然生出一種從未有過的、跳脫於曆史研究之外的奇怪想法。

莫非他就是曆史上的萬曆皇帝,曆史上的萬曆皇帝就是他?

說不定曆史上的萬曆皇帝也像他一樣,嘗試過要改變專製、交出君權,隻是他的改革一次又一次地被阻止了,所以史書上留下的才是他朱翊鈞後來看到的那個萬曆皇帝?

朱翊鈞輕輕地吸了一口氣,他不信內閣聽不出他真正想用甚麼題目當殿試策問,可是為何他們都不願意出聲讚同呢?

朱翊鈞定了定心神,秉承著一個唯物主義者的信念追問道,

“為何卻不以‘天下無君’為題?”

其實這句話他問得相當不堅定,他是有點怕許國明確說出反對“天下無君”這種主張的話來的。

這裡麵暗含著一個悖論,無君的下一步就是民主,可是明朝的民主或許反過來反對無君。

朱翊鈞就是不願意承認大家都是讚成大明有一個皇帝的,即使這個皇帝是他本人。

未料許國卻沒有談及這個題目本身的含義,仍然公事公辦道,

“科場題目,尚該正大明白,不炫奇僻。”

朱翊鈞反問道,

“便是奇僻,又當如何?”

許國回道,

“倘或所涉之典,當時之士多不通曉,皆為罕知,未免則有失公平。”

許國稍稍頓了一頓,似乎有些許猶豫地問道,

“皇上可還記得弘治十二年的徐經科場舞弊案?”

朱翊鈞被問得一怔,繼而便揚起了眉,原來許國擔心的是這個。

弘治十二年的徐經科場舞弊案,在後世有一個更有名的概稱,叫作徐經、唐寅科場舞弊案。

那一科監考的兩位主考官,一個是當時的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另一個是禮部右侍郎程敏政,都是當時首屈一指的文人。

而曆史上的弘治十一年,正好是名留青史的大才子唐寅鄉試奪魁、名播江南的那一年,同位舉人的江陰巨富徐經與他交好,兩人便相約一起去北京參加會試。

由於當時的鄉試主考官梁儲欣賞唐寅的才華,於是在回京之後曾拿唐寅的文章與程敏政品評。

唐寅與徐經聯袂抵京後,會試前夕,兩人又遍訪前輩,廣交名流,其中就包括了程敏政,因為徐經隨帶書僮,出手大方,所以更招人矚目。

特彆是當唐寅陪同徐經拜見了程敏政後,直接受到了其他舉子的猜忌,乃至會試入試兩場方畢,流言蜚語已滿京城,盛傳富家子徐經賄買試題。

而這流言的最大根據,就是因為那一年李東陽和程敏政在會試第三場的經史策中,出題用典過於冷僻,導致很多考生無從著手,隻有唐寅和徐經交上去的兩張試卷答題貼切。

於是明孝宗便敕令程敏政立即停止閱卷,聽候審查,他已經初選的卷子全由李東陽會同其他考官複核。

然而,經過李東陽等的複核,程敏政選中的試卷中,卻沒有被指控為賄買到試題的徐經和唐寅之卷。

雖然流言純屬子虛烏有,但輿論仍喧嘩不已,明孝宗為平息輿論,便著錦衣衛加以審訊。

即使最終查無鬻題實據,卻仍以徐經進京晉見程敏政時曾送過見麵禮,唐寅也因曾用一個金幣向程敏政乞文、向鄉試座主梁儲送禮等理由,將兩人均遭削除仕籍,發縣衙為小吏。

因此許國的疑問,並不能算是無中生有,明朝會試的第二場、第三場,以及殿試策問中,都包含大量典故,而通曉經史掌故雖然不如寫好出自四書五經的八股文重要,但是考生若是不解典故,幾乎是無法作答的。

譬如弘治十二年令唐寅、徐經身陷流言的關鍵一題,其中涉及典故的原文即為,“試舉其大者言之有講道於西,與程子相望而興者,或謂其似伯夷;有載道而南,得程子相傳之的者,或謂其似展季;有致力於存心養性,專師孟子,或疑其出於禪;有從事於《小學》、《大學》,私淑朱子者,或疑其出於老。夫此四公,皆所謂豪傑之士,曠世而見者。”



最新小说: 光影領主 我能選擇遊戲技能 絕殤:輪回之主 海賊之藍鯨大將 我簽訂了魔女筆記 全洪荒都方了,咱能不直播了麼 苟是技術活兒 禦獸:你才是寵物 仙醫係統:從天而降的絕世醫仙 昆侖創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