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水泥鐵絲_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_思兔 

第74章 水泥鐵絲(1 / 2)

“陛下,酉時已到,該用晚膳了。”

武壘對著躺在床上,翹著二郎腿,兩眼發呆,不知道想什麼的趙昺說道。

“哦,這麼快。

“讓小二送過來吧。”

“其他人都安頓好了吧?”趙昺躺在那,懶洋洋地說著。

趙昺的話語充滿了對護衛們的關懷,武壘站在一旁感激地回道

“回陛下的話,弟兄們都已經安排好了,卑職多謝陛下關心。”

“武壘,上次朕給你說的讓你找一些眼鏡匠人,製作望遠鏡的事情,情況如何了?”趙昺道。

武壘小心謹慎回道“陛下,人卑職已經找好了,都在海口安置著,至於您說的那個望遠鏡,來之前已經在研究中,目前還不清楚進展如何。”

“朕知道了,等回去了朕再去看看吧。”

望遠鏡的製作原理和方法已經告訴了匠人,這東西又不是什麼高科技,磨出來兩個鏡片一鼓搗就成了。

眼鏡在宋朝叫做“靉靆”。

南宋理宗時期,宗室趙希鵠作書《洞天清錄》,這是一本最早出現的專門論述古器物及古玩辨認的書籍。

(趙希鵠,燕王趙徳昭一脈;包括宋理宗趙昀,以及宋末三個小皇帝都是德昭一脈。)

書中這樣記載“靉靆,老人不辨細書,以此掩目則明。”

意思是說老年人看不清楚書上的字,將其戴上就可以看清楚了。

到了明朝的時候,眼鏡由華夏傳到了意大利,後來西方的工匠將它改良後,逐漸普及起來。

先有東方,然後才有西方的。

眼鏡更不是什麼西方的產物。

在宋朝,西方連特娘的文字都沒有,搞毛線還差不多。

這個時候的西方,家裡養的豬啊、驢啊、騾子啊,都特娘的睡在人的身邊,同床共眠的。

新婚夫妻還跟其家人們同睡一張床呢。

哦,對了,這個時期西方是沒有騾子的。

豬和驢總應該有吧?

說到騾子,嘮叨兩句。

由公驢和母馬所生的雜種為馬騾,由公馬和母驢所生的雜種為驢騾。

驢騾比較溫順,但有些笨,跑起來沒馬騾快。

馬騾比較聰明,跑得快,而且力氣大,但脾氣比較暴躁,不宜馴服。

比倔驢還倔驢。

(可以理解為是誰的種,性格就隨誰)

騾子這種畜生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時代,宋朝不管是驢騾還是馬騾都不多見,明朝時期經過大量繁殖後數量驚人,作為役畜廣泛使用。

趙昺不待武壘說話,“嘿”的一聲,猛地一拍大腿,怎麼把騾子這事給忘了。

這可是搞運輸的好牲畜啊。

e,機械化、大兵團作戰就靠它了。

站在一旁的武壘嚇一跳,這陛下又是怎麼了?

難道民間流傳的趙官家有遺傳病是真的?

趙昺站在窗前,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忙碌的芸芸眾生,自己又何嘗不是這樣?

突然想起了齊秦的一首老歌《彆在窗前等我》。

“彆在窗前等我,

雖然我感到孤獨。

彆在窗前等我,

雖然我是那麼無助……”

抽上一支煙兒,喝上一口茶,靜靜地坐在那,繼續碼字。

人到中年,也許自己真的老了吧……

收回心神的趙昺,看著已經試過毒的放在桌子上的飯菜,兩隻和樂蟹,一小碟東山羊,一粥一素湯,足矣。

吃著飯的趙昺又想到了絆馬索。

十九世紀中後期美國佬發明了倒刺鐵絲,數年之後又發明了鐵絲網。

鐵絲網最早並不是用於戰爭的,而是為了飼養牲畜或者保護農田。

真正把鐵絲網用於戰爭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鐵絲網並沒有造成什麼實質性的傷亡,卻實實在在拖住了進攻一方的攻勢。



最新小说: 從繼承家族開始變強 綜武反派:師娘,讓我照顧你吧 凡塵道臨 小偷!開局收個異能丫鬟 前輩請自重,你道侶夠多了 洪荒之化生青蓮 從造犯規開始 官路之誰與爭鋒 末世降臨後我成了一條龍 舔狗,真是一點當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