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趙昺讀祝文_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_思兔 
思兔 > 曆史軍事 > 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 > 第142章 趙昺讀祝文

第142章 趙昺讀祝文(1 / 2)

宋朝是“祝文”最多的一個朝代,南宋則更甚。

太祖年間隻有三篇祝冊,而到了南宋僅僅是高宗、孝宗兩朝的祝冊就高達近四百篇。

宋太祖僅有的三篇“祝文”還都是祭祀亡者的文章。

到了偏安一隅的南宋,外部強敵壓迫,江山社稷岌岌可危;內部皇帝昏聵,奸臣當道,爭鬥不斷,國力日衰。

統治者不思進取,不想著如何提高國力以便抵禦外敵,而是天天想著讓神靈保佑。

真是莫大的悲哀。

“圜丘祀天”、“方丘祭地”,這也是和古人的認識有關。

古人認為天圓地方,圓形是天的形狀,故而“圜”同“圓”。

趙昺拿出提前寫好的祝冊,大聲地讀起來。

“皇皇上天,照臨下土。集地之靈,降甘風雨。各得其所,庶物群生。各得其所,靡今靡古。”

“承天之神,興甘風雨。庶卉百物,莫不茂者。”

“維祥興元年十一月初六日,有嗣天子臣趙昺,敢昭奏於皇天上帝。”

(特意查詢了一下,1278年也就是南宋末帝趙昺祥興元年的冬至是在陽曆的十二月二十一日,農曆為十一月初六。)

“時維冬至,六氣資始,敬遵典禮,謹率臣僚,恭以玉帛犧齊粢(zi,一聲,古代祭祀用的穀物。)盛庶品,各此禋(y,一聲,祭品。)燎(燒),隻祀於上帝。”

(此處“上帝”指的是“昊天上帝”,可不是指的西方那些。)

“臣趙昺對黃天上帝感激涕零,使我趙氏立國已近三百二十年矣。

今日,臣趙昺稟明天皇大帝、列祖列宗。

如今虎豹豺狼覬覦我大宋神器,疆土淪陷,百姓流離,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

“臣趙昺在此誓言與天下臣民、華夏兒郎一道,臥薪嘗膽,厲兵秣馬,驅除韃虜,興我華夏!

奉太祖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配帝侑神。

尚享。”

祝冊宣讀完畢之後,

接著就是向天神、祖宗進獻玉、帛,也就是“初獻”。

然後行“亞獻”、“禋燎”和“終獻”禮。

所謂的“初獻”就是第一次向神靈敬酒,作為皇帝的趙昺要行三跪九拜禮。

“亞獻”為第二次敬酒。

“終獻”為第三次敬酒。

最後一個環節就是“禋燎”,也就是焚燒祭品。

身穿天子朝服的趙昺麵向西方立於圜丘東南側。

此時,鼓樂齊鳴,報知天帝降臨享祭。

宰殺獻給天帝的牲口,並將玉器、繒帛(zeng,bo,一聲,祭祀用的絲綢等物。)等祭品堆放在柴垛上,點燃積柴,讓煙火高高地升騰於天,使天帝嗅到氣味。

郊祀的每一個環節都要奏不同的音樂,跳不同的舞蹈。

比如說“景平之章”,“奉平之章”,“嘉平之章”等等。

舞蹈也是不一樣的,有“乾戚之舞”,“羽龠之舞”等等。

(龠,yue,四聲,一種似笛非笛的樂器。)

禋燎之後就到了送帝神環節,趙昺再次行三跪九拜大禮。

天有天之道,地有地之道,人有人道。

天之道在於“始萬物”,地之道在於“生萬物”。

在天地萬物之中,人應該有一種神聖的使命感。

所以古代祭天就是提醒百姓們要“順天時、合地理”,要與自然和諧相處。

這也是古人所說的人要有敬畏之感。

人間的帝王麵對天帝時候要俯首稱臣,故祝冊中有“嗣天子臣趙昺”之說。

皇帝作為“天子”,就必須要與天帝保持密切聯係,這樣的祭天儀式就成了皇帝與上天對話的一種方式。

郊祀大典,帝王得到了上天的授權來統治萬民,並傳達上天的意誌。



最新小说: 江湖世子妃 超級怪獸工廠係統製霸戰場 我真不是高富帥 仙台九重天 反派從瘋人院開始崛起 過繼之中年危機 穿成小福寶,人稱坑哥小能手 甄嬛傳:穿越的安陵容力大無窮 華娛俗人傳 影視喜當爹:從許幻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