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貪官汙吏,就隻有一個殺字。
不同於黨爭,也不同於有威脅的人,這是發自心裡的痛恨。
元文宗天曆元年,朱元璋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
至正三年,濠州發生旱災。
次年春天又發生了嚴重的蝗災和瘟疫。
不到半個月,朱元璋的父親,大哥以及母親先後去世,隻剩下朱元璋和二哥。
而朱元璋因為家裡貧窮又沒錢買棺材,甚至連塊埋葬親人的土地也沒有,最後還是鄰居劉繼祖給了他們一塊墳地。
可以說,朱元璋看到這些貪官汙吏,就想到自己因官員***,不及時開倉放糧、賑濟百姓而被活活餓死的父母兄弟,就想到自己當時無能為力的窘迫。
現在,自己已然是皇帝了,身為九五之尊,其他事可以放一放,可這件事絕不能拖。
何況自己是大明的開國皇帝,可以說這個國家因為連年的戰國民生凋零,急需修生養息,自己手中還沒多少銀子呢,這些官員倒是一點都不知道收斂,隻顧著自己的享受,那他們還配當這大明的官員嗎?
除開這一點,可以說,真正能夠感同身受,深知民生艱苦的皇帝,也就老朱一人。
其他開國皇帝,哪個不是衣食無憂,至不濟也不至於吃不上飯。
也就老朱,最為淒慘,所以對於貪官汙吏和不作為的官員最為痛恨。
現在這兩人不單單是貪汙,損公肥私,不光損害了大明的利益,嚴重點,一場戰事的失利,有可能造成更為嚴重的動蕩。
本來就不能容忍,現在更加不能容忍了。
場中,百官嚴肅以待。
洪武二年,朱元璋看著戶部遞上來的開支勃然大怒,指著跪在地上的戶部尚書喊道。
「從前我當老百姓時,見到貪官汙吏對民間疾苦絲毫不理,心裡恨透他們,今後要立法嚴禁,遇到有貪官敢於危害百姓的,絕不寬恕!」。
大臣們看到朱元璋發如此大脾氣,立馬跪下,隨後朱元璋頒布了有史以來最「摳」的法令,凡是貪汙超過60兩銀子者,殺無赦。
現在,場中的兩人,後果已經可以預料。
百官心裡也知道兩人沒救了,要是沒有意外的話,基本上必死無疑。
事情到了這種地步,老朱沒有急著處置,而是對著身旁的毛驤說道。
「去給咱將所有在京官員,凡是入了品級的,都叫過來。」
「是。」
交代了這麼一句,老朱便沒繼續說話,而百官也不敢亂動。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被通知的官員漸漸出現在廣場之上,直至將廣場填滿。
毛驤姍姍來遲,向老朱稟報通知的情況。
「陛下,除了幾個沒有找到,其他人俱以到達。」
「將幾人記錄在冊,到時候查查他們的去處。」
「諾。」
「還有,將兵部收受禮金的官員,隻要收取柳謙超過一貫禮金的,都給咱挑出來,把他們放在柳謙兩人的近前。」
「是,陛下。」
兩人一問一答,毛驤聽完,便又出列,一絲不苟完成老朱的命令。
準備工作完成,老朱坐在龍椅上,緩緩的開口道。
「二年始,咱就說過,凡貪汙六十兩的,皆處死。」
「但是貪汙之事,屢見不鮮,時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