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演繹曆史:周衰秦興與漢製之變_智慧解碼:史籍中的智慧故事_思兔 
思兔 > 綜合其他 > 智慧解碼:史籍中的智慧故事 > 第45章 演繹曆史:周衰秦興與漢製之變

第45章 演繹曆史:周衰秦興與漢製之變(1 / 1)

133、演繹曆史周衰秦興與漢製之變

周朝衰落,禮儀廢弛,音樂破壞,社會中大大小小的問題相互交織,隻有管仲的家庭能同時保持三者的傳統。守法守正的人在這個世界中受到輕蔑,奢靡和僭越的人則被認為是顯貴。子夏是孔子的門人中德才兼備的一位,他曾說“在外看到繁華盛世而感到快樂,在家聽到夫子的教導而感到愉悅,這兩種心情相互衝突,無法自決。”更彆說中庸以下的人了,逐漸陷入失學,被束縛於成為庸俗的人。孔子曾說“一定要名正言順”,可他居住的衛國並不符合這一要求。仲尼去世後,他的學生們在混沌中沉淪而無所作為,有些去了齊國、楚國,有些進入了河海,他們的心情何止痛苦啊!

秦統一了天下,將六國的禮儀全部納入,精選其中的優點,雖然不完全符合古聖人的製度,但是尊君抑臣的原則、朝廷的莊嚴,仍保留了古代的風貌。高祖劉邦統一天下後,頗有自己的創新,儘管也增減了一些,大部分仍然是繼承秦代的。自從天子的封號到佐僚和宮室官名,變化很少。孝文帝即位後,有人建議定製儀禮,但是孝文帝崇尚道家學說,認為繁瑣的禮節和華麗的外表對治理國家沒有幫助,關鍵是自身的修養,所以取消了這一計劃。孝景帝時,禦史大夫晁錯在世務和刑名方麵很有見識,多次勸諫孝景帝說“諸侯國都按照一樣的製度,臣子也應該遵守一樣的規矩,這是古今通行的製度。而如今大國專擅異政,不聽京師的指示,恐怕不能傳承下去。”孝景帝采納了他的建議,結果六國紛紛背叛,晁錯成了罪魁禍首。天子殺了晁錯以解決難題。這些事情都在袁盎的話語中提到過。隨後的官員隻知道養盜安祿,沒有人敢再議論。

現在的皇帝即位後,召集儒士共同製定禮儀,已有十幾年沒有完成。有人說古代太平盛世,萬民和樂,祥瑞時有發生,然後采取了民間的風俗習慣,定製了禮儀。皇帝聽聞後,下了一道詔令給禦史大夫\"國家接受天命來當皇帝,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才能和起家之路,雖然方式不同,但目的卻是一致的,即依靠人民的意願製定製度,追隨民風。\"議論者一致稱頌古代的太古時代,可是現在的百姓有什麼期望呢?漢朝也是一家之事,典章製度不傳承,後代該如何呢?發展得廣博而治理得淺薄的國家應該不敢不努力吧!\"於是以太初年號改正農曆,改變服飾顏色,封太山,確定宗廟和百官的儀式,成為典範,傳承至今。

禮儀是人類自己創造的。人生有欲望,有了欲望卻無法滿足,就會產生憤怒;憤怒而無度量,就會爭鬥;爭鬥就會引發混亂。古代先王痛惡這種混亂,所以製定了禮儀道義來滿足人們的欲望。

周衰,秦興,漢製,這部《禮樂傳記》以簡明的文字,生動地描繪了古代社會在禮儀、音樂和政治製度方麵的變遷。通過對周朝的衰落、秦朝的統一和漢朝的創新進行敘述,展示了不同曆史時期的文化傳承與變革。

作者以管仲的家庭為引子,在夾敘夾議中點明了禮樂的重要性以及保持傳統的困難。進一步從子夏的心理困惑中折射出中庸以下的人陷入的困境,以及孔子在衛國不合禮的問題上的反思。這種人物形象的設置,使讀者更加容易理解曆史中眾多人物的心理糾葛和處境。

作者對秦統一天下、漢創新的敘述生動有趣,使讀者能夠感受到曆史的變化。儘管秦朝將六國的禮儀納入統一,但仍保留了尊君抑臣的原則和朝廷的莊嚴,秦朝的文化融合得較為完整。而漢朝在接受民間風俗習慣的基礎上製定禮儀,強調治理的實用性,體現了孝文帝的“無華麗、實躬行”的理念。這種對兩個朝代的對比,讓我對曆史的發展與演變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作者通過引用孔子等古人的言論,強調了禮儀的重要性和曆史文化的傳承。從“名正言順”到“依靠人民的意願製定製度”,這種思想的變遷無不體現了對社會變革的理性思考。讀完這篇文章,我對古代禮儀和現代社會的關係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

總體而言,《禮樂傳記周衰秦興與漢製之變》以生動的敘述方式,展示了曆史的變遷和文化的傳承。通過對禮樂與政治的關係的探討,讓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古代社會的麵貌和演變。讀後,我深感曆史的重要性,作為當代人,我們應該在傳承文化的基礎上,積極思考和創新,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

134、禮儀之道給人所需,使物欲不窮

給人所需,使欲望不滿於物質,物質不受限於欲望,二者相輔相長,這就是禮儀的起源。因此,禮儀是為了養護人的身心。稻穀和美味,是為了養護口腔;椒蘭芬芳,是為了養護鼻腔;鐘鼓樂器,是為了養護耳朵;雕刻文章,是為了養護視覺;寬敞的房屋床榻,是為了養護身體。所以,禮儀是為了養護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君子既得到了這種養護,又善於辨彆。所謂辨彆,就是明辨貴賤、長幼、貧富輕重等差彆,因此,天子在大路上越席,是為了養護身體;側帶香草,是為了養護鼻腔;前麵放置錯衡,是為了養護視覺;和鸞鳥的聲音、步履中的武象、矯步中的韶濩,是為了養護耳朵;龍旗和九篙的舞蹈,是為了養護威信;睡覺時抱著兕牛和虎,海中有鮫韅和蜜蠟,是為了養護威勢。所以,要駕馭一匹大路上的馬,必須先教它守信順從,然後才能騎乘,這是為了養護安全。誰知道從生死要節中養護生命的方式呢?誰知道輕浪費以養護財富的方法呢?誰知道恭敬而謙讓以養護安全的方式呢?誰知道禮義文理以養護情感的方式呢?

如果一個人為了生存而隻追求自己的見解,那麼他必定會死;如果一個人為了利益而隻追求自己的見解,那麼他必定會受害;如果一個人為了安逸而隻追求自己的見解,那麼他必定會陷入危險;如果一個人為了情感而隻追求自己的見解,那麼他必定會毀滅。因此,聖人一心追求禮義,就能兩全其美;一心追求情性,就會兩敗俱傷。所以,儒家希望使人能夠兩全其美,墨家希望使人能夠兩敗俱傷。這就是儒家和墨家的區彆。

治理並辨彆的極致,是堅固的基礎,是威勢的方法,是功名的總結。王侯通過這些方法,統一天下,成為諸侯的君主;不通過這些方法,就會放棄社稷。所以,堅固的革和利用兵器不能保證勝利,高聳的城池和深邃的池塘不能保證安全,嚴格的法令和繁複的刑法不能保證威勢。隻有遵循其道,才能取得成效;不遵循其道,就會失敗。楚國的人用革子、鮫革、犀皮和牛皮來製作甲胄,堅如金石;宛國用鋼鐵鑄造武器,鋒利如蜂蠆,靈巧而剛猛,戰機瞬息萬變。然而,兵法卻陷入了垂死之境,唐昧死於此;莊蹻興起,楚國四分五裂。難道沒有堅固的革子、利用兵器嗎?原因是統治者沒有遵守其道。汝潁被視為險地,江漢被視為深池,鄧林阻擋了南征,方城山沿著邊界。然而,秦朝的軍隊還是到達了鄢郢,振奮了士氣。難道沒有堅固的塞堡和險阻嗎?原因是統治者沒有遵守其道。

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文章,通過對禮儀的探討,揭示了人與物質之間的互動關係。文章以稻粱五味、椒蘭芬茝、鐘鼓管弦、刻鏤文章、疏房床笫幾席等生活細節為例,說明了禮儀的作用是為了養護人的身心,使人的欲望得到滿足,而物質也不會受限製。同時,作者強調了君子要善於辨彆貴賤、長幼、輕重等差彆,從而實現個人的養護和社會秩序的維護。文章還指出了過度追求個人利益、安逸和情感的弊端,喚起人們對於禮義的重視。

讓人深感人與物質之間的關係是相互依存的,隻有通過合理使用和辨彆,才能實現自身的養護和社會的和諧。文章中提到的儒家和墨家的區彆也給我啟示,即應該追求兩全其美的目標,而不是隻追求一方麵的利益。

這篇文章從禮儀的角度闡述了人與物質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通過合理運用禮儀來實現人的養護。文章的思路清晰,觀點獨到,讓人對禮儀的重要性和意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135、尊崇根本,引領治理世道

紂王剖開比乾,關押箕子,用火炮處決無辜之人,臣下憂慮擔憂,不敢言命。然而周師已至,但命令不能在下得行,不能利用百姓。難道是命令不嚴明,刑罰不嚴厲嗎?統治者之所以統治非統治方法之故也。

古時的戰爭,隻有戈矛弓箭而已,然而敵國不敢妄動。城郭不加固,溝池不開掘,要塞不建設,智謀變化不顯露,然而國家安定而不畏懼外患者,並非無原因,因為治理明智而公正,適時施政而真心愛民,於是百姓響應如回聲般回應。有人犯罪不由命令而來,然後再施以刑罰,百姓才知道自己犯罪。

因此,懲罰一個人,天下就服從。犯罪的人不怨恨上位者,知道罪在自己。因此刑罰簡省,威力行動如流,非因他事而然,源於正確的方法。所以遵循正確的方法就行得通,不遵循正確的方法就失敗。古時堯治理天下,殺一人刑罰兩人,天下安定。傳說"威嚴而不試,刑罰而不用"。

天地是生命的根本;先祖是家族的根本;君師是治理的根本。沒有天地,怎麼會有生命?沒有先祖,怎麼會有出身?沒有君師,怎麼會有治理?這三者任一缺失,就沒有安定的人。因此,禮儀上尊敬天,尊敬地,尊敬先祖,尊崇君師,這是禮儀的三大根本。

所以王者尊崇天太祖,諸侯不敢輕視,大夫士有常祭,用於區彆貴賤。貴賤的治理,得之於根本。郊祭針對天子,社祭至於諸侯,盛裝隨身從事士大夫,用於區彆尊者服務尊者,卑者服務卑者,適應龐大者予以重要地位,適應微小者給予微小地位。所以掌管天下的人服務七世,掌管一個國家的人服務五世,掌管五輛車的地方服務三世,掌管三輛車的地方服務二世,有特等牲畜而享用者,不得立宗廟,用以區彆有積累的人澤廣,積薄的人澤狹。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大饗上奉祭神靈之尊,俎上擺放鮮魚肉,先奉上美味佳肴,尊崇飲食是治理的根本。大饗上奉祭神靈之尊,卻用薄酒,食物先奉黍稷,而後米穀,祭祀先奉上美味佳肴,飽食庶羞,尊崇根本而親自享用。尊敬根本,稱為文化;親自享用,稱為理政;二者結合成文化,以歸於至高者,便是大興。所以尊之上奉祭神靈之尊,俎之上擺放鮮魚肉,豆之先奉上美味佳肴,這是一種表達。

精美的酒器不喝掉,擺放的祭祀器具不食用,三次賜宴飲食不吃掉,大婚儀式尚未當廢除時齊整對待,大廟尚未安放屍身時,初次絕世美味未經小整理,這是統一的表達。大典中素白的幔帳,郊祭中的麻布頭巾,喪服中先散開麻布,這是一種表達。三年的哭禮沒有進行還禮,清廟中的歌曲一倡而三歎,縣一座鐘都不敲擊胸膛,紅色的弦線才開始奏鳴,這是一種表達。

這篇文章以古代治理之道為主題,通過描述紂王殘暴統治和堯的明智治理,闡述了治理的重要性和方法。從紂王的暴行到堯的仁政,作者通過對比兩者,表達了治理的根本,即尊重天、地、先祖和尊崇君師的重要性。

作者先以紂王統治下的社會現象為例,指出了不嚴明的命令和刑罰體係的弊端,以及統治者不能利用百姓的問題。從而引出了治理方法的重要性,正確的方法能使治理順利進行,否則便會失敗。接著,文章闡述了堯時代治理的原則,即尊崇天太祖、尊重各級貴族和平民的區彆。這種治理方式使得人們服從統治、國家安定。最後,作者從饗宴、祭祀等方麵展示了治理的細節,強調了尊崇和親自實施治理的重要性。

通過詳細描寫古代社會的治理方式,文章從法律、禮儀、飲食等多個方麵展示了治理的複雜性和全麵性。他表達了治理的本質是尊重和恪守傳統,同時要注重實施,結合文化和理政的方麵,並以此推動社會的繁榮穩定。

喜歡智慧解碼史籍中的智慧故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智慧解碼史籍中的智慧故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穿越成姑爺靠唐詩宋詞的小說 至尊無敵帝皇 上天給你機會 摸金校尉:大赦天下 顧警官 全家反派讀我心後,人設都崩了 諸天帝皇召喚係統 拯救世界從逃亡開始 無量方圓 魔法世界之我的骰子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