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齊國崛起:管仲與晏子的治國智慧_智慧解碼:史籍中的智慧故事_思兔 
思兔 > 綜合其他 > 智慧解碼:史籍中的智慧故事 > 第182章 齊國崛起:管仲與晏子的治國智慧

第182章 齊國崛起:管仲與晏子的治國智慧(1 / 1)

417、齊國崛起管仲與晏子的治國智慧

管仲,名夷吾,是潁上人。他年輕的時候,常和鮑叔牙交往,鮑叔牙知道他賢能。管仲家貧,經常占鮑叔的便宜,但鮑叔始終很好地對待他,不因為這些事而有什麼怨言。不久,鮑叔侍奉齊國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糾。到了小白即位為齊桓公的時候,公子糾死了,管仲被囚禁。於是鮑叔向齊桓公推薦管仲。管仲被齊桓公重用之後,在齊國當政,齊桓公因此稱霸,多次會晤諸侯,使天下歸正於一,這都是管仲的智謀。

管仲說“我當初貧困時,曾經和鮑叔一起做生意,分財利時自己總是多要一些,鮑叔並不認為我貪心,而是知道我家裡貧窮。我曾經替鮑叔謀劃事情而使他更加困頓不堪,鮑叔並不認為我愚蠢,而是知道時機有利和不利。我曾經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國君斥退,鮑叔並不認為我不才,而是知道我沒遇上好時機。我曾經三次參加戰鬥三次退卻,鮑叔並不認為我怯懦,而是知道我家裡有老母需要贍養。公子糾失敗了,召忽為之而死,我被關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鮑叔並不認為我真恥於見人,而是知道我不以小節為羞恥,認為我心中對功名業績和天下大業有向往。生我的人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人是鮑叔啊。”

鮑叔推薦了管仲之後,把自己官位置在於管仲之下。他的子孫世世代代在齊國享有俸祿,得到封地的有十幾代,多數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稱讚管仲的才乾,反而讚美鮑叔能夠識彆人才。

管仲執政任齊相之後,憑借著在齊國的封地和海濱的有利條件,流通貨物積聚財富,使得國富兵強。他崇尚與百姓同好惡,所以對百姓的命令能夠得到遵從執行。他善於因禍得福轉敗為功。事情無論大小都與老百姓的意願相合。他做的好的政令措施能夠推行下去是因為順應了民心。他的政令符合下層百姓的願望而易於實行。百姓所要求的,就順應民意給予他們;百姓所反對的,就順應民意加以廢除。

他在處理政事時善於抓住事情的輕重緩急。慎重地權衡利害得失。齊桓公實際上是惱怒少姬(桓公的夫人),南下襲擊蔡國時(實際上是惱怒於少姬卻怪罪於蔡國),管仲因而利用這個機會討伐楚國,(理由是楚國沒有向周室進貢並上交包茅)。齊桓公實際上是北征山戎,(而管仲卻趁機讓燕國恢複召公時的政治)在柯地會晤諸侯時,桓公打算背棄曹沫逼迫他訂立的盟約,管仲卻趁機讓桓公信守盟約(從而讓諸侯信賴齊國),因此諸侯都歸附齊國。所以說“懂得給予是為了有所獲取的道理,這是治理政事的法寶。”

管仲富貴得可以跟國君相比擬,擁有三歸和反坫(古代客廳堂前的台階),齊國人卻不認為他奢侈。管仲逝世後,齊國仍然遵循他的政策治理國家,使齊國比其他諸侯國更強盛。過了百餘年又出了一個晏子。

晏平仲(名嬰),是齊國萊地夷維人。侍奉齊靈公、莊公、景公三代君王,(因為)節儉並且政績卓著所以在齊國受到人們的尊重。他擔任齊相之後,(每次)吃飯的時候(食物)不超過兩種肉(一餐飯所吃的肉),家裡的侍妾也不穿絲織品(不穿絲製品)。他在朝為官的時候,(國君)跟他談及的事情他就老實地發表意見;國君沒有跟他談及的事情他也老老實實地行動(指不擅權和私下結交大臣)。國家政治清明的時候他就遵從君王的命令;國家政治黑暗的時候他就在暗中觀察下情。(當君主的行為)不合道義的時候他就根據實際情況斟酌處理(不盲從)。因此他在朝為官數年很受諸侯尊重。(他)死了以後,(人民)根據他的行為給他諡號叫“平”,所以被尊稱為晏子。

在浩瀚的曆史長河中,人才與治理的關係一直是推動國家強盛的關鍵。管仲與晏子,兩位齊國的傑出政治家,各自在不同的時期以他們的智慧和才乾,引領了齊國的繁榮與強盛。他們對於人性的洞察、對於治理的智慧,以及對於國家的忠誠,都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經驗。

管仲,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政治家,他的成功並非偶然。年輕時與鮑叔牙的交往,不僅展現了他的才華,更體現了他的人格魅力。貧困時與鮑叔的交往中,他雖常占便宜,但鮑叔牙並不怨言,反而欣賞他的才乾。管仲並非完人,但他的智慧與決斷力卻是無人能及。他在政治上的才華和對齊桓公的忠誠,使得齊國在他的治理下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而晏子,與管仲不同,他是一位更加注重內在修養的政治家。他節儉、政績卓著,不以奢華的外在表現來彰顯自己的地位。他始終秉持“誠”的原則,無論是君王還是同僚,他都以真誠的態度來交往。這種為人處世的智慧,使得他在齊國的政治舞台上贏得了廣泛的尊重。

兩位政治家的治國理念也有其獨特之處。管仲注重與民同好惡,善於權衡利弊得失,抓住事情的輕重緩急。他懂得給予是為了有所獲取的道理,這是治理政事的法寶。而晏子則更注重國家的政治清明和君主的道德修養。他主張國君應遵循道義,並根據實際情況處理政務。這種務實的態度,使得他在國家政治黑暗時仍能有所作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在兩位政治家的共同努力下,齊國實現了長時間的繁榮與強盛。他們的人才理念和治國智慧,對於後世的國家治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國家的強盛離不開人才的發掘和培養,更離不開明智的治理策略和領導者的高尚品德。隻有這樣,國家才能在曆史長河中保持穩定與繁榮。

418、管仲與晏子智者的交往與影響

越石父是一個賢能的人,因罪被拘捕。晏子外出,在路上遇見他,就解下左邊的馬把他贖下來,用車載著他回家。到家時,越石父沒有告辭就進了屋子裡。晏子鋪好席子請他坐,他沒有坐下。過了一會兒,越石父要求與他絕交。晏子感到很驚訝,馬上整理好衣冠向他道歉說“我雖然沒有什麼才德,但將你從困境中救出來,你為什麼這麼快就要求絕交呢?”越石父回答說“話不是這樣的。我聽說,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裡受到委屈,但在了解自己的人麵前就受到尊重。剛才我在囚禁之中,那些人不了解我。您已經了解我並把我贖了出來,這就是知己;是知己卻對我無禮,還不如在囚禁之中。”於是,晏子請他進去待為上賓。

晏子擔任齊國的相國,外出時,他的車夫的妻子從門縫裡偷看她的丈夫。她的丈夫為相國駕車,坐在大傘蓋下,鞭趕著四匹駕車的馬,神氣十足,非常得意。不久車夫回到家裡,他的妻子請求離去。車夫問她離去的原因。妻子說“晏子身高不到六尺,擔任齊國的相國,名聲在各諸侯中都很顯赫。現在我看他出門時,他的誌向深遠,常常有甘居人下的態度。如今你身高八尺,卻隻是個給人駕車的車夫,然而看你的神態卻自以為挺滿足,因此我要求離去。”從此以後,她的丈夫就謙虛恭謹起來。晏子覺得奇怪就問他,車夫把實情告訴了晏子。晏子推薦他做了大夫。

太史公說我讀了管仲的《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及《晏子春秋》,其中的論述都很詳細。讀了他們的著作之後,還想觀察他們的行為,所以就依次考察了他們的生平事跡。至於他們的著作,世上已有很多了,因此不再論述,隻記載他們的逸事。

管仲是世人所說的賢臣,然而孔子卻輕視他。難道是因為周王室衰微,桓公既然賢明,如果管仲不勉勵他實行王道卻輔佐他隻稱霸主嗎?古語說“要順勢助成君王的美名,匡正扶救君王的過錯”,故上下能互相親近的難道不是說的管仲嗎?

如果晏子還活著,我即使替他執鞭駕車,也是非常仰慕他的啊!

管仲與晏子,兩位春秋時期的重要人物,他們的智慧與謀略在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他們的交往,不僅體現了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更展現了智者之間的獨特互動。

越石父的故事讓我們看到管仲的賢能,他因罪被拘,卻得到了晏子的救助。這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救助,更是精神上的支持。然而,越石父的“任性”離去,也讓我們思考到人與人之間的理解與尊重的重要性。晏子雖貴為國相,卻對越石父的離去感到驚訝,這也提醒我們,即便是智者,在處理人際關係時也需要謙遜與理解。

接下來是晏子與車夫的故事,這是一個關於職位與自我認知的故事。車夫的妻子看到了晏子的深遠的誌向和為人臣子的謙遜,對比丈夫的自滿與滿足,她選擇離去。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智者,不在於職位的高低,而在於內心的修養與自我認知。車夫在妻子的提醒下,開始改變自己,這無疑是對智者影響力的一種肯定。

在《史記》中,管仲與晏子被視為賢臣的代表,他們的影響力深遠。管仲的才華得到了世人的認可,他的智慧體現在他對桓公的輔佐上。孔子對他的輕視,或許是因為他的政治選擇與孔子的理念有所偏差。但無論如何,管仲的才華與智慧是無可爭議的。

最後,作者提到如果晏子還活著,他願意為他執鞭駕車,這是對晏子深深的敬仰之情的表達。晏子的智慧與影響力不僅僅體現在他的政治成就上,更體現在他的人格魅力上。

讀完這篇文章,我深感智者的影響力是如此之大。他們的一言一行,都能影響到周圍的人,甚至改變他們的命運。管仲與晏子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的智慧與行為,成為了後世的楷模。而我們作為現代人,也應該從他們身上學到那種謙遜、理解與智慧,用這些品質去影響我們的生活和工作。

喜歡智慧解碼史籍中的智慧故事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智慧解碼史籍中的智慧故事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我,無敵,從降生開始! 葉牧龍葉瑩小說免費閱讀全文 女主她又失憶了 變身功夫女星,從足療被抓開始 NPC之碼字天下 艦長醬今天也在提瓦特大陸摸魚 [惡作劇之吻]命中注定 末世蟲母,到處撿精壯人類當食物 最強反派逆襲 將軍凶猛:係統小農妻